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尼施·卡普尔在深圳:一切都保持开放

2021-04-02 17: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艺术头条 雅昌艺术网如果说,一年半之前,安尼施·卡普尔在北京的展览,是他和北京这座城市之间的对话;那么,他在深圳的最新展览,则更像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

卡普尔的艺术和深圳这座城市,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他们都根植于东方,传达出的却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他们又都无比开放、包容,富有生命力。

开幕式现场 (本文图片来源于深圳两馆官网提供)

2021年3月31日,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最新个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以下称“深圳两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四十多年来的代表作,包括大型装置、雕塑、建筑模型等作品,尤其是卡普尔的多件大型绘画作品首次在中国集中展出。

“诚邀你们怀着一颗开放的心来看这样的一场展览,允许全新的东西,在你的内心生发,我希望这样的一个观展的经历能够让你有所收获。当然我们对一切的答案保持开放,因为这就是艺术本身的意义所在。”这是安尼施·卡普尔对深圳观众的欢迎词,也正是卡普尔先生和深圳两馆对艺术一致的态度。

展览现场导览:

此次展览位于深圳两馆A3展厅,共展出安尼施·卡普尔的五组作品。

“色粉”系列

安尼施·卡普尔 《反映出红色的一部分》 混合材料和色素 200x800x800cm 1981

当观众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卡普尔早期的“色粉”系列作品,创作于1981年。卡普尔通过特殊的手段,研磨出极细的“色粉”,无论是红色还是黄色,色彩鲜艳,纯度极高。色粉附着于木头、树脂等综合材料雕塑形态上,呈现出一种和宗教文明相关的作品。显然,这是一位来自印度裔艺术家对身份文化的思考。

卡普尔说:“这件作品如同从大地里面突然浮现出来一样,像我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理解,也像一种宗教的仪式。红色联系着我们的身体,关乎我们的血液。”

深蓝色系列

安尼施·卡普尔 《虚空》玻璃钢,沙子和色素 200x200x152.5cm 1989

安尼施·卡普尔 《无题》混合材料和色素 189.5x76.5x166cm 1993

与高纯度的“卡普尔红”色粉系列相对应,在同一个展厅中的第二组作品则以“深蓝色”为主题。

与色粉系列雕塑形态不同,深蓝色系列作品则呈现出一种极简的几何形体:方、圆、延伸,界限与无限,物体与空间、视觉与空间……这里卡普尔所探讨的,是他特有的哲学思维。

深圳两馆馆长颜为昕在谈及卡普尔的哲学思维时,认为卡普尔的东方哲学思维与中国的“禅意”是相近的。当观众观看这组蓝色作品时,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也是一个有限的作品,每一个面是有界限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似乎又都有一种无尽的延伸。

“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理念,就是所有的我们看到的世间的物体都是既有物理形式,又没有物理形式,就像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一样。”卡普尔说他对这些想法特别感兴趣。

红色装置与绘画

安尼施·卡普尔 《我的红色家园》蜡、油漆、铁制臂、发动机 直径12米 2003

安尼施·卡普尔 《我的红色家园》局部

安尼施·卡普尔 《我的红色家园》局部

展览的第三组作品是卡普尔的经典作品《我的红色家园》,现场体量最大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件作品创作于2003年。由大约25吨重的、红色的、由蜡制作而成一个大型的创作现场,作品中心则有一个金属臂,在缓慢地不间断地画一个同心圆,不间断地旋转,周而复始,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型装置现场。

安尼施·卡普尔的绘画作品

围绕着这件大型装置作品,则是卡普尔近10件大型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也是红色为主题,是在中国的首次集中展出。

镜面系列

《非物体(门)》不锈钢 281.3x118.1x118.1cm 2008

现场展出的安尼施·卡普尔的镜面系列作品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则是观众最喜欢也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镜面”系列作品,涵盖了S形、圆形、方形的经典镜面系列,以及数件较少展出的异形作品。卡普尔特有的对镜面精密的制作与打磨工艺,让这些作品反射出清晰又魔幻的现实,引发观众纷纷参与、留影。

“在镜子中,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颠倒的,方位是上下相反的,它也意味着一种“虚无与空洞”,那么当我们去看待物质世界的时候,它是具有欺骗性的。物质的存在是相对的,这也是我的整个作品或者我的创作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卡普尔说。

