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4岁郑海霞入选国际篮球名人堂,你知道她当年多厉害吗

澎湃新闻记者 祁东
2021-04-03 08:02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郑海霞入选2021年国际篮联名人堂。

在中国篮球的历史功绩册上,女篮书写了最华丽的篇章。

从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获得第三名,到1982年亚运会抱着“冲出亚洲”的历史信念登顶亚洲之巅,再到连续在世锦赛、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

短短十年间,当时的女篮黄金一代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赛场上创造了引以为傲的战绩。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奥运四朝元老郑海霞。“中国长城”、“世界女篮最优秀中锋”、“郑海霞时代”,太多的标签无法一一枚举,也无法尽然概括她为中国篮球做出的贡献。

日前,郑海霞入选2021年国际篮联名人堂,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奥运四朝元老郑海霞。 视觉中国 资料图

16岁横空出世,中国女篮辉煌奠基

1983年,16岁的郑海霞初次入选国家队,从此开启了一代中国女篮的辉煌历史。

“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是郑海霞对于自己国家队初体验的记忆。

郑海霞回忆说,时任中国女篮主帅杨伯庸,或许是抱着培养新人的目的,“可能就把我作为第11人、第12人的角色选进了队里。”

由于当时只有16岁,郑海霞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就觉得我还是个小朋友,非常吃惊。天呐,我进国家队了?我能和这些偶像在一起打球了?”

但她的表现却完全不像一名“菜鸟”,在那一届世锦赛上,郑海霞场均出场17.2分钟,贡献7.4分2.4篮板0.8盖帽,投篮命中率更是高达59%,超高的效率,让她第一次站上世界赛场就获得了一枚铜牌。

不符合年龄的成熟表现,伴随着郑海霞的第一次国家队经历,外媒开始称呼她为“中国女篮的长城”,甚至断言——郑海霞未来一定会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锋。

这让郑海霞意识到,既然进入了国家队,只有刻苦训练才能走得更远。

郑海霞加盟WNBA。

每天早上出早操,上午八点半训练,下午三点再和球队合练,一天三练,作为一名大中锋,郑海霞的训练量完全不输小个子球员。

“别人投篮进450个,那我就进700个”,郑海霞说,“有一段时间,杨伯庸指导为了训练我的手感、触感和我的反应,我光着脚训练足球运动员扑球的动作,倒地接困难球,一组15个,就这么每天练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这样的训练锻炼了郑海霞的敏捷,身材高大的她不仅能够在阵地进攻中“生吃”对手,还可以参与快攻,让她在面对欧洲球队时更有优势。

转眼第二年,中国女篮以预选赛第一的身份获得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随后又摘得一块奥运会铜牌,中国女篮首次参加奥运会就在世界赛场升起了五星红旗。

由于屡次在世界大赛上打出好成绩,当时中国篮球确立了“女篮先上”的既定方针,出现了中国女篮率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男篮紧紧跟上的大好形势。就此,中国女篮在世界篮坛的历史地位逐步彰显。

海霞时代,奥运亚军奉为经典

经过了首次奥运会的历练,郑海霞又连续参加了三次奥运会,中国女篮正式进入了“郑海霞时代”。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4年澳大利亚世锦赛上,中国女篮连续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亚军,一时间将中国女篮的成绩推至了历史最高点。

但在这其中,中国女篮也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尤其是在苏联举行的第十届世锦赛上,中国女篮在分组赛上输给了前捷克斯洛伐克队,遗憾未能进入四强。

这次失利,如今回想起来,郑海霞依旧觉得惋惜,“当时我们上半场领先对手17分,但在下半场输了,导致我们没进四强。那一届比赛之后的赛程,我们每场比赛都赢对手将近20分,我们是有实力的,所以那场比赛输了,非常惋惜。”

不久,中国女篮进行了改组,但由于队伍从主教练到队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紧接着的汉城奥运会,中国女篮再次未能进入四强。

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篮迎来转机。

郑海霞和丈夫。

郑海霞讲述,那一届的中国女篮由少帅李亚光挂帅,“过去是以我为主、以高大中锋为主的战术配合,李亚光指导带我们,坚持小快灵准的打法,坚持多人轮转,每一场都是9、10个人上场,把每个队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在李亚光的体系中,郑海霞既要在内线得分、抢篮板球,又要完成传球、助攻,以及高位策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的同时,也盘活了中国女篮全队的进攻。

终于,中国女篮以小组第二的身份进入半决赛,随后又在半决赛中39分大胜古巴,以一枚奥运银牌创造历史。

而在1994年澳大利亚世锦赛,中国女篮再次获得一枚世锦赛银牌,刷新了中国女篮世锦赛最好成绩的历史,两次世界第二,成为了中国篮球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

勇闯WNBA,成为中国球员的榜样

带着世界大赛辉煌的成绩,1996年,郑海霞只身一人前往WNBA闯荡。

当时的郑海霞已近30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到美国打球时我已经是‘暮年’了。”

但在职业生涯末期做出去WNBA打球的决定,郑海霞有两方面考虑,“第一,我想知道,到了这个年龄段我还行不行,想在WNBA证明自己;第二,我是当时第一个登陆WNBA的中国、乃至亚洲球员,带着一种责任感,告诉世界,中国球员可以在美国联赛中占据一席之地。”

郑海霞在WNBA效力。

但海外打球不同于过去,郑海霞虽然从未强调自己的不适应,但通过她的讲述,也能够想象那一时期有多艰难。

“我自己单枪匹马,连翻译都没有,没有人陪伴,给你提供了一个公寓,剩下的全要靠自己解决,我打完比赛吃饭怎么办?不知道。八点一刻要出发了,想吃顿早餐没有人管,除非再另外交60美元……”

郑海霞鲜少提及她的WNBA的经历,尽管她在WNBA获得过最高命中率奖,也被授予最受欢迎球员奖,但那段艰难的日子,“除了让别人给予心疼和同情,只会让人觉得我真的不容易以外,真的很难有第二个中国球员能够适应。”

“但我从不会觉得怕,也不会觉得苦,有什么苦的呢?顶一下就过去了。”

赛场上的郑海霞。

而在WNBA最甜蜜的记忆,还是与中国篮球有关。

“在洛杉矶火花队,有一次中国男篮出访美国,他们来赛场看我打球,那一场比赛我拿了28分,那是我打得最好的一场球……”

个中的甜酸苦辣,如今已成为过去,但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来说,郑海霞的海外职业生涯,让后来的中国球员再前往WNBA赛场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2019年4月韩旭再次被WNBA球队选中,在年轻球员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女篮的传承。

“篮球是我的全部,是我心中抹不去的色彩,中国篮球成就了海霞,也让我作为中国篮球发展的见证人,能够让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升起,我觉得很自豪,感恩这个时代。”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