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江十年|“一区22园”发展格局,覆盖上海16个区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朱奕奕
2021-03-30 17:5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在张江漕河泾园区内,聚集了全市约1/4的集成电路企业和全市1/4的重点人工智能企业。

在紧邻虹口滨江的5G全球创新港内,上海“双千兆第一城”为265家5G企业提供应用测试场景。

在奉贤东方美谷,除了应有尽有的美妆产业链,生物医药也在此结出累累硕果。

张江,一个上海十年打造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地图  本文图片 上海科创办 供图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目前已形成“一区22园”的发展格局,覆盖上海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科创集聚区,建立健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协同网络,张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漕河泾园(漕河泾中心)

以营商环境为吸引力

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澜起科技于2019年7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如今是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处理器和全互连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

从小微企业起步,澜起科技已经在漕河泾扎根了16年,获得张江政策支持后,开始了迅速发展之路。

“大张江对我们而言是一只托起希望的大手。”澜起科技公关事务部负责人宿志玲打了个比方,从小微企业还名不见经传时就开始浇水育苗。

在各项政策扶持中,宿志玲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才引进的扶持,“我们企业75%以上都是研发人员,研发人员中50%以上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而全国每年芯片专业毕业生都不足1000人,因而存在供需不平的缺口。”

为了帮助企业觅良才,张江漕河泾开发区帮助澜起对接高校,进行点对点的专业招收,并且在人才公寓、落户都方面多有照顾。

也因此,在被誉为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内存接口芯片“赛道”上,澜起科技的“1+9”分布式缓冲内存子系统架构不仅被采纳为国际标准,还在全球各大数据中心100%应用,让中国的创新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只是政策托起企业发展的缩影,在2020年上海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中型园区榜首。其在4个分项指数中,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一;在9项专业评价指数中,持续发展指数和产业发展指数排名第一。

在市场化导向下,漕河泾构建了一整套针对创新企业的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漕河泾科技创新中心,引入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双创服务体系。

优质的营商环境叠加精心布局,从传统的微电子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性数字产业协同发展,集聚了腾讯、微软、商汤、安谋、依图、字节跳动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了上游算法与下游应用双向支撑的产业生态。

2020年,漕河泾发开区实现营业收入4450亿元,同比增长6.2%,聚集了全市约1/4的集成电路企业和全市1/4的重点人工智能企业。

眼下,抓住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漕河泾开发区正着力于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能级,推动功能平台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赋能,一个以国际协同创新为特色的数字经济示范区蓝图初现。

提供创新的自由度

2020年2月,疫情之下,口罩、红外体温计、防护衣等各种防疫物资频频告急,红外温度传感器作为红外体温计的核心器件也面临巨大的需求。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微工院”)拥有红外温度传感器开发的完整技术能力和丰富经验,致力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国产化,其自主研发的热电堆红外温度传感器产品在性能上与进口产品相当,在性价比和供货期上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最先打破国外垄断,并在自己的国内首条8英寸MEMS生产线上实现规模生产。

为积极响应国家抗击疫情号召,微工院传感器团队放弃春节假期,于当年2月2日正式开工,以6万颗/天的产能,为红外体温计生产企业提供大量传感器产品。全面复工后,产能达到13万颗/天。

微工院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超越摩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和产业化,目前已有300多名员工,服务60余家企业。

嘉定园

在微工院高级副总古元冬看来,张江嘉定新兴产业示范区除了各项扶持政策,更提供了创新的自由度,包括薪资自由、人才认定自由等。

古元冬告诉记者,微工院专注于制造技术的革新,而制造工艺技术往往属于商业机密无法发表,因而他们在人才招聘中,更侧重于专利数而不是论文发表数,而对于该类特定人才的评级和薪资待遇认定,他们都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也因此激发了创新的活力。

制度创新激发着科技创新的活力。

张江示范区支持各园区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功能布局,基于各自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各具特色的科创集聚区,形成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漕河泾科技服务示范区、嘉定新兴产业示范区、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松江G60科创走廊等特色集聚区。

虹口园(北外滩)

同时,张江药谷、嘉定汽车城、大数据园、机器人产业园、5G创新港、东方美谷等专业化园区,也构建了功能互补、产业互联、资源互通的联动发展格局。

张江突破的决心,不着眼于上海,长三角等区域协同创新也将更加深入。

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实现“两心共创”,长三角区域将共同打造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嘉温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逐步成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也实现地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一区22园,在未来,张江还将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区区联动发展机制,引导创新成果在上海落地转化,构筑“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新格局,成为塑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新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