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党史丨这里见证中国共产党如何为农民谋幸福

2021-03-27 19: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

在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的广州,有一座典雅古朴的古建筑坐落在中山四路,黄瓦片、红砖墙、棂星门,与高大的木棉树交相辉映。这里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广州培养儒生、祭祀孔子的所在地。1926年,毛泽东在此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培养大批农民干部,为农民谋幸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曾经的教员周恩来为旧址提名“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为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下称“农讲所”)。

时光荏苒,世事变幻,但百年来,共产党人不忘“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向农民发起号召:“救苦救难的不是观世音,而是农民协会。你们大家努力去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去罢!”在思想日渐开化、革命氛围浓厚的广东,农会组织日渐扩大,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纷纷要求田主减租,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在开展农民运动的实践中发现“领袖人才太少”,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运动的干部。他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孙中山、廖仲恺的赞同和支持。1924年7月3日,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为宗旨的农讲所开学了。

1925年5月,广东全省有农会组织的县达22个,农会会员达21万人。不到半年时间,同年10月,全省已有33个县建立了农会组织,拥有会员45万人。

“去农村跟农民打成一片”

“来这里的学员都是经过挑选的。”3月24日,农讲所宣教部主任柯楚彬介绍,当时农讲所学员主要通过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各级国民党党部选送,共产党组织也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招募。第一至三届主要招收广东省学员,此后三届的学员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孙中山在出席集会时看到许多衣衫褴褛、带着扁担箩筐、从远郊步行过来参加集会的农民,深受感动,认为“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人先后担任教员,他们多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农讲所没有正规的学制,受训时间也很短,但学员们学到了许多在正规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农讲所以学习和研究中国农民问题为中心,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既有丰富的革命理论课程,又有社会调查课程。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员的军事教育与训练。在现今保存的农讲所课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共开设了25门理论课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毛泽东负责《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等三门课程。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农讲所历届学员都曾参加社会实践、农村实习等。“要能去农村跟农民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发动他们。”柯楚彬说,学员的调查资料最终被编进《农民问题丛刊》,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介绍农运经验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农讲所毕业的学员均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农民运动干员,有力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200多名学员为革命牺牲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毛泽东的论断掷地有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农讲所培养了800多名学员,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举办地方性农讲所等等,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届农讲所学员韦拔群,广西东兰人,在1925年-1927年,先后举办了3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6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并将他们输送到右江各地从事革命工作。广州农讲所师生在全国各地开办各种农讲所或农训班,促使全国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春风拂拂地吹来,桃花夭夭开放了,革命总会成功,自由、平等、幸福——理想的社会不就在这里!”第五届农讲所毕业生谢铁民回到家乡桂林领导农民运动,在囚禁期间,他写下这样一首铁窗小诗,畅想着那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200多名农讲所学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韦拔群、黄学增、毛泽民、韩永禄等200多个不朽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伟业的丰碑上,正是他们的努力与永不熄灭的憧憬,才换来了人民今日的幸福。

“本党为农”初心不变

在农讲所内,一面红旗鲜明夺目。“这是中国共产党大写在旗帜上的初心啊!”柯楚彬说,这四个字是“农为党本”,但恰好正读反读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党就是为农民而生的”。农讲所虽已成历史,但“本党为农”的初心至今未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诸多惠农政策。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让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彻底成为历史。2021年2月,党中央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农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将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农讲所里的结束语标牌上如是写道。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思绮

原标题:《学党史丨这里见证中国共产党如何为农民谋幸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