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疆棉花是如何走上C位的?

2021-03-26 20: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支持新疆棉花

这几天,新疆棉花火了起来,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近八成。

但就在40年前,新疆的棉产业还没有今日这般红火,全区棉产地只占全国产地的3%。

是什么

让这个本与棉花无缘的地区

变成了中国的“棉都”呢?

科科带大家了解一下

新疆棉花是如何走上C位的?

事实上,黄淮河流域平原曾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尤其是河北南部、鲁西北一直到苏北平原的沿海地带。

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是盐碱化水平高,对粮食作物不友好,而棉花却偏偏可以耐盐碱,所以当地农民都倾向于种植棉花。

但北方平原的一大缺点是日照时间不足,而日照对于棉花纤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要素。旱灾和病虫害也经常困扰这一地区,让棉花种植的安全性很低。

随着华北治理盐碱化工作的不断展开,沿海地区盐碱地的比例越来越低,甚至有很多最终转化成了高产的粮田。

在80年代实行粮食双轨制(粮价严重下跌时国家高价收购)、棉花单轨制(始终单一定价)的情况下,农民们也就更愿意种植粮食,棉花种植也就收缩了。

于是从80年代国家力量退出经济生产序列之后,远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在市场之手的调配下,肩负起了棉花生产的重任。

中国最好的棉花为何来自新疆?

和水果一样,一朵好棉花也喜欢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的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棉花棉铃大、纤维长、颜色白,单体价值就胜于其他的农业产区。

而在新疆少雨的环境中,棉花的蕾铃脱落和烂桃比例也很低,这意味着更低的次品率,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另外,广袤的新疆地广人稀,平坦的土地则为未来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这能进一步降低棉花的生产成本。

在防虫害上,新疆封闭的地理条件和极端的气候,能阻碍病虫害跟随进入产区。

唯一的问题是水,但这也并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

新疆建设兵团在进入新疆之后,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已经为新疆农业建造了一批人造的供水设施。再加上此后其他建设者的努力,到了1990年,新疆已有水库466座,总库容59亿立方米,可以灌溉5300万亩的土地。

(绿洲棉田)

这些灌溉设施的共同点是利用了新疆丰富的高山积雪资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新疆的棉产区已经形成了南、北、东三大主力片区。

新疆棉花有何过人之处?

1、纤维长度长

棉纤维的长度是决定棉纤维品级和价格的主要依据。不同种类的棉花,其纤维长度和粗细度也有所不同,纤维越细长的棉被认为品质越高。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指棉纤维伸直后的长度(简称“长度”),以1毫米为级距,分为7个级,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棉纤维分级如下:

7级:25毫米,包括25.9毫米及以下;

6级:26毫米,包括26.0~26.9毫米;

5级:27毫米,包括27.0~27.9毫米;

4级:28毫米,包括28.0~28.9毫米;

3级:29毫米,包括29.0~29.9毫米;

2级:30毫米,包括30.0~30.9毫米;

1级:31毫米,包括31.0毫米及以上;

一般棉花的纤维长度在23~38毫米,而新疆棉花的纤维长度一般为33~39毫米,最长可达64毫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长的棉纤维纺成的纱线强度较大、弹性较好,可纺得纱支较细、条干较均匀的棉纱。

2、纤维细度细

棉纤维的细度与品种和成熟度有关,越细的棉纤维手感越柔软,对皮肤的触感越舒适。新疆棉花的细度一般为1.1~1.4dtex,而普通棉纤维的细度一般为1.3~1.7 dtex。

注:分特克斯简称分特,符号为dtex,是指10000米长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即1dtex=1g/10000m。它是定长制单位,数值越大纱线越粗,反之纱线越细。

3、棉花品级高

品级是指棉花品质的级别。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分为7个级,即一至七级。三级为品级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

新疆棉花1级和2级棉花占80%以上。

4、现代化种植和采摘

新疆沙湾,180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而新疆超过70%棉花田都已采用新型采棉机进行机械化采摘,采收、分离、去杂、打捆一气呵成,每隔30分钟,就能出一个重量为2.5吨的大棉包。

新疆棉花一路走来,历经起伏

在科学家、新疆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才有了今天这般诱人、坚挺的质量和产量!

想要碰瓷

你怕是找错棉花了!

微信公众号/科普熊猫

抖音号/科普熊猫

新浪微博/@成都科协

今日头条/成都科协

原标题:《新疆棉花是如何走上C位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