《云门》户外公共艺术模型

在这个五个系列作品之外,在两馆四层还展出了卡普尔多年来的户外作品的系列模型。

开幕现场回顾:

由于疫情的原因,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本人无法亲临展览开幕。开幕式现场,他以视频的方式向深圳市民热情地打招呼,传达了自己对展览的无限期待。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致辞

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进行致辞,对各界嘉宾表示欢迎,并作为展览主办方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期盼此次展览激发大众对于城市文化开放态度的理解,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携手两馆,共同与城市发生链接,成为城市文化的书写者和参与者。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苏新平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苏新平代表此次展览的学术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发表致辞:基于北京站的成功,我们很高兴能够让更多的中国观众了解安尼施·卡普尔,了解公共艺术。人们在许多重要国际美术馆和公共空间,如泰特现代美术馆、凡尔赛宫、罗马现代艺术美术馆、芝加哥千禧公园等都曾经领略过安尼施·卡普尔那糅合东西方精神,并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大型作品带来的视觉震撼。此次大湾区观众也将共同见证卡普尔对材料、形式、技术和东西方文化的深入探索。

颜为昕馆长与苏新平副院长共同为央美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同时,苏新平副院长也在开幕式现场谈及,借由展览的契机,中央美术学院与两馆也将开启更加深度的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充分依托深圳的区域发展、产业集结优势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学术资源优势,以“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价值共创”的理念,共同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艺处处长、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理事会理事长林清波代表两馆向卡普尔先生颁发收藏证书,里森画廊亚洲区总监董道兹代卡普尔接收证书

借由此次展览,主办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收藏了安尼施·卡普尔的《无题》作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艺处处长、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理事会理事长林清波代表两馆向卡普尔先生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里森画廊亚洲区总监董道兹代卡普尔接收了证书。

展览现场

对话馆长颜为昕

雅昌艺术网:颜馆长您好,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安尼施·卡普尔的展览的初衷是什么?

颜为昕:首先,安尼施·卡普尔是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但是全球重要的艺术家有很多为何会邀请安尼施·卡普尔先生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做第一个当代艺术展览呢?其实就在于他的东方性,在于他在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观念之间的一种碰撞和融合,我认为这个问题正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往前走出重要一步的核心。

其实我们也经常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观点是将两者对立起来的。但是当你看到卡普尔作品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就像是他“色粉”系列作品中,色粉的颜色就是我们心中“庙堂”的色彩,来自东方文化。并非是作品中有了传统的文化和哲学之后就失去了当代性。

安尼施·卡普尔提示我们的是,如何在当下去理解我们的过去,去思考我们的未来。他恰恰是一个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传承链接的桥梁,所以他指向了一个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重要初衷。

安尼施·卡普尔 《反映出红色的一部分》 混合材料和色素 200x800x800cm 1981

安尼施·卡普尔 《1000个名字》 混合材料和色素 尺寸可变 1981

雅昌艺术网:其实在接到安尼施·卡普尔在深圳做展览的消息之后,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卡普尔的艺术作品跟深圳这座城市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契合,您这么认为吗?

颜为昕:这还是要回到当初我们要选择这位艺术家的原因,他在传统的语境中转化成当代,又在当代的作品中又没有失去传统的核心价值,这是很难得的。

我们经常说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并非是说你英文好到把中国的故事讲好,而是你知道中国故事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并且能够在国际通用的语境中提炼出来并且呈现出来,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基础,这也是我们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最核心的工作。就如中美对话中的中美的两个翻译,其实在城市中,美术馆就充当了翻译,如何把艺术家的语言与大众进行链接,把大众对艺术家及作品的意见进行反馈和吸收。

卡普尔和深圳的契合,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深圳的开放是发自内心的,每个人开放的意愿,每个人的冲劲,他能够感受到。他也说在整个展览的过程中,他能够感受到每个团队每个人的创新性思维为这个展览带来的贡献,他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方式,也让他觉得特别满意。

安尼施·卡普尔《S 曲线》 不锈钢 216.5x975.4x121.9cm 2006

安尼施·卡普尔《无题》不锈钢和树脂 220x222x40.5cm 2013年

雅昌艺术网:此次在深圳两馆的展览,和2019年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太庙的展览有何不同?

