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退市,百年老字号丧钟哀鸣

2021-03-26 0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萧田

昔日风雨昔日云,彼时云淡彼时殇。

呼号的寒风刮过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东直大街,灰绿色墙体和银色穹顶的巴洛克式的秋林商厦,在一排排高楼中显得分外清新有致。

作为重要的城市符号,秋林公司商厦见证了冰城121年的繁华与变迁,也曾在这块商业金三角地带迎战远大购物中心、松雷国际商厦,三雄争霸。

然而近年来,秋林公司陷入一次次至暗时刻:改制搬救兵失灵、正副董事长突然失联、2亿黄金存货离奇“消失”、虚构收入、“5亿萝卜章”事件……秋林集团步履蹒跚,处境维艰。

3月11日,上市25年的秋林集团终于因业绩连续三年巨亏52亿,被上交所勒令退市。这家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百年老店,终究被翻涌的资本浪潮抛下。

中国首家百货商店资本市场之旅即将谢幕不免让人唏嘘,但深究背后的原因,秋林的衰落,亦带有特殊时代的东北印记。

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

秋林集团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商业史的一个缩影。

1900年5月14日,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在哈尔滨开业了,这家店就是“秋林洋行”。和此后诞生于本土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中国四大百货公司不同,哈尔滨秋林洋行是俄国秋林的中国分部。

俄国秋林成立于1867年,由创始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在尼古拉耶夫斯克成立。因为经营有方,秋林公司很快就把分支机构扩充到整个西伯利亚,同时在俄国和欧洲部分的大城市设立了分店。

1896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密约》,一时间教堂、气象站、银行、俱乐部等纷纷在哈尔滨香坊区开建。借着机会,秋林来到了中国。

日俄战争后,俄国退伍军人及其他国家的几万人来到哈尔滨居住,人口的激增也带动了巨大的消费,赚得盆满钵满的秋林公司开始新建百货大楼,开办茶厂、葡萄酒酿造厂、肉肠、卷烟、服装、油漆、燃料等加工工厂。

1908年,位于南岗区大直街与果戈里大街交角处的秋林洋行百货大楼竣工。这座欧式风格的两层大厦兼具美观和实用性,不仅带有地下室还有完善的上下水和取暖设备。

在当时,哈尔滨还没有发电厂,家家户户晚上都还在用煤油灯,秋林洋行营业厅宽敞明亮,彩灯闪烁,成为了哈尔滨一大景观。

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量白俄罗斯人涌入哈尔滨,外国人口激增近10万。秋林洋行再度发力,1919年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六道街交口处建了一座3层营业大楼,这便是后来的“道里秋林”。

随后,秋林洋行越做越大,开设了哈尔滨首家五金商店;组建了工业技术部,经销机器设备;组建了汽车部和农具部,经销汽车、拖拉机。

与此同时,精耕哈尔滨市场的秋林公司,还在沈阳、长春、齐齐哈尔、满洲里等地增设百货商店,在上海和日本神户设了采购办事处,在大连设了托运事务所,规模空前。

但从1932年2月开始,秋林公司开始饱受战争的摧残,由于日本占领哈尔滨,大量倾销日货,秋林洋行的经营日趋衰落。第二年,英国汇丰银行以秋林洋行无力偿还贷款为由,把秋林洋行改为“英商哈尔滨股份有限公司”,夺去了经营权。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视“秋林”为敌国财产,被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接管,更名为秋林株式会社。由于接管人不懂经营,“秋林”分支机构先后倒闭,只剩哈尔滨秋林株式会社勉强支撑。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外贸部接收了“秋林”,并从莫斯科派来了新管理者,续用了老职员,还在满洲里、海拉尔、绥芬河、齐齐哈尔、佳木斯、长春、大连、营口等地恢复和重建秋林公司分支机构。

直到1953年10月,苏联把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有偿地移交中国,中国政府将其易名为“中国国营秋林总公司”,这家哈尔滨乃至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秋林公司这才正式进入中国人的怀抱。

东北改制浪潮的范本

基于东北是“共和国长子”的特殊地位,从1953年到1996年的半个世纪里,秋林公司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此期间,秋林公司被授予过全国文明经营示范单位、国家质量管理奖、中国商业名牌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这一“中华老字号”生产的大列巴、红肠、格瓦斯等美食、饮料闻名遐迩。

它对当地的经济影响同样深远,围绕秋林公司建设的商圈被定名为“秋林商圈”,且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许多外地游客去东北游玩大多会选择去此地买上秋林特产。

