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画出“童真、幻想和爱”的传奇老人,走了

2021-04-03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世界在变,可安野光雅没有变。

整整94年,手中的画笔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也没舍得松手。

嘴里吃力地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

桌上躺着未完成的画作,而这个画出“童真、幻想和爱”的传奇老人,终于回到了一个人的本色里。

在日本,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本安野光雅的书,童年才算完整。

而孩子们第一次得知“世界是圆的”,也是从安野光雅的“空想”里找到的。

“小时候想象地球是圆的,双脚踩在地上感受地球的弧度,长大之后,唯一的习惯还是没变。”

安野光雅曾在很多采访里坦白,自己是个“空想犯”。

有一个新年,安野光雅想象自己是身陷囹圄的犯人,将贺卡仿造成从监狱寄出,以假乱真,为了达到效果,他还特意请自己的母亲刻了监狱长和看守的印章。

朋友们收到后真以为他锒铛入狱,发来慰问信件劝他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恶作剧成功了,他的“空想症”依然没有痊愈。

安野光雅为《津和野》绘制的蒸汽火车轨道

01.

安野光雅出生的那一天,开旅馆的安野家迎来了第五个孩子,两个热爱文学的姐姐为这个弟弟取名“光雅”,叫他阿光。

不信神佛又懒散的父亲以家里支付不起学费为名,随意将他丢在山腰上,河塘里,田野边……

阿光的童年,疯到无形。

安野光雅童年照

他常常将一面镜子平放在榻榻米上,幻想镜子是地面洞穴,通往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地下世界,万一不小心踩了个空,就会掉入无穷无尽的天空。

“家里有一个秘密地下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这件事,阿光的弟弟也知道,阿光说,这是谁也不能告诉的最高机密。

“空想症”,或许从那时便开始了。

安野光雅《奇妙国》绘本

5岁那年,阿光把父亲买给他当玩具的水彩,一口一口吃到了肚子里,这件童年趣事也成了他的人生隐喻。

每当忆起此事,安野光雅总说:

“我注定一辈子中了水彩的毒,非当画家不可了。”

阿光爱画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曾经因为一幅画和朋友争执不休,画中的人带什么帽子,衣服上破了几个洞,他记得清清楚楚。

朋友不依,要他摆出证据。阿光索性跑到教育资料馆,翻出当时的思修教材,才讨了“公道”。

安野光雅《从前的孩子》系列

即使是药店里摆着的宣传画,他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即便是思修课本的插图,也一样记得清清楚楚。

画画这件事,像一个又远又近的梦,挂在阿光心口。

可没过多久,炸弹落到学校的屋顶上,战争爆发了。

安野光雅绘制的故乡风景

数不清的房屋、家具、器物在令人恐慌的火光中破碎,生活在刹那间被剥夺,一切都有可能丧失。

懵懵懂懂的安野光雅就这样步入了充满汽笛警报声的少年时期。此后,他经历了落榜重考,卖鱼打工,草草从宇部工业学校毕业,又赶赴九州煤矿当爆破员。

安野光雅《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战争结束之后,他拎着分配到的一点大米就回了家乡,靠着四处打零工为生。

脚下没了根,他感叹自己像个浮萍。但是:

“只要能画画,做一棵水草也没什么不好。”

生活窘困的安野光雅根本买不起作画的颜料,他想了办法,用油漆、食用红色素、木炭、墨来代替。

安野光雅卖镰刀

遇到罕见的画材店,便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管天蓝色颜料,即使买完后剩下的钱只够他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哪怕只能在车站前卖画,也要当个画画的。”

从脑袋里冒出的每一个关于画画的念头,都在提醒安野光雅,要珍惜,要珍惜。

安野光雅写生

02.

安野光雅真正成为画家,已经是20年后的事了。

因为一次契机,23岁的他成为德山市加见小学的教员,抱着“好想多教些什么给孩子们”的心情,在教师生涯中辗转了十余年。

从钢琴老师,舞蹈教员,体育教员到自然老师,没有十八般武艺却要硬着头皮上的心情,几十年后还历历在目。

安野光雅《从前的孩子》系列

安野光雅亲自绘制樱花剖面图,教孩子们认识花朵的结构;

有时聚在一起探索蚂蚁吃糖的队形,并试图研究出“蚂蚁从二楼掉下去会不会死”。

后来被动物行为学家高敏隆提出批评,安野光雅也因此做了反省。

安野光雅《从前的孩子》系列

比起呆在教室,他更喜欢带着孩子们走进真实的自然,在他眼里:

“写生画出的树木,栖息着真实的灵魂。”

画画被投放进真实的生活里,心中的画家梦也因此成了他偷偷从盒子里拿出来,又再偷偷放回盒子里的秘密。

安野光雅《田野的花和小精灵》

东京明星学院的一节美术课,彻底打破了安野光雅的人生日程。

一位学生家长在学校参观日,向安野光雅提议:“要不要画绘本?”

安野光雅说:“有故事我就能画。”

“没有文字也没关系。”学生家长回答。

安野光雅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对话:

“没有文字也没关系,真是一句划时代的话呀!”