颜为昕:首先,卡普尔先生是一个不会接受巡展概念的艺术家,所以这次展览跟中央美院的展览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呈现方式、思维逻辑和作品组合方式。

国际疫情确实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但是也得益于疫情,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和时间,静下心来更好地去打磨、梳理这次展览,去理解其背后呈现的价值。

这次展览我们选择呈现了卡普尔横跨40年的艺术创作,包括色彩雕塑与凹面镜系列以及早期的绘画作品,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和人文层面的语义内涵。我们选择作品的时候,基本上是选择了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组成的展览基本上可以向观众还原一个卡普尔的艺术的生长历程。当然,我们在选择雕塑和空间作品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了作品本身和我们“两馆”场馆的契合性和可交流性。

安尼施·卡普尔 《我的红色家园》蜡、油漆、铁制臂、发动机 直径12米 2003

安尼施·卡普尔 《我的红色家园》局部

雅昌艺术网:在这么长时间跟卡普尔先生的合作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颜为昕:通过十几个月跟卡普尔先生及其团队的共同工作,我们切身感受到卡普尔先生的确是一个极致的艺术家,就像他的镜面能做到那么极致一样,他对展览的要求也是极致的。

这次展览是卡普尔第一次没有办法亲自到现场的展览,但是他对展览和作品要求的精密程度又是非常极致的,甚至可以用“差之毫厘就去之千里”来形容。

关于这个展览,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都不知道女儿要嫁给谁,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幸福,但是我竟然执意要把她嫁出去,所以我要很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从展览的策划到作品运输再到布展,卡普尔先生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也是因为他对艺术的态度,卡普尔先生在他的工作室里对我们整个场馆的模型全部重新翻了一遍,他对于展览空间的把控精确到每一寸每一分。我们在布展期间,每天晚上9点钟准时和卡普尔先生连线,拿着摄像机模拟观众在展厅中的参观路线,检查每一件作品的位置、方向,哪怕现场有一丝一毫的不完美,都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团队和他的团队就这样相互配合着工作,直到3月29晚上11点多,他发来邮件说展览ok了。我在美术馆工作了23年,第一次有这样的工作经历。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也谈到了卡普尔带给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启示,能否详细谈一下,卡普尔的艺术给中国的艺术家当下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颜为昕:我觉得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思考的深度要深一点,再深一点……对作品观念的思索维度要宽一点,再宽一点……而当艺术家作品的思索深度、思考宽度达到一定维度之后,一定要对自己的作品够狠,卡普尔的那种狠劲儿就在于他对极致的追求。

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好的创作思路,好的创作技法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极致地落实,就像是卡普尔为了一平方厘米的镜面,坚持两年去打磨。我觉得艺术家的创作,持之以恒的稳定创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馆的工作也是如此,我在美术馆工作23年,热爱这个事业就要坚持,忍受得了那份孤独,才能走到今天。

安尼施·卡普尔 《光环》 不锈钢 220x220x44.5cm 2009

安尼施·卡普尔 《无题》 不锈钢 217.2x222.8x97.6 cm 2011

雅昌艺术网:您个人在美术馆领域深耕23年,这又是深圳两馆的第一个当代艺术展览。作为馆长,您对于深圳两馆的定位和未来有哪些思考?

颜为昕:对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我们不仅仅是将其作为美术馆,而是将其定位于“艺术综合体”。

首先,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馆两馆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形势下的新形态,所以其更核心的价值不应该只限于传统美术馆与规划馆的概念。

那么,“艺术综合体”的概念是什么呢?包括美术馆与规划馆的基础功能,同时又要是一个公共教育载体,需要向观众展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理解与定位,让公众有更好的体验。

我们也鼓励美术馆的工作团队去链接更好的社会资源,这个“艺术综合体”更像是一个探索全新模式的文化场馆,这也是深圳这座城市赋予两馆的使命——在先行示范的范畴中更加灵活地探索国际化美术馆运营模式。这种机制的形成,也恰恰是我们深圳对于文化前瞻性的一种探索。

现场嘉宾

原标题:《展览 | 安尼施·卡普尔在深圳:一切都保持开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