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汪庆正先生为建新馆海外筹款等二三事

许杰
2021-04-04 10:0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2021年是文博大家徐森玉(1881-1971)先生140周年诞辰暨去世50周年,也是其学术助手、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1931-2005)诞辰90周年。

4月1日,“怀玉守正一一纪念徐森玉、汪庆正先生学术座谈会”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共同追忆两位前辈在金石碑帖方面的学术成就,缅怀他们对祖国文博事业的卓越贡献。澎湃新闻特选刊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秘书许杰撰写的汪庆正先生的怀念文章与读者分享。

我脑海中的汪庆正先生是一位独具魅力的前辈和忘年交。他的魅力体现在广博而深邃的学识、富于战略眼光而又灵活务实的事业实践、睿智敏捷的人生洞察力、仁慈宽厚的同情心、儒雅斯文的风度、率真幽默的气质, 再加上一头富于诗意的飘飘白发, 真正是中国文博界的奇才。

图 | 汪庆正

我于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博物馆工作,至1990年辞职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早期中国艺术考古。在上博七年时间,先后担任过两种工作: 前五年是馆长秘书,后两年为文化交流办公室英文翻译。因为翻译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也是馆长, 可以说我未曾离开过馆长室。1985年,青铜和古文字专家马承源先生出任馆长,而以陶瓷、碑帖、钱币研究闻名的汪庆正先生升任副馆长。1990年离开上博后,我保持了与馆里的联系,尤其是与马、汪两公,时时求教于他们,他们也待我如朋友,情谊更进一层。谨在我的亲身经历中举出三例, 以显汪公的风采,以资缅怀。

一、多方协调 促成捐赠

王南屏,号玉斋主人,是自沪迁港的文物收藏家。“文革”时王家的收藏被查抄充公,保存在上海博物馆,“文革”之后抄家文物落实政策时按例发还。1949年王南屏迁居香港。他手中有若干绝品,尤以《北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和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72卷为著。前者是现存王安石书迹的唯一珍品,后者印在宋代政府公文的后背,当初是废纸再用, 而在现代则是一举两得,益加珍贵。1980年代初,王南屏通过谢稚柳表示愿意捐赠该两件稀世珍宝给上海博物馆,并希望将旧藏存留上海的200余件明清书画带至香港。1985年王南屏在美谢世,遗孀房淑嫣遵照王南屏的遗愿完成捐献,并继续与上海博物馆洽谈明清书画出境事。

图 | 1996年4月30日,江泽民同志(左三)为上海博物馆题写“国之瑰宝”,左二为徐匡迪市长、左四为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左五为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

王氏家族拥有那批书画的所有权,但中国的文物政策不允许永久带出大陆,这就成为一个难点。当时马、汪两公就任馆长、副馆长不久, 但眼光、魄力卓著,计划接受捐赠并申请政府特批允许200余件明清书画出境。反对意见认为此举违反了中国文物政策的常规。双方都挚爱中国文物,但角度不同、观点相左,讨论争议长达数年。最后考虑到捐赠之文物极其特殊,且王南屏对于中国文物的回流颇有贡献,经由中国政府的最高层特批成事。我作为馆长秘书,为会议记录的需要参与了馆内领导层的多次讨论,开会时常到深夜。

具体细节不必叙述, 但对汪公的睿智记忆犹新。他思路极其清晰,分析周全,能够权衡利弊而不失主见。难事当前,上下左右的接洽、运作以汪公作用最大。两件国宝级的文物进入上海博物馆馆藏意义非凡。最近听说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另外三卷与《宋人信札册》年前在永乐拍卖公司以2.6335亿元成交,可以反映两件稀世文物之珍贵难得。

二、远赴海外 筹建新馆

上博新馆项目于1991年开始,1996年建成开馆,是为中国博物馆史乃至世界博物馆史上的头等大事,因为上海博物馆不仅有着世界一流的藏品, 而且新馆的展陈内容精彩宏富、手段新颖美观,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为这一工程做出贡献的人士不计其数,最关键的无疑是马汪两公。作为新馆建设筹款小组组长,汪公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海内外,收获颇丰, 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了上海博物馆深广的海外朋友圈。

