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路上拆“盲盒”的爷叔们,意味着什么
原创 李斤欠斤欠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收录于话题#爷叔阿姨百科全书34#荡马路23
本文作者/ 李欣欣 姜天涯
1元一大瓶2.5升的进口牛奶、1.5元一包的140克加量今麦郎、5元一袋150克的冷冻牛排……这些价格,令人目瞪口呆。
更令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这里是四川北路,曾经和淮海路、南京路齐名的上海三大商业街之一。
互联网商业的发达和实体商业的购物中心化,让上海的街头经济越来越依靠中老年人撑场面。
曾以高大上闻名的淮海路,如今靠着爷叔阿姨们买熟食营养品,已经有一段名声在外()。
而四川北路从多伦路到溧阳路这一段,又被爷叔们用一种热情创造出更壮阔的场面——在这里,人民币可能拥有上海内环内最强购买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热情呢?
01
“看看逛逛其它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句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广告语,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了。
他们几乎不会和朋友约在四川北路逛街,这条马路给人的印象有些寡淡了。
不过就在大家渐渐淡忘四川北路的时候,在马路中北段——多伦路到溧阳路的这300米却神奇般地展开了一场逆袭。
这一小段四川路用“熙熙攘攘”来形容,毫不夸张。放眼望去,爷叔阿姨手上大包小包,全是塞得满满的购物袋。
拉拉杂杂的助动车挤满了人行道,车位相当紧张。每辆助动车离开时,上面也都挂满了战利品。
▼
▼
▼
▼
▼
大包小包
是这一路段
行人的标配
在这段步行用不了5分钟的路上,共有5家熟食店,4家颇具规模的食品店和2家水果店。
两年前,我们写过这段路上新海食品商城的盛况(),那家店主打临期进口食品。
时过境迁,四川北路食品店内卷严重,体量更大、商品更丰富的淳欣食品替代了新海,成为这段马路的零售头牌。
淳欣食品
如今替代新海
成了这一路段的人气王
起码几百平方米的店堂内,食品种类包罗万象,不仅有进口临期,还有生鲜乳品、开架商品、各种散装零称的饼干糕点。
天气好的时候,这里就像高速运转的车间流水线:一箱箱商品不断从后仓库搬出来补货,经验老道的爷叔阿姨们轻车熟路,空袋进满袋出。
一位刚从淳欣血拼出来的爷叔,将两大瓶1.75升李锦记锦珍生抽加量装塞进助动车后备箱。
它们被一堆料酒、糕点、散装饼干簇拥着,塞得后备箱险些压不上。
“(酱油)外头卖十八块几,伊十四块几。”
沉浸在购物欢乐中的爷叔,向我们道出了淳欣聚集人气的最主要原因——拥有可能是内环内最低廉的物价。
▼
▼
在价目表前
爷叔都是
”奥数小能手“
你爷叔到底是你爷叔,这话可不是瞎说的,我们学着爷叔货比三家后,的确有点颠覆消费观。
首先和淳欣自己比,我们挑选了七件食品,丽园路店的单品价格比四川北路店平均高出1元。
再和物价扛把子的大卖场比。以黄浦区大林路华联吉买盛、虹口龙之梦家乐福为例,同样一件商品,价差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
一桶800克的福养生上海麦乳精:淳欣售价36元,吉买盛56元,家乐福55.5元。
1.35升的光明优倍牛奶:淳欣24元,吉买盛29.5元,家乐福29元。
100克百梦多咖喱:淳欣8.8元,吉买盛12.9元,家乐福10.4元。
商品价格比较
我们随机在淳欣门口和十几位爷叔聊了聊。
对的,这些天天挤进挤出,一本小账本算得头头是道的顾客,基本上都是爷叔,阿姨在这个战场,是少数派。
和爷叔攀谈后我们发现,四川北路虽然不像“宇宙网红”光明邨那样可以辐射全上海,但也辐射了上海北面的中老年人群。
爷叔们有的来自虹口、老闸北,更远的从江湾踏三刻钟脚踏车过来,还有从彭浦坐一个小时公交过来的。
我们未免要对这样的“名场面”感兴趣:
光凭价格优势,就能吸引爷叔天天往四川北路跑吗?这种购物热情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又都是爷叔呢?
