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蒙代尔,曾言中国要有自己的教科书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21-04-06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据意大利《新闻报》当地时间4月5日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构建者之一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4日上午在意大利锡耶纳省的住所去世,享年88岁。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是加拿大经济学家,通过在货币动态和最优货币形式的开创性研究,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因此获得了199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9年,蒙代尔作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引用了美国已故歌手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的经典歌曲《我的路》(My Way)中的一段为诺奖晚宴献唱:我爱过,笑过,哭过;我曾经满足,也曾经失落;如今,悲伤褪去,我发现一切竟是如此可笑。想到我做过的一切,我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我只是走我自己的路。”

特立独行的大师

“走自己的路”可以说是对蒙代尔一生最好的总结。

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与蒙代尔相交甚笃、亦师亦友。向松祚1999年就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因选修了蒙代尔的经济学课程而与蒙代尔相识,也正是在那一年,蒙代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向松祚便是用“特立独行”这个词来形容蒙代尔。

“他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他在美国学术圈子中,与很多人的观点是不合的,但是他始终坚持他自己的观点。”

他的特立独行不仅表现在学术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固定汇率制度与欧元区的支持,他的特立独行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向松祚回忆起他曾经陪伴蒙代尔到中国一所大学去做演讲,演讲结束后这所大学的校长请吃饭期间自豪地谈到,该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经济学课程都在用英文的教科书。蒙代尔问了是哪一本教科书后,却表示这本教科书并不是很好。他又问向松祚:“你们为什么自己不写教科书?中国的大学应该要有自己独立的教科书,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

而蒙代尔自己的课上也更是不用教科书,就是“纵横捭阖”地去阐述他对于经济学的看法。向松祚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为什么会有金融危机?蒙代尔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二者是直接相关联的。当他讲这个问题时,他会在黑板上画一条很长的曲线,从15世纪一直讲到1999年,从很长的历史的视野来看,为什么过去的金融危机没那么多,现在的金融危机却很多。

蒙代尔的这种历史大视野也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忆起10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圳举办的70岁生日晚宴。尽管这是一个学术研讨会暨晚宴,但真正的高潮是蒙代尔在晚饭前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让很多在场的人都拍手叫绝,而当晚在场的有包括周其仁在内的国内的知名经济学家。在张军的印象中,所有在场的人都认为这场演讲特别精彩,张五常也给了他非常高的评价。

蒙代尔在演讲中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做了非常好的一个梳理,从英镑主导全球货币体系的年代,一直讲到美元取代英镑的地位,开始主导全球货币体系,再到布林顿森林体系等,最后还谈到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强大,人民币的崛起。在这当中他讲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他提到当年苏伊士运河权力的移交,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上个世纪50年代埃及从英国手中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也是从这个时候美国开始真正主导全球货币体系。苏伊士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英国的地位彻底地被美国替代。

“整个演讲大概讲了一个半小时,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很重要,讲得很系统,而且他是脱稿的。所以说,蒙代尔是一个天才级的大师。”张军评价称。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张军认为,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一般都是在某一个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而蒙代尔却是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性贡献。

“自凯恩斯以来虽然有很多经济学家,但是天才级的并不是很多,阿罗(肯尼斯·阿罗)算一个,而蒙代尔也算一个。”

与蒙代尔共处多年,向松祚认为“特立独行”是蒙代尔的一个天性,他从来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看法,他对任何人的观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前辈,他都以批判的眼光去接纳,绝不盲从。

“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

蒙代尔生前多次到访中国,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开设了一门经济学讲座(现名“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并多次在人大发表演讲。

蒙代尔生前还曾担任北京市政府顾问,以及受聘担任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中国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他与中国关系密切,晚年多次参加中国组织的会议和论坛等。2005年3月,蒙代尔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成为一名“北京市民”。

在与向松祚的交流中,蒙代尔表现了他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的推崇,因为他们具有很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他认为这是非常重要。他还特别提到,他认为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

而在向松祚的眼中,蒙代尔也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他与很多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的观点都不同,但是却互相尊重,朋友遍天下。

比如,对于他的博士导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蒙代尔的评价是,“他是20世纪经济学界搞数学模型的第一把手,但是并没有太多的sweeping ideas(横扫一切的思想)。”

在蒙代尔看来,数学模型固然重要,但他也非常重视经济思想,因为很多数学模型是空洞无物的。

向松祚介绍,蒙代尔对中国有非常特殊的感情。他热爱中国的美食与文化,甚至晚年还曾写过一个电影剧本,讲述一位传教士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的一段经历。这是一个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外国的传教士爱上了中国的富家小姐,而这位富家小姐又出身自非常传统的家庭,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剧烈的文化冲突。

“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首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向松祚如此怀念这位逝去的师友。

蒙代尔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截至2021年,罗伯特·蒙代尔获超过五十个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财政部等。

取得诸多荣誉与成就,可是蒙代尔并非出身于一个很好的家庭。

向松祚回忆起蒙代尔曾经到他位于湖北宜昌的农村去看望他的父母,看到农村里有养猪的猪圈后他很兴奋,一边拍照,他一边说:“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

在他生活的年代,加拿大还不是一个特别富裕的国家,那个时候一般的加拿大家庭也都还是非常辛苦的,蒙代尔的父母也要种田干农活,包括养猪养羊这些事他们都要做。

“那一年他去我老家去看我的父母的时候,走在路上,他看到有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我记得当时他马上就拿出1000块钱给这个妇女。他让我给他翻译一下,'我觉得你太不容易了'。”

蒙代尔的这种同理心来自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从小便清楚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但每一个人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去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就像他的父母一样,要经过不断地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提到蒙代尔,张军的首要印象就是“nice”——这是一位和蔼的老人。

2013年,张军邀请蒙代尔参加沪上经济学家们发起的“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在去会场的路上、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张军向他请教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蒙代尔在穿梭在上海大街小巷的商务车中娓娓道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中国的人民币要国际化,就意味着国际上很多的国家手上都要有人民币。要怎样做才能让其他国家都持有人民币?很简单,中国的贸易要有大量的赤字。

在蒙代尔看来,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从根本上讲是中国要变成巨大的全球购买力,也就是中国要成为全球的市场。如果中国一直是全球工厂,人民币永远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很多人眼中的复杂议题,在蒙代尔看来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家庭,蒙代尔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日的成就?

蒙代尔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因为他家里不是那么有钱,他又想念博士,于是有三位老师就给了他三个不同的建议:娶一位富家女;贷款;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拿到奖学金去念博士。后来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以很优越的成绩去到麻省理工学院。

向松祚说,这样的观念贯穿了蒙代尔的一生——鼓励每个人走自己的路,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他并不希望他的孩子成为与他一样的经济学家,而是能够做出选择,走他自己的路。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