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

对他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松居直,后来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卓越人物。

几句旁人听来不着边际的对话,催生出他的第一部绘本:《奇妙国》。

安野光雅《奇妙国》系列

翻开绘本,童年的地下室出现在画里,阿光和弟弟的秘密出现在画里,去世的父亲也出现在画里,书中超现实主义的平行世界,更像是承载着亲情记忆的载体。

《奇妙国》在日本历史上开了先河,国际大奖频频拥来。

而这一年,安野光雅已经42岁了。

经历过战争、福岛核泄漏国难事件的安野光雅常常感到忧心:

“难道面对这些,我什么都不能做吗?”

安野光雅《奇妙国》系列

他发现,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人们意识到,就算有一天心口被划上伤痕,就算无可避免地支离破碎,还能有一种办法,恢复它的生命力,并继续生活。

再次拿起画笔前,他决定把自己丢进旅程里。

他带着东拼西凑的800美元,去了谁都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欧洲。

安野光雅《旅之绘本》

当时,安野光雅的英语只有初中三年级的水平,不过他觉得没有关系。

在街上看见不错的旅店就进去住,点菜的时候,就算看不懂菜单,根据图片也能猜个大概,旅游指南不看也可以,反正什么都新鲜,去哪里都不至于遗憾。

安野光雅《旅之绘本》

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从一个小国到另一个小国,一边迷着路,一边开始一个遥远的旅程。在遇到艰难的时候,也有过后悔出来旅行的念头。

但是,人恰恰是在迷失方向时才会有所发现:

“我选择去旅行,不是为了增长见识,而是为了迷路。因此,我发现了一个世界,如这部绘本里所描绘的那样的世界。”

北到阿姆斯特丹,南至罗马和马德里,踩在80年代的脉搏上,他踏访了中国的山河。

安野光雅《旅之绘本》

从1977年出版第一本中欧篇,到2018年瑞士篇《旅之绘本IX》出版时,安野光雅已经92岁了。

他用尽半生时间绘制的世界长卷,主角全都是不知姓名的普通人。

绘本里,每个城镇中心都有广场和市集,小孩子离开了电脑和手机,爱玩一种叫做“跳房子“的游戏,婚礼上新娘和母亲总是那个爱流泪的人……

安野光雅收起了“伤痕下的景色”,交还给我们一个有关和平的世界。

那里没有剧烈的冲突,没有宏大宽阔的主题。即使有,有时画着画着又会绕回来,落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上。

人们总是疑惑,他为什么可以把记忆中消失的爱勾勒出形状,那样准确地表达出来?

“童心、幻想这些都是免费的,既不会增加行李的重量,也不容易坏掉,请顺道带回去吧……”

和“爱”一起活着,是安野光雅的秘密。

安野光雅《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在无序颠倒的幻想世界里,我们似乎能窥见当年那个趴在镜子前幻想的小男孩。

但如果这个镜头放大再放大,寻找设计这一切的主角,大概率你会发现,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安野光雅《儿童的季节》

03.

安野光雅的画,很少会配文字解说。

曾有日本读者批评说:

“《旅之绘本》书里一个字都没有,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安野光雅回应他:

“当人站在山上看一个很美的景象,景象里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城堡、树木、花草、鸟儿、蝴蝶……可是这些景象并不会一一加上文字,可看的人依然会觉得高兴。”

安野光雅《旅之绘本》系列

“这幅画想表达什么”,“这件作品有什么意义”,对于一件具体的东西,人们往往想要抓住一些解释,用语言构筑它,用行为表达它,用晦涩的说理诠释它。

可在他这里,从来都不止是这样,作品有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大自然也是。

或许这些时刻关注并珍视生活趣味的人,才能用最大的温柔去抚慰无形的伤痕,给出坚定的力量。

安野光雅曾在采访时,说起令他感动的回忆:

那是在日本战败后的事,当时我还很年轻,每次搭巴士总是挤满了人。有天有个韩国老婆婆来到公车站,问我:「公车到站没?」

我就用少数懂得的韩国话回她:「不知道。」

老婆婆当时是这么对我说的:「一个人沉默道路长,两个人谈话道路短。」她奋力用知道的几个日语词汇,告诉我这段话。

不晓得各位是否能了解其中含意?我总会不经意想起「两个人谈话道路短」这句话。

这是我毕生听过最感动的话语。

每个人都有过相似的意识,触发他们决定开口交谈的理由,是即将离别,即将错过的前一刻,他们意识到,还不能这样放弃,还不能这样告别。

在随笔本里,安野先生这样写下:

“人世间的事,可是很神奇的哟。”

用这句话来总结安野先生的一生,也许正合适。

在这个星球上,受伤的地方灰蒙蒙一片,而停留在安野光雅画笔下的一刻灯火通明,人们站在画里欢笑流泪,看似虚假,却都是真实的。

他带给我们的,从来都是画画以外的东西。

安野先生,多珍重呐!

参考资料:

Vista成长实验室:2020年,我们失去了那个拯救童心的人

一夜美学:日本国宝级绘本大师离世,安藤忠雄曾为他设计森林里的美术馆

原标题:《他去世,整个世界都在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