在秋林公司的档案室内至今还珍藏着一份资料,那是中国政府收购秋林公司的报告。上面不仅周总理批示,还有毛主席的亲笔批准。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还是当下高耸入云的国际大厦,也许只有骄傲的“秋林”曾如此牵动共和国的中枢神经,承受得起如此厚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秋林在全国商业百强企业中销售额排名34位,利润额排名17位,销售利润率于1994年位列全国第3名。

1992年3月,全民所有制的秋林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秋林迎来了转折性的一年,百年历史的秋林高调完成IPO上市,登陆上交所,成为了当时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迎来高光时刻。

1998年,哈尔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同意秋林公司以哈尔滨秋林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组建哈尔滨秋林集团。同年,“秋林股份”改为“秋林集团”。

不过上市的东风并没有帮秋林渡过时代的“劫”,此时全国范围内的国企、集体所有企业掀起了大规模的下岗潮。

根据数据显示,1997年国有单位职工人数还有10766万人,到了2002年这项数据已经滑落至6924万人。6年间,国有单位职工减少将近4000万;与此同时,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也呈大幅下降之势,从1995年的3076万人变为2002年的1071万人,减少2000万。6000万人短时间内失去工作。

东北是遭受下岗潮影响的重灾区。1996年 ,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最高的省份就是辽宁省和黑龙江省,高达10.3%的吉林省也在全国处在了第七位。

在此背景之下,秋林集团的业务苦受波及,业绩每况日下,已经出现连续两年亏损,公司也于2003年被戴上ST的帽子。

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

中央对东北三省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为了获得来之不易的“国企改革成本”,三省都希望抢在规划结束前,彻底甩掉困扰本省多年的国企包袱。

2004年中旬,哈尔滨市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此后两年内,哈市国有商业企业将全部退出国有体制。该年底,包括秋林公司在内的一批百货企业将全部退出国有体制。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政府决定为带上ST的帽子的秋林集团引入温州财团——黑龙江奔马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秋林集团进入“国企改制时期”,民营资本入场。

资本戏法玩蹦秋林

长期以来,秋林一直是哈尔滨市商业的一面旗帜,是质量、品牌、信誉的保证,几乎全部的哈尔滨人都曾因秋林而自豪。

所以当温州背景的“奔马集团”入主秋林公司后,质疑之声非常响亮。以至于改制前后,秋林集团的财务状况似乎并没有好转。2003年-2005年,秋林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是-1.53亿元、-0.92亿元、-0.57亿元。舆论一致申讨前者。

有专家痛心疾首,“以温州模式主导秋林,不仅没有对秋林文脉的继承,更谈不上发扬。如果与长年积累下的文化血脉断然割裂,秋林还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言?”

“温州模式”本质上就是个体化经营模式,强调三个基本原则:大市场,小店铺;交易方式灵活;自主性、自发性强。秋林集团在经历一系列引起剧烈震荡的改制重组措施后,被涂上浓厚的“温州色彩”,必然也只能走“温州模式”这条道路。

实际上,“外来者”奔马集团确实无法跳脱出当时现有的商业模式来运营,要求对秋林老品牌进行历史、品牌等深度挖掘也是不现实的。

2004年,一篇《秋林老总何其多》的报道斩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二等奖。这篇报道讲述了与其他家只有四五个老总相比,秋林集团却有19个老总级人物,企业经理层严重臃肿。精准地切中了秋林改制问题的关键点——“国企改制不彻底,用人机制存在人浮于事的弊病”。

而当秋林集团完全由国营改为民营之后,这种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走向了更加无底的深渊。

2010年,奔马集团并未能改变秋林集团多年ST戴帽的局面,逐渐萌生退意。一年后,颐和黄金正式入主秋林开启多元化拓展之路,秋林集团的命运再生转折,也是从这笔交易开始,秋林集团开始不断爆发内控问题。

2018年开始,秋林集团利润突然下滑五成;同年2月,董事长李亚、副董事长李建新双双离奇失联至今成谜;几个月后,公司旗下3个股东嘉颐实业、颐和黄金、奔马投资所持全部股份总计逾3亿股被天津市公安局冻结。

在高管失联和资产被冻结后,秋林集团又爆发“黄金大劫案”。在秋林集团黄金事业部与新客户签订合同时被审计人员发现无存货,应收账款也是假的,当年共计提了36.95亿元的坏账损失,这一金额可折合近10吨的黄金......

这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怪事带来的则是业绩连续亏损,2019年,秋林在上市百货公司的排行榜上一落千丈,掉到了倒数第三。市值也从最高百亿蒸发至7.3亿。随着公告的发出,秋林集团将彻底告别资本市场。

秋林集团的结局与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脱不开关系。

如果当年改制秋林集团不是以“烫手山芋”的形式甩出,而是耐心引入一家更懂秋林品牌价值的投资者,秋林集团的结局会不会大有不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