02
带着好奇,我们先浏览一下,爷叔们是怎么在这段四川北路买东西的?
首先,爷叔们买的都不是生活必需品。
在四川北路,柴米油盐这些基本款虽然有价格优势,却并不是爷叔的主要购物目标。
花生腐竹蛋卷咖啡牛轧糖巧克力……打开他们的购物袋,里面的战利品大都有些“吃吃白相相”的性质。
其次,爷叔们大都是没有VIP卡的VIP,不少人天天来打卡。
刘国军(化名)从四平路骑助动车来淳欣只要一刻钟,几乎天天都来报到。
他在这里的购物理念是“实惠是要碰的”、“错过不再来,都是讲缘分的”。
吸引他的,是当日特价的限量食品。
这是淳欣的一大特色。当日特价食品,通常都是当天早上摆出来,在店里最醒目的位置一字排开,由专人负责宣传售卖。上午开售,下午可能就没有了。
所以爷叔进店之前,并不知道当天的特价食品到底是什么。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当日限量特价
一上柜台
拼的是手速
我们姑且称它为当日“限定”食品吧。
这和年轻人追的“盲盒”,传统百货思路的“福袋”,差不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专程赶来的爷叔们,就像走过路过“泡泡玛特”不错过的年轻人一样。
去的路上带着懵懂和憧憬,等待他们打开的那一刻,可能是惊喜和新鲜感。
2月24日这天,“限定”食品有这几样:
5元一袋的冷冻牛排(150克);
10元两包的荷美尔加州风味火腿片(每包150克);
10元四包的五味和八宝饭(每包180克);
7.5元一袋(5包装)的加量版今麦郎;
10元五包的芝士榴莲汤圆(每包192克)。
李木林(化名)从江湾专门骑助动车赶过来。当他从一众爷叔中挤出来,手里提着两大袋食物。
“到此地来兜兜,有便宜货么贪点,没便宜货么拉倒。”他说。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在四川北路开“盲盒”的李木林也不例外。
他喜欢尝试新奇的口味。除了价格,老李购物袋里当日“限定”的芝士榴莲汤圆肯定会给他带来一种愉悦。
李木林(化名)
把五大包榴莲汤圆
塞进助动车后备箱
更关键的是,这里的试错成本是极低的,符合上海爷叔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
10元五包的芝士榴莲汤圆,核算下来只要2元一袋,电商同款可要29.9元。
03
低成本尝试新鲜事物的吸引力,可以拽着爷叔们天天跑四川北路。
但即使没有开到喜欢的“盲盒”,也不用为爷叔们感到惋惜。
强大的脑洞足以支撑他们在四川北路寻找乐子,变着法儿地物尽其用。
刘国军跟我们分享说,有次他在这里看到2.5升的进口临期牛奶,只卖1元钱,但还有3天到期。
“噶大一瓶”,这个便宜自然是要占的,但是买回来怎么用?——泡脚汏浴。
“一块钱譬如勿是(指就当没有这回事)呀。”
刘国军回忆起来不无得意,还精明地为商家算了笔账:
“(商家)一块赚到了呀,否则要倒脱,侬去倒脱还要专门派个人去,人家还要收钞票唻。”
刘国军(化名)
几乎每天
都骑助动车来报到
我们问他牛奶泡脚的效果如何。
“总归好点呀,泡了么(皮肤)总归滑一点。”爷叔腼腆了。
在这里,除了牛奶泡脚外,临期的各种食物也能发挥出各种奇特的功效,比如用啤酒烧菜洗头浇花等等。
所有这些奇特的用法,看上去是爷叔脑洞大,实际上可能就是他们加速消耗无效副产品的办法。
因为这样,就拥有了来得更勤快的理由。
04
在四川北路的爷叔心里,在此地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物质需求的行为。
他们还有一堆消费分析头头是道。这些分析自带社交属性。
刘国军讲,又有一次他买了10元一箱的吐司面包,这个面包不一般——“里向有牛奶”。
“面包里向加牛奶,面包身份就上来了。”爷叔的面包鄙视链就是这般清奇。
2月24日,刘国军当天购物袋中的战利品,还有当天的两样“限定”——冷冻牛排和方便面。
其中,5元一袋150克的冷冻牛排,他买了20袋。
白菜价的牛排
成了爷叔当日份的
快乐源泉
“现在猪肉也不止卖这个价钿啊!菜场里人家做好的牛肉,45块一斤,我此地三包半就一斤了。”
怀揣着今日份的满足,刘国军骑着助动车离开了。
随后立刻填补我们采访空档的是骑着三轮代步车的王建国(化名)。
他买了“限定”之一的八宝饭:“八宝饭有牌子的,五味和(中华老字号)。买一斤糯米也要4块唻,对伐啦?”
