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母亲怎么办?

2021-04-12 0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收录于话题#你的心理咨询室91个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曾说:“一切心理活动,皆来自潜意识的冲动,那些不曾被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死去。”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理解自己当下的行为,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对某些事敏感,甚至小题大做。其实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曾经发生的事情带给我们的烙印。

你有过面对某种情况感到很难处理的体验吗?有很难应对某类人吗?希望本期问答可以让正在困扰的你得到解答与帮助。

图/Pinterest

问题:

原生家庭里,母亲就是个过于情绪化的人,不仅给我带来负能量,而且总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产生怀疑。而且我与别人接触的时候,我的负能量很重,很容易消极悲观。

我知道这样不好,工作后通过与正面的人接触学习,自己在心理学的学习,也逐渐对自我有所了解,也学会对自己肯定,我也在距离上远离我的母亲,我才感觉自己能积极的生活,负能量逐渐减弱,才感觉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我工作接触的一名同事很容易情绪化,自己也有意识保持距离,但是还是因工作上的小摩擦,看到对方情绪失控的样子,我从心里上是感觉到恐惧的。

虽然会回归正常同事关系,但是我从内心是想远离这种情绪化的人,不是因为我记仇放不下,而是从心里上产生抗拒,不想有过多接触。我这个是为什么呢?

图/Pinterest

王静咨询师:

TA似乎激起了你内心某些你不喜欢的感受,或者说你一直在抗拒的一些感受。

你说你母亲就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你需要远离她,才能让自己更积极的面对你的生活。或许这个同事也带给你某些类似的感受?这个抗拒就像你抗拒接近母亲一样。

虽然你已经远离了母亲,但是在你的内心其实还没有真正摆脱她带给你的影响。你一直很努力的学习心理学,接近积极的人,或许你也很害怕你自己会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意识上我们想远离这些人,这当然是一种自我调适、自我保护的方法,但是通常远离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这是一种物理上的距离,并不是心理上的距离。足够幸运的话,你可能去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地方,那里不会有人用同样的方式打扰到你。

但是奇怪的是,你会发现命运总是会“安排”一些这样的人在你的身旁,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朋友。。。这似乎成为一个摆脱不掉的“魔咒”。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已经远离(逃离)了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影响”的人,但他们对我们内心的影响却从未真正远离。

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入理解一下这个影响的发生过程:

我的妈妈是个情绪化的人。

我不想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我讨厌自己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我就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我怎么成为了一个情绪化的人?

我怎么成为了一个和我妈妈一样的人?

我讨厌自己。

我讨厌妈妈。

不,不,不,我怎么可以讨厌妈妈?

图/Pinterest

是的,我们很难去承认或者接受这个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都被教导要以和为贵,要去爱,要孝顺,我们怎么可以讨厌甚至恨我们的父母?所以你的内心有一个冲突,你不能让这样一个“恨”流露出来,甚至被你意识到。所以它就一直成为你内心的一个冲突。

我知道,一定有一些人跳出来说,不是这样的,我恨我的父/母!我从很小就恨他(们),我从不听他们的话,我一直反叛,我不给他们打电话,我什么事情也不告诉他们。

是的,你有旗帜鲜明的恨,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在你的内心深处一直存有一个“爱”的渴望,那就是“如果我的父母不是这样的,......”,“如果我的父母能够理解我,支持我,爱我,......”, ”“如果我的父母能够给我更多的关注,关心......”

你有多么的想要跟他们亲近,多么的想要跟他们的关系像其它人那样,这是“爱”的渴望。你很害怕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部分。这个渴望可能在你的内心曾经被浇灭过无数次,你甚至已经绝望了。

这就是我们内心的冲突,“爱”和“恨”,我们很难接受我们爱着的那个人也是我们所恨的那个人。爱不是很容易说出口的一件事情,恨更是难上加难。

幸运的是你已经觉察到这个部分了。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一切已经开始不同了。或许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看待和应对这些部分。

你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咨询师会帮助你去理解未被看到的爱和恨,帮你去整合。

给恨一个出口,才能放爱一条生路。

希望咨询可以帮你成为你所期待的样子。

孙赫咨询师:

想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还需要身边的成人教我们如何处理情绪,而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个需求对象恰恰往往最需要是母亲。

可在你身边,那个我们最需要给到我们温暖,教会我们如何处理情绪的人,却很情绪化。虽然在字里行间没有具体明确地描述母亲种种情绪化的表现,但却似乎感受得到对于那份情绪化背后,你的恐惧和抗拒。

那份恐惧可能是从小和母亲的相处中积攒下来的,我想虽然现在只是轻描淡写三个字“情绪化”,在你的记忆里可能却是有很多很多能唤起复杂感受的片段的。

虽然现在已成年、已工作,可过往那些积攒了太多的恐惧却依然在心里,那是积攒了多少年的恐惧啊!好不容易,看到你一直希望自己是积极向上的,但这些情绪带给了自己太多负面的能量,它把我们向下拉扯,让我们需要消耗掉太多的能量才能努力前行。

但我也想说,真的很欣赏你去一直坚持想办法来帮助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学习来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现象,自己选择了用远离的方式想要去保护自己,让自己能更积极的面对生活。

图/Pinterest

可是偏偏在生活中,我们真的没办法掌控身边是否出现这样情绪化的他人。

当这个同事出现的时候,一些情绪、行为反应似乎就被触发了,曾经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和有过的情绪似乎完全再现、移情到了和这个同事的相处中,不仅如此,还多了另一份恐慌。

那份恐慌可能是因为,你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让自己能够积极的生活,远离了拉扯自己的源头,可恰恰这种如此相似的场景又出现了,可能就好像历经种种终于帮助自己游到了岸边,一个巨浪又将自己重新淹没,不知道是不是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感觉。

归其原因,虽然自己从认知上帮助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视角,对自己有了不同的了解,可是那些和母亲有关记忆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毕竟都还在,你只是选择了不去触碰它,可能就像对待一个要爆了的气球一样,哪怕离它近一点就会紧张又害怕。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在咨询中,和咨询师一起探索曾经的过往在我们的内心究竟都有怎样的发生,我们自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又带给了自己多么复杂的情绪体验。

图/Pinterest

当然,去探索这一切,就像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一样,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能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欣赏你的勇气。和咨询师工作的过程,也会让我们不仅从自己的视角,也会从母亲的视角去看待当时所发生的事情,或许让我们更能看到事情的全貌。

触碰曾经发生的过往中,不管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咨询师都会陪着你一起,穿越迷雾、穿越痛苦,释然后再去面对生活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

对于情绪化的人来说,他们也需要帮助,如果他们能有更多的视角去面对当下所发生的事情,情绪也就没那么容易被唤起。他们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他们模式形成的原因。

不管我们自己是情绪经常不受控制还是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当我们有事情发生时,我们每个人在本能反应下往往都有两种模式,应战或者逃跑。我们可以去不断地学习、添加更多掌管情绪的方法,让我们在这方面的脑部神经元愈加发达,大脑会像身体一样越学习越练习越“健壮”。

这样面对外在似乎无法掌控的发生,我们会愈加地从容,有更多的方法面对,也有了更多的视角去看待当下发生,对于我们内在的发生也会有更多的意识和觉察。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情绪失控或是遇到情绪失控的人,遇到了、发生了,都没关系,我们就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去稳定我们的内在就好,相信改变会发生!

— E N D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