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不想孩子高情商”:讨好型人格还有得救吗?
原创 小楼心理课 小楼聊心理
我收到过许多关于孩子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让我特别扎心的,是一位“高情商”妈妈的留言,她是这么说的:
“我不大希望儿子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长大了会很“怂”,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拒绝,就会让自己过得很辛苦。
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长大后也被人说“情商高”,可我不觉得自己的性格好,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做不到拒绝。
但我又不希望把孩子变成连我自己都讨厌的熊孩子,我只想他懂这个年龄该懂的事,快乐成长。”
太考虑别人感受,看别人的脸色改变自己,觉得自己过得很辛苦,有这种困扰的人还有个标签:讨好型人格。
和我提到讨好型人格苦恼的人不在少数,有大人也有孩子。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讨好型人格”的前因后果以及缓解办法,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01
讨好型人格和高情商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好人,处处为人着想,说话办事体贴周到,在争议或冲突的时候挺身而出,化解尴尬和纷扰,比如我们熟知的何炅何老师。
在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演员魏大勋不小心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何老师意识到之后,立即巧妙引开话题,还为他圆了下来。
和陈奕迅录制节目时,Eason吐槽他的位置好像被“孤立”,没人考虑他的意见,何老师听闻 马上说:“没有啊,你坐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一句话缓和了Eason的情绪。
何老师是公认的高情商,但也有人质疑,事事都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会过得很累吧?
其实,真正的高情商不会累,只有“伪装”成高情商的讨好型人格,才会觉得累。
有些人容易混淆讨好型人格和高情商,可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提到过: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讨好型人格的人,不仅活得累,别人也会觉得虚伪,和高情商是天差地别的。
高情商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认可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讨好型人格什么都服从别人,容易给人唯唯诺诺的感觉。
高情商和讨好型人格的养成方式,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
02
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养成的?
有些人认为讨好型人格是天生的,很难改变。实际上并非如此,心理学的人格上并没有“讨好型人格”这一分类。
这只是对有着某些有着相同困扰的人的一种标签,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影响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和人的情绪有关,他们不能准确理解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敏感力被压抑,被迫表现出好脾气好相处的样子。
在童年时期,我们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非常重要,会关系到他一生的情绪问题、亲密关系以及自我认同。
以前在医院工作时遇到一位患者,她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是容易焦虑且情绪很不稳定的女人,婚姻的不幸,让她的坏情绪达到了顶峰,女儿则成了她唯一的发泄口。
她时时刻刻留意母亲的喜怒哀乐,并且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却也让自己失去了表达情绪的能力。
在学校,她是公认的情商智商双高,工作后她对自己也非常严格。虽然频频被表扬,但她却很不开心,她觉得自己很累,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却还是会焦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逼迫自己成为“大人”,不断地哄母亲开心,她必须最大程度地去忍让和迁就母亲,就不得不掩盖自己所有的情绪。
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极的性格,自卑、忧郁、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与人相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自我价值低。
讨好型人格对人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缺乏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讨好者一味的退避和忍让,往往会导致事情的恶化和自我内心的挣扎。
讨好型人格的人,不仅无法维持一段稳定、健康而长久的人际关系,还会降低人对生活的幸福度和满意程度,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03
讨好型人格要怎么纠正?
最基本的,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表达自己的勇气,让孩子面对人际冲突时,有勇气去面对他、解决它,而不是通过示弱和逃避来求取和平。
更重要的是,讨好型人格往往不懂得如何拒绝,可以让孩子练习练习适时说“不”的能力。(成人其实也可以参考)
没有人喜欢大声说“不”,我们许多人即使年纪一把了,还是对诚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感到不舒服。但在某些情况下,学会说“不”,可以让你更坚强。
有些孩子不愿意说“不”,是因为他们感到尴尬或害怕气氛会变奇怪。但是假如能够提起勇气,他们会发现慢慢可以轻松地拒绝不想做的事情,也不用为此感到压力。
可以跟小孩试试“放弃Q&A”:当他们面对必须答应或拒绝某事的情况时,问问他们,假如你说了“好”,那你必须放弃哪些事情?
例如,答应去一个朋友家过夜,可能就不能跟弟弟妹妹一起看卡通,也可能会来不及写功课。这时问问你的孩子:“你会介意放弃这些事吗?”
如果他们不介意,就继续说“好”;但当他们不想放弃这些事情,就要学着说“不”。
你也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找到有礼貌、坚定的拒绝方法或词汇:
“不,我真的不行。”(告诉孩子,他们不必总是提供理由)
“很谢谢你邀请我,但我有其他计画了。”
“我要看一下我的时间,再告诉你。”(如果孩子需要时间想一下,可以建议他们这么说)
“我今天没有很想,但很感谢你问我。”
帮助孩子练习拒绝别人的同时,你其实也在增加自己不失礼地拒绝别人的能力,一举两得。
写在最后
之前看了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寄人篱下且有着讨好型人格的男孩贺子秋,非常让人心疼。
去面馆玩,玩了一下妹妹的小青蛙被欺负了,马上主动道歉:我不该拿妹妹的玩具。
行李被扔了无数次,都是一个人默默把行李箱拖回来。
看动画不敢笑出声,吃西瓜不主动拿,别人给了才会吃,并且大声说谢谢哥。
爱吃糖醋排骨,却从来不吃,说只爱吃青菜,因为他知道妹妹爱吃肉,要留给她。
母亲回来了,他嘴上说自己不想妈妈,其实心里难过极了。
电影《龙猫》里说过:“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心疼!”
一味讨好别人的孩子,更需要多一点点爱和看见。
让孩子真诚的接纳自己,也最大善意的去理解他人,才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教养之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