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提到陆羽只知湖州不知天门,湖北日报:两地有何差距?
湖北省天门市与浙江省湖州市,相距约800公里的两地,因唐朝名士“茶圣”陆羽及其闻名于世的茶叶专著《茶经》而联系在了一起。作为陆羽出生地的天门以及隐居地的湖州,分别将“茶圣故里”和“茶经故里”作为各自的文化名片加以推广。
然而,“同样是打‘陆羽牌’,天门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产业发展,与湖州都还有一些差距……提到陆羽,只知湖州不知天门的尴尬,并不鲜见。”3月25日,《湖北日报》头版刊文《陆羽文章如何做?——天门与湖州的“对话”》。作者在文章中比较了天门、湖州两地的茶文化及产业现状,提出了“两地茶产业、茶文化发展为何有差距?我们应该向湖州学什么?”的疑问。
文章称,“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石艾发记得,有一次,某电视台播放了一段介绍陆羽生平的访谈,受访的日本学者就将陆羽的出生地误认为是浙江湖州。‘湖州是陆羽去世的地方,天门才是他的第一故乡。’石艾发第一时间联系组委会和电视台,请他们作了更正说明,还邀请他们到天门寻访茶圣居迹。”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数据列出了天门、湖州两地茶产业的差距:放眼湖州,在陆羽文化滋养下的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为42.14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52.8亿元。湖州茶产业以占全省12%的茶园面积、7%的茶叶产量,贡献了浙江21%的茶叶产值,位居全省第一。湖州培育了安吉白茶、长兴紫笋、莫干黄芽、三癸雨芽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安吉白茶品牌影响力最强,连续11年跻身全国十强,产值占湖州茶产业的半壁江山。反观天门,从古至今并不是以一个产茶著称的地方,受制于“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当地很少有人种茶,缺少规模茶园。现在,天门也开始种植茶叶,但规模不大,虽有“季儿茶”“竟陵红”等本地茶叶品牌,但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关于天门、湖州两地茶文化、茶产业的差距,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解读:
陆羽国际集团董事长严建红致力于推广陆羽茶文化,他认为,天门茶文化起步早,但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而湖州恰恰做好了这篇“融文章”。
文章指出,“不少游客在游玩过(天门茶圣故里园等陆羽遗迹)后,往往觉得是公园而非‘故园’:大部分景点仅停留在描述文字和建筑上,欠缺实质内容。”而在湖州,当地2020年整合茶文化资源,推出“生态湖州”文化茶旅线路,以安吉白茶、紫笋茶、莫干黄芽等产业带为线索,串联起辖内安吉、长兴、德清、吴兴等地。
文章提到一个细节,天门、湖州两地茶农对茶文化重视程度的差异跃然纸上:几年前,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一行人赴天门考察,中午时分进一家餐馆就餐,老板赶紧上茶,所有人喝了一口后,面面相觑——“茶圣故里”天门招待客人的竟然不是茶,而是大米焙炒后煮成的焌米茶;与之对比,游客一走进湖州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茶农就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安吉白茶,特别之处是,茶杯是一个精美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宣传语“历史从这里开始,安吉白茶从这里飘香”,仔细再看,茶农自家的茶叶品牌、商标名称、品鉴热线也一应俱全。
文章称,行走湖州,最直观的感受是,茶文化的推广已深深渗透进这片土地。早在2014年,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每年“谷雨”之日为湖州市“全民饮茶日”,营造“知茶、爱茶、饮茶、奉茶”的氛围。“以立法的形式高规格推进全民饮茶,在天门乃至湖北难以想像。”湖北省茶产业协会副会长李云说。
除此以外,湖州安吉白茶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安吉,几乎没有大型茶企,而是以面广量大的家庭式茶园为主,延续着自产自销的模式。安吉县溪龙乡党委委员龚文金介绍,安吉白茶走的是高端路线,一年只采一季,一亩收益是其他绿茶的2-3倍。政府适时作出规定:不以面积论英雄,不盲目扩张,茶园面积多年稳定在17万亩左右。
“不管是做文化研究,还是引导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壤。这也正是天门欠缺的。”作者总结道。
在文章的后记部分,作者提到了2021年天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1万亩精品茶园”的目标。
文章称,1万亩多吗?与湖州比,不多;与全省其他地区比,也不多;但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却迈出了一大步。这是行动的一大步,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大步。由于地理条件、种植传统、历史积淀等原因,天门与湖州的茶产业基础不同,不能简单类比,亦不能照搬其发展模式,但湖州人的人文情怀、格局视野、开拓精神和市场意识等,值得好好揣摩、借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