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江十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8个在建6个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李菁
2021-03-30 16:3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作为上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承载地,张江示范区如何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如何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月3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相关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市科委主任张全、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阮力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张江示范区如何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

市科委主任张全说,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中之重,也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的重要使命。

未来,市科委将继续推进张江示范区“一区22园”高质量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张江示范区内集聚和培育一批高能级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上海方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突破核心技术问题的根源所在。上海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生命调控等领域基础研究,推动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成果涌现与应用。

三是加快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要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形成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解决高层次人才的生活之忧,打造世界一流领军人才队伍;要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完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强化人才培育与重大创新项目、创新基地间的耦合机制;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和环境。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条例,推进科改“25条”细化落实和升级,完善健全科技奖励、科技计划、科技人才评价、科研诚信与科技监督等“政策链”与“工具箱”;通过试点“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探索科研任务和项目组织实施的新模式,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五是主动融入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网络。要按照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部署,巩固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网络,更好的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的科技创新合作,发起和参与“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等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健全共享合作机制,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

特色产业园区与张江示范区有何关系?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阮力说,上海于2020年推出了26个特色产业园区,其在2020年张江示范区空间调整之时,已经包含在张江示范区的范围内了。也就是说,张江示范区的政策,是完全覆盖到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的。

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张江示范区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重点聚焦产业安全可控自主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上海市提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的设想,实际上就是依托以张江示范区为主体的相关品牌园区,在新发展格局下启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历程。张江示范区里面,有很多品牌园区,例如张江高新区、临港漕河泾、上海化工区、金桥、市北等,这些园区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在运营管理、产业基础、创新网络方面的高地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园区,就是在品牌园区的高地之上,实施“高峰引领”计划,选择一些运营机制活、产业基础好、空间资源较为充裕的园中园或产业创新区域,作为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打造。

比如说,上海在张江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张江科学城,遴选发布了三个特色产业园区:集成电路设计园、人工智能岛、张江创新药基地。这些特色产业园区个头不大,一般是3-5个平方公里,着力瞄准重点产业关键产业链、瞄准新兴融合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节点”,进而通过产业链接辐射带动,促进更大开放度、更强创新力的产业能级提升,引领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特色产业园区是站在品牌园区的“肩膀”上,集聚政策和资源优势,围绕国家战略上海任务,发展硬核产业,打造关键产业链,是张江示范区产业创新网络的重要功能区域,是上海落实高端产业功能引领功能要求的重要举措。

张江示范区以建设张江科学城为引领,打造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科创集建区。上海希望,在张江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支持下,特色产业园区这些关键节点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助力张江示范区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张江示范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何布局?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地区共布局了8个光子科学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成的有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4个,2021-2022年间,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暨光源二期3个设施将建成,预计2025年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在张江科学城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

此外,在嘉定布局了3个设施,包括已建成的神光I(已退役)、神光II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开始试运行;临港地区布局了2个设施,包括在建的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黄浦和闵行联合布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展试运行。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了诸多重大创新成果,助推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如2020年,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克服疫情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稳定高效运行。2020年1月26日,上海光源科学家用户团队率先公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助力病原体研究及药物发现,在“科技抗疫”方面发挥了“国之重器”的支撑作用。2020年全年,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设施组织完成年度用户课题申请1500余份,用户2634人次,支持发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达29篇,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和高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平台。

下一步,上海将按照国家部署,坚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于“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根本要求,持续推进已有大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落户上海,进一步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

    责任编辑:张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