汪庆正先生(1931-2005)

 

图 | 2002年4月,陈克伦与汪庆正一起在新西兰考察“黑石号”沉船文物

1990年我到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大约两年之后马汪两公为新馆建设来美国筹款, 其间访问了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的东亚艺术考古博士专业由艺术考古系和东亚研究系共同主办,乃美国首家。马汪两公到达美国后在纽约及附近地区的活动由朱仁明女士陪同。到访那日,倾盆大雨,但兴趣不减。我到镇上铁路站迎接后,首先陪同参观大学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精品, 然后午餐后安排与诸位业师茶叙,两公兴致勃发,而汪公每有连珠妙语,引得举座大笑,实在是难得的一刻。

将近晚餐时, 由我开车送三位去拜访中国书画收藏家林秀槐先生。林先生家居纽约对岸的新泽西州北部。那晚聚会的情景历历在目,印象之一是林先生招待大家吃牛排,马公愉快地享用了很大一块,而我半块都吃不下。马先生开玩笑地说,小许你不行,应该用功。而汪先生对林府琳琅满目的文物逐一点评,加上收藏界的掌故, 妙趣横生。现在想来,两公用他们最好的精力、最好的身体,对博物馆事业做出了最好的贡献。这次访问效果显著,林先生不久即应允赞助命名上海博物馆书画装裱工作室,而我也因此与林先

生成为时常往来的朋友。如今我就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已长达十二年多,而美国博物馆馆长的主要工作就是筹款,回想我第一次亲眼目睹的筹款活动居然是陪同马汪两公,不禁感慨。

图 | 2003年7月,《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最善本》开印仪式,右四为汪庆正

三、不吝赐教 勉励后学

汪公不但是博物馆管理专才,在专业领域也有深厚造诣,他开课授业,培养了一批文博学者。“文革”之后, 全国文博机构亟缺专业人才,复旦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于1984年在历史系开设全国文博干部专修班,同年以历史学专门史名义招收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班,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展馆校联合培养。之后又设置博物馆学本科专业, 并于1989年由国家教委、国家文物局、复旦大学、上海博物馆四方签约成立复旦文博学院。复旦大学成为国内创办时间较长的文博教学与科研的高教重镇,与上海博物馆的贡献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复旦兼职授课的各门类专家的贡献。当年,汪公主讲“中国陶瓷”和“中国钱币”,课程在1984至1986年。我近水楼台, 便时时随汪公上课旁听,我在那两个学科获得的启蒙,至今有益。汪公的口才众人皆知,上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图 | 汪庆正主编、许杰翻译的《中国陶瓷辞典》英文版

1989年,汪公主编出版了《简明陶瓷词典》,开本虽小,很是实用。上文提到的朱小姐有意译成英文出版,以飨英语读者的需要。但因为久居英伦,中文上颇感为难,所以邀约我翻译成英文初稿,然后由她修改定稿。我慨然应允,因为经由汪公的启蒙,我对陶瓷已经形成浓厚的兴趣。

图 | 2003年,汪庆正为学术研讨会题词“凿空狭路,逐鹿学林”

我在翻译铭文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多亏我经年作为翻译陪同汪公接待外宾提看陶瓷藏品,尤其是接待专家时受教更多。汪公看到我对陶瓷颇有兴趣,平时也就时时指点,命我细读《中国陶瓷史》,并鼓励多看展厅。我不时仍有疑难,需要求教于汪公。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难答疑,诲人不倦。没想到英文版的出版费时长达十多年。一直到2002年英文版《中国陶瓷辞典》才在新加坡出版。当我收到成书时,不免感慨良久。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在我的心中, 汪公乃神仙中人, 他的魅力、他的音容笑貌, 从未远去。

2021年1月12日凌晨于旧金山 “两两相随堂”

(许杰 |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秘书。原题为《汪庆正先生二三事》,原文刊于《世纪》2021年第2期。)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