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耽美亚文化②|“耽改剧”的财富密码与破圈争议

澎湃问吧
2021-04-09 07:47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一部《山河令》火了,千千万万部耽改剧蓄势待发。据报道,目前有超过60部耽美小说正在或已完成影视化筹备,今年也被网友戏称为“耽改101”元年。“男男CP”仿佛成为网剧出圈的“财富密码”,也是男明星想一炮而红的最佳捷径。

然而,当小众文化的受众变为大众,迎面而来的破圈争议无可回避。“同性才是真爱”这样的观点输出,对低龄人群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圈地自萌是否才是“耽美文”、“耽改剧”的最终出路?本期问吧精选,流行文化及性别研究学者重木,继续为大家解读“耽美”文化。

小众文化的破圈争议

@想当先生:网络上有一定数量的视频、网文等有关于耽美文化的东西,而能接触到它们的用户年龄层也没有明确界限和限制,甚至有一些引导性的,例如“同性才是爱”之类的表达出现,会对低年龄层群体的人生观、爱情观塑造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引导呢?

重木:首先,我觉得这是网络必然带来的一个状况,即许多信息、资讯和内容泥沙俱下地混在一起。所以这就需要阅读者首先自己拥有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至于你说的低年龄层问题就比较复杂,我觉得最主要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家长的引导,以及有关部门对分级制的建立。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己孩子的上网之事,并且控制他们所能浏览的资讯,否则孩子由于好奇或是无知肯定会被许多杂乱的消息所吸引。其次,我国没有相应的分级措施,这会导致原本应该属于成人的内容也可能被孩子看到。所以这里的分级制并非笼统的一刀切,更不能因为所谓的“保护孩子”就侵犯其他成人的权益。就我所知,耽美同人圈始终是“圈地自萌”,不会强求别人来参与,范围也十分有限。反而是在如今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一些家长、学校的不负责任,让未成年孩子自己去寻找那些暂时不适合他们的内容。责任并不在于亚文化群体。

@澎湃网友vQRBfe:如果有一天耽美成为主流文化,社会及人们会怎样生活?耽美难道不应该边缘化吗?

重木:我的理解是,耽美不大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化,这和它产生自特定群体、为特定人群所喜欢和关注的特点有关。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同性感情,所以以主流来看,始终会是少数,甚至是边缘的。

但是如果大家能对耽美多些了解,或许会对生活、人生和我们的憧憬与欲望,产生更丰富的了解,而并非只有主流那一种。许多人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或许我们不喜欢,但最基本的尊重是一个多元且健康的社会所必须的。所以,我觉得这不失为耽美的一个潜在的贡献。

耽美由于其自身特点或许就注定了它的边缘性,而非是我们人为能决定的。其实相对于主流,它或许是边缘的,但相对于同人圈的朋友们,它则是主流。所以这取决于你想了解谁的看法。

《镇魂》的赵云澜(白宇饰演)和沈巍(朱一龙饰演)

@隗宣:请问您怎么看待这几年的“耽改剧”?耽美文化从“圈地自萌”到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让许多像我这样的爱好者感到不满。而且许多年纪小的女孩受到一定程度的“引导”,会做出撮合两个“性向正常”男子的事。请问您觉得这种现象将来能否有所改善?

重木:我觉得耽改剧是当下国内耽美剧必然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在资本和管制下产生的一种既和耽美文学有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差异的新模式。差异是指它不像耽美剧或是耽美小说那样,会明确出现同性恋爱。这点同样遭到许多人的批评。

耽改剧在当下作为性少数的一个展现“窗口”,其实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再创造和发掘,至少可以通过它来让一直被遮蔽的性少数群体浮出水面。年纪有限的读者确实会受到一些“引导”,而出现一些激烈甚至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其实这不仅仅和个体的自我意识有关,还和相关教育有关。

另外,我想纠正下你提到的“性向正常”这个说法——没有什么性向是不正常的。只不过是主流的正常在塑造或是把不同于自己的性向称作不正常而已。“圈地自萌”或许是一个理想状态,但耽美必定也会被整个社会氛围和其他因素影响,这也是很难避免的。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正常地互动,尽量拥有自己自主和独立的判断,而不会被人群或是其他东西引导。

“泥塑”现象和被女性化的男明星

@小槐乘舟将欲行:您对耽美/同人作品“女化”男性角色的做法怎么看?对追星女孩们“泥塑”偶像的行为又怎么看,比如称呼男性偶像为妹妹、美女、老婆之类?

重木:其实在耽美圈,“女化”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再创造模式,即在一对同性情侣中时常会有一方被塑造成传统的具有“女性气质”的特点。其实背后体现了一个复杂的观念,即作为创作者的女性在试图反对传统中的一些天然“女性气质”,诸如柔弱、被动、需要被保护或是感性等。通过把男性“女性化”来展现,其实诸如细腻、敏感和感性这些特质并非是某个性别特有的,而是每个个体都会有,且会感受到的。

传统的两性气质其实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然后被塑造成某种“自然”的本质,从而开启了一系列男女两性的本质化塑造,而在耽美中,我们发现这些传统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都遭到反对、揶揄与解构,因此在这方面,它的创造性是很强的。当然,一些耽美也会由此落入传统的男/女两性气质的窠臼中,即再次巩固了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个陈词滥调。这也是许多耽美作品存在的不足。

著名的研究粉丝文化的美国学者詹金斯在其《文本盗猎者》中指出,当下的饭圈文化对于爱豆的塑造远远超过了曾经的粉丝,现在他们几乎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对于自己爱豆形象、发展甚至是事业的干涉力量。由此导致了你所说的“泥塑”偶像。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