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二谭》:奇幻的外壳,包裹的还是糖精

从易
2021-03-30 16:0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民国奇幻剧《司藤》播出后获得超出预期的成绩,视频网站趁热打铁,推出另一部民国奇幻剧《十二谭》。

《十二谭》海报

《十二谭》改编自民国题材知名写手尼罗的同名小说,它是由十二个妖精小故事连缀而成,这也是“十二谭”这个命名的由来。此前尼罗的《无心法师》影视化后大获成功,让《无心法师》成为一个大IP。《十二谭》想要达到《无心法师》这样的成绩,困难不小。

《十二谭》被吐槽的特效

不过,与《聊斋志异》这样的短篇小说集不同的是,《十二谭》有一个统摄全局的主线故事。民国年间的金石大家金性坚(刘以豪 饰),本是上古时期女娲的补天石所化,修炼成人来到人间已数千年。女主角夜明(古力娜扎 饰),由夜明珠修炼而成。夜明曾与凡人书生于少白(刘畅 饰)有过恋爱,但于少白发现夜明身上有神力后,他产生觊觎之心,对夜明的爱变成利用,夜明也因此所伤。金性坚一边对抗于少白,一边为了帮夜明渡过即将到来的雷劫,寻找可以庇佑夜明的印章。

金性坚(刘以豪 饰)

与《司藤》是同样的类型,观众不免将二者进行比较。《司藤》以带感的人设,赋予了俗套的言情戏码新意,相形之下,《十二谭》里金性坚与夜明的感情线,就显得老生常谈了。古力娜扎也很美,她在剧中的造型和服饰都有亮点,但她的人设是观众在偶像剧里经常看到的那一类女主角:漂亮、善良、单纯、可爱。她是流水线上的“美白甜”。

夜明(古力娜扎 饰)

与之相对的,刘以豪饰演的金性坚,则像是从台湾偶像剧里穿越到民国,他依然是冷酷腹黑,只对夜明专一又深情的“霸道总裁”。

《司藤》里,从辈分上严格地讲,司藤与秦放差了两辈。《十二谭》里也有相似的俄狄浦斯情节。曾几何时,金性坚还只是小孩模样,夜明更像是金性坚的妈妈/姐姐,此时金性坚对夜明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情。直到金性坚也以成年人的模样,出现在夜明面前时,昔日的“养成系”变成了今日的“姐弟恋”。这让糖,多了一种嗑法。

可无论有几种嗑法,《十二谭》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嗑糖姿势。金性坚与夜明的许多互动,比甜多了一点腻;想制造一点虐,也显得生硬——比如当失忆的夜明在梦境里受于少白蛊惑,对金性坚产生误会了,金性坚明明清楚地知道前因后果,但他就是不澄清。这就像以往的偶像剧,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误会,愣是不说,各种翻来倒去的节外生枝。

夜明误会金性坚

笔者有自信:看了前文会比看了剧集更容易知道,这部剧的主线是什么。因为在剧集里,金性坚与夜明的戏份并不算多,他们的言情线也是零零散散地穿插在各个单元故事里,需要靠观众自个去拼凑信息。每一个单元里,不同的人妖之恋才是核心。

尼罗是民国奇幻故事的高手,《十二谭》并不算特别有名的一部,因为每一个小故事对她来说都太轻而易举了,太“流水线”了。到了剧集里,不同的人妖之恋的确也没有太多亮点,几乎也是《聊斋》这样的志怪小说讲过的。比如第一个单元和第三个单元,都是男人与女妖之间发生爱情。爱情的动机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爱情的推进过程都是五倍速,一旦两人确立感情了,我们就知道女妖精很快就要挂了……两个单元设定与细节有变化,但起承转合很一致。

第一个单元,BE

第三个单元,BE

倒是第二个单元枣核成精有点恶趣味。枣核如何成精?老道士的排泄物里有枣核,而老道士整天修仙炼丹,枣核也吸收了老道士那么一点仙气,加上自个几百年的修炼,倒也成精了。他干起了保媒拉纤的活,并趁机吸点人的精气。

但枣核精只是《十二谭》里的异类。在这个速成制糖的时代,简单粗暴发糖才是最省事不费力的。

于是,《十二谭》在36集的篇幅里将为观众至少呈现10组以上、有头有尾的爱情故事,如此高的言情密度,自然有速成、有雷同。除了两位主角的爱情,单元剧里的爱情外,莲玄(谷嘉诚 饰)与小青(杨之楹 饰)的爱情故事也占据很大的篇幅。莲玄是笃信人妖殊途的捉妖人,性格有些大大咧咧和直肠子,而小青是妖。两人从势不两立,到成为欢喜冤家,到情根深种,最后莲玄一定会醒悟过来:妖不一定是坏的,魑魅魍魉的是人心。

妖爱上了捉妖人

《司藤》里,司藤与秦放的故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十二谭》里,金性坚与夜明的存在感并不那么强,在每一个单元故事里,他俩的戏份都不是最多的。这可能会招致主演粉丝“主次不分”的批评。事实上,单元剧的剧集并不鲜见,像《十二谭》这样如此弱化男女主角的倒是很鲜见。每个单元自成一体,而不是金性坚与夜明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让主角与每一个单元结合得并不紧密,他们更像是局外人,或者“背景板”,而不是关键的参与者。小说可以这么操作,剧集这么操作就比较冒险。

虽然都是民国奇幻的外壳下,讲述言情故事,但《司藤》包裹的是一颗大糖,比较适合大伙一起慢慢嗑,边嗑边唠,话题就会慢慢发酵。《十二谭》则像是一包细碎的散糖,数量够多,分量够大,但做工没那么精细,味道也比较单一。观众嗑的糖并不一样,话题要集中发力也就比较难。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