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李欣:中国摄影收藏处于欧美七八十年代起步阶段

特约记者 叶子
2021-03-28 16:04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中国现在的摄影收藏市场现状如何?”

“作为官方机构的博物馆美术馆在摄影收藏方面表现如何?”

“如何理解摄影收藏‘建立中国自己的评价标准’?”

2021年3月21日,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与上海企业家摄影学会共同主办,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古典工艺研究中心协办的《嬗变4-跨界无限》影像艺术展在上海文艺会堂拉开帷幕,展览获得业内外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部分作品采用区块链技术与摄影图片数字版权的结合,对推动中国影像收藏在技术上予以新的探索和保障。展览期间主办方邀请影像艺术收藏家李欣带来题为《影像市场的新玩法》的讲座,探讨影像艺术品收藏的新趋势,并与在场观众问答互动。讲座后记者对李欣女士进行了专访,从收藏家及艺术品交易平台运营者的视角讨论国内摄影收藏市场的现在与未来。

澎湃新闻:首先想问您作为收藏家,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的摄影收藏市场?

李欣:可以说我们这代人见证了中国摄影收藏市场的起步。随着家用相机的普及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作为新兴艺术表现形式的摄影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若从收藏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摄影收藏市场无论在专业度还是在体系构建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对照拥有成熟摄影收藏市场的西方国家,我们的收藏市场大致处于他们七八十年代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很多方面仍有探索和提升的空间。

澎湃新闻:那么我们的艺术场馆在摄影收藏方面表现如何?

李欣:这些年可以看到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逐渐开始重视对摄影作品的收藏。以国家级的美术馆为例,2013年中国美术馆开始关注摄影作品,以郎静山的摄影艺术特展开启摄影作品收藏,自此摄影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艺术收藏的重要构成部分走进了我们的国家级美术馆。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尝试并没有延续下去,受到场馆管理者和策展方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摄影收藏和展览并没有形成一套可持续运作的固定模式

2021年3月21日,李欣在“嬗变”展览现场举行讲座。

澎湃新闻:您认为作为官方机构的博物馆美术馆应当如何完善摄影收藏?

李欣:首先要做的是对摄影建立认识。目前来看,我们的从业者对摄影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摄影在我们的早年教育中始终被边缘化,中学没有开设摄影课,大学也少有专门的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大多挂靠在油画雕塑等学院下。进一步来看,部分从业者对摄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层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理解,这就难以从根本上欣赏作品并建立情感共鸣。我们的官方机构应当对摄影及摄影收藏给予充分的认识,将其作为美术界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更多的重视,要安排专人、专项、专款进行梳理和管理,充分发挥官方艺术机构向大众普及教育传播的职能,也为民间机构的收藏树立好学术标杆

“嬗变4”  卓福民作品

澎湃新闻:您提到民间的收藏机构,它们是否对官方机构的收藏形成了补充?

李欣:其实现阶段中国民间的摄影收藏做得比官方更出色,在全国各地有一批艺术机构迅速成长起来,比如长沙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成都的当代影像馆,山东的云志艺术馆,嘉兴的影上书房等它们让我们看到民间收藏机构的活跃和潜力。

澎湃新闻:那么您作为艺术品交易平台的运营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摄影作品值得上述机构收藏,是否有一套价值标准?

李欣:摄影收藏有四个基本的标准:首先看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其次看是否为名家名作,第三看是否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考量品相如何。在这些基本标准之外我还想强调一点,我认为无论是摄影作品还是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入收藏市场的一道门槛是要能反映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它的价值不应仅限于“这张照片对我个体有收藏价值”,而应该是“对社会和大众有收藏价值”,好的作品应当与社会产生紧密关联,特别是当代作品要言之有物,要能和观看者形成互动和共情。

澎湃新闻:我们看到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也符合上述价值标准,但是仍然难以进入博物馆等收藏机构进行展示和流通。

李欣:当下中国我们并不缺优秀的摄影艺术家和摄影作品,缺的是高效完整的市场运作链条。当前市场亟需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品代理机构补全缺口,由代理机构发现和推广优质作品形成良性互动。换言之,我们还没有培养出成熟完善的一级市场。

澎湃新闻:您在讲座中把摄影作品分为三大类,即老照片、纪实性作品和当代作品,如今官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似乎更倾向于收藏老照片或纪实性作品,那么当代的作品应该如何被发现并进入市场呢?

李欣:这些场馆的收藏行为其实反映了市场的需求,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放在书画界也是同样,大家更愿意收藏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市场需要这类价值稳定知名度高的作品,但同时也应留出30%的空间给新面孔。为此我们需要培育好市场,首先要提高一级市场从业者的专业性和判断力,积极发掘鉴别市场中出现的新热点;随后在二级市场交易中进一步检验并形成认识。这个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连贯过程构成了收藏体系的重要环节。

郎静山 《雁荡鸣春》 28× 22cm 银盐纸基 印章 1941

澎湃新闻:要建立完整的收藏体系,我们还需要关注哪些维度?

李欣:在建立好对摄影收藏的认识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收藏体系,来确保高质量的摄影收藏和展览不再是昙花一现。现阶段比较核心的问题在于懂艺术的人往往不懂市场,而懂市场的人又不懂艺术。早先我们的老一代摄影人大多服务于媒体,在过去只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并不需要了解市场运作,如今的影像市场无疑为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我们就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借助各方力量搭建好收藏的体系和学术的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定价、法规、市场管理、诚信度等要素,有了一套完整体系的支撑摄影收藏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用看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艺术,GDP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翻倍,但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升注定需要放在更长远的历史时空里来考量,需要时间积淀的同时也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构建摄影收藏体系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

澎湃新闻:那么在您看来,西方的摄影收藏模式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李欣:主要是成熟的商业模式。西方摄影收藏经历了四十多年发展后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机构和完备的市场体系。每次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外方代表介绍他们机构运作模式的环节总能给我诸多启发。比如日本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制度,制定藏品评判标准,将主观的艺术欣赏与客观的标准相结合,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了收藏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内容上的多元。

澎湃新闻:您多次提到摄影收藏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个应该如何理解?

李欣: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应当体现我们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取向,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2017年我主编了《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尝试为我国影像艺术收藏建立样本。其实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中国的摄影史带进世界的摄影史,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摄影史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一个人的声音非常有限,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021年3月21日,观众在现场听讲座。

 澎湃新闻:最后您认为未来摄影收藏市场的走向如何?

李欣: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命题,我们看到很多新形式的探索,无论是这次展览中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确权认证,还是最近佳士得拍出千万美元的NFT艺术品,新的技术必然带来全新的创作空间和话语体系。陈丹青老师说影像是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艺术门类,摄影收藏需要一个被认可的过程,就像以往所有艺术形式被认可和收藏的过程一样。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升值空间,出于价格优势和阶段优势值得获取足够的重视,就像我在以往访谈中提到过的一样,如今发展成熟的传统艺术品市场资源日渐稀少,即使投入10亿也很难做成一个好的美术馆,但如果将10亿投入新兴的摄影市场,几乎可以做成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摄影美术馆。

对此我充满信心。

 

本文特别鸣谢沈忠海先生、张跃女士。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