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严禁中小学招生与竞赛挂钩,彻底斩断利益链

2021-03-31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利益链,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早在去年7月,教育部就曾发文明确,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如今二次出手、措辞严厉,足见整治入学乱象的力度,重塑教育公平的决心。

这几年,山寨竞赛、野鸡奖项层出不穷,背后是教培机构鼓吹“凡学必赛”的歪风,推波助澜渲染教育焦虑。不少家庭深陷“教育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苦不堪言。为了打造“牛娃”简历,给孩子的起跑线刷金添彩,家长们前赴后继地跳进陷阱,甚至花钱买奖,沦为被比赛产业链收割的韭菜。

人才培养本没有一定之规。爱运动的孩子,就该驰骋绿茵场,让青春在赛场飞扬。爱编程的孩子,沉浸在数字世界,用逻辑打开人生的方向。爱下棋的孩子,行走在输赢之间,棋盘就是广阔天地。

但是,一旦社会竞赛与招生入学挂了钩,家长们考虑的就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哪种竞赛更吃香、哪个证书更有“性价比”。本该协助孩子找到终生乐趣的兴趣班,反而成了“没兴趣”的补习班。

一张张山寨证书拿下来,中小学生疲于奔波在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一场场野鸡大赛比下来,瘪了家长的钱袋,肥了培训机构的腰包,拖垮了本该拥有自由生长空间的少年。

比如,媒体刚刚曝光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内幕。该项目就是典型的借比赛之名,实为圈钱牟利的山寨大赛。据家长介绍,孩子报名参赛后,多个“渠道商”明目张胆承诺,只要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帮助学生在“小升初”时加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以往,山寨比赛打着“获奖有利升学”的幌子,钻着入学乱象的空子,也是教育天平失衡的产物。前些年,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跑丢了教育的初心,不是忙着如何“教好学生”,反而更看重如何“挑好学生”,将生源竞争设定为首要任务。在“择校热”的鼓动下,家长不得不将山寨比赛视为救命稻草,被迫绕着获奖证书打转,被培训机构设计的考试游戏裹挟。

义务教育,应当将公平二字摆在首位,抓住均衡发展的牛鼻子。此番,教育部重申严格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的重要性,坚决斩断利益链,也让广大家庭看到了公平可期的未来。

从根子上,为“择校热”退烧降温,铲除山寨竞赛蔓延滋生的土壤,才能为家长松绑减负,缓解教育焦虑,才能助力孩子甩掉包袱,形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真正的未来。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