当他拿出八宝饭的时候,周围路过的爷叔马上凑过来:“格几钿啊?”
一段社交就此打开。
凑在一起淘便宜
爷叔之间很容易
就能攀谈起来
年轻人可能纠结的社恐问题,在这段四川北路是不存在的。只要手里拎着购物袋,就自动对上了暗号,陌生人间彼此交流,不费吹灰之力。
原来用来上班的大段时光,就被爷叔们消耗在比价、旅途、消费和社交之中。
看到这里,你大概就会明白——爷叔们买的不是吃吃喝喝,四川北路并不遥远,但可能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被爷叔们赋予了与时俱进的诗意。
05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四川北路上诸如淳欣和新海这样的商家,他们和爷叔们打了一个优美的配合。
四川北路上的这群主力中老年消费者,是非常典型的上海爷叔。
他们购物思路清晰,有退休金,不排斥商业行为。
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生涯后是无处安放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社交的需求大,也喜欢充当意见领袖,线下“私域流量”高。
很多商家可能没有意识到
上海爷叔是一个
很有潜力的消费群
这么好的消费群体,又是怎样和四川北路上的这些商家们碰撞出这样一幅大场面的呢?
好巧不巧,有一位叫晁钢令的上海爷叔也对这一段四川北路很感兴趣,只不过,他的身份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
他的观察自然有点不一样,晁教授关心的是,这些商店为什么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在逛过这些人气爆棚的食品店后,晁钢令发现,这些门店有几个共同特点:
店里的装修简单,不用花很多钱。
大多数由个体老板经营,人力成本比大品牌连锁店更低。
“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了,价格就会比较低。”
所以不用担心商家卖低价会亏钱。在压低了成本之后,这群爷叔和商家之间种下了完美互动的种子。
这一小段四川路上的商家
大都装修简单
经营成本低
那为什么是四川北路吸引了商家和消费者呢?
很多我们采访的爷叔们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感,现在要买点实惠没那么容易了。
一位从提篮桥附近过来购物的爷叔说:“老早提篮桥比徐家汇还闹猛。(现在)基本上超市也没了,小的店也没了。”
但他一直记得四川北路曾经的风光:“老早海宁路、四川路格地方,一直到四川路桥,全部是店家。”
爷叔说的,是八九十年代的四川北路,那个“走走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的年代。
当年的四川北路
因价格实惠
人气着实兴旺
/赖成钊 殷建伟摄
和消费档次更高的南京路、淮海路相比,价格实惠曾是四川路商业街最大的特点。
这在上了点年纪的老上海人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所以说,今天这一小段四川路的重新走红,除了价格上的精准定位,也吃到了过往盛名所带来的历史红利。
而作为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截至去年9月底,虹口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了42.1%。
与其在如今遍布全城的商圈里竞争,不如从眼前的消费者入手。
精明的商家捡回了四川北路沉淀多年的平价传统,开拓出内环内这一片物价洼地,顺便把这一小段老街的人气给盘活了。
无论是一小段淮海路的“菜场化”,还是这一段四川北路的“两元店化”,你总能看到上海人口结构上的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现状——老龄化。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姜天涯 /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刘 娴/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原标题:《四川路上拆“盲盒”的爷叔们,意味着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