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泡泡玛特股价腰斩,盲盒第一股,玩坏了还是泡沫爆了?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泡泡玛特还是泡沫玛特,现在好像已经有了初步答案。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股价异动仍在继续,3月24日盘中一度跌超10%,触及48.15港元,创历史新低。
截至3月24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收于每股51.05港元,下跌5.81%,当前总市值为715.6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0.89亿元)。相较2月17日高点时的107.60港元,目前泡泡玛特股价已腰斩。
距离去年年底,泡泡玛特创造上市即千亿市值的往事,过去不过100天。
2020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开盘涨100%报77.1港元,总市值达1065亿港元。
一个卖玩具的公司,怎么就大火了呢?
从字面上看,泡泡玛特并没特别出众,运营着这些年已经不火的IP概念。
截至去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其中,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Yuki,独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等,非独家IP包括米老鼠、Despicable Me、Hello Kitty等。
但它的核心,却是盲盒,一大堆用类似抽奖存在的方式,让Z世代疯狂收集和爆炒的系列小玩具。
此处必须科普下盲盒的定义。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哪一款玩偶。
区别于普通玩偶,购买盲盒的乐趣在于神秘感。
或许中年人依然不理解,不过不要紧。1980年代的小浣熊热还记得否,一个原理。
实在不行,想想邮票。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把自己定义为: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
而备受资本市场看好的这个盲盒第一股,为何突然急转直下了呢?对此,《财经网》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盲盒这种低门槛的潮玩模式,已经被玩坏了。这让泡泡玛特作为先驱,难免承受包括泡沫破灭、竞争者众等诸多负面影响,而影响到其利好程度。
据媒体报道,随着“抽盲盒”的玩法出圈,如今美妆、图书、服装等各领域商品均开始采用类似的销售形式,“万物皆可盲盒”的风潮之下,市场玩家众多,泥沙俱下,消费维权问题频出。
本质上来说,盲盒依托的卖点不是理财这样的溢价功能,而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IP之下、激发消费者无穷的探索欲望和开盲盒时的那种未知的刺激感,以及收藏意味。
在这一点上,泡泡玛特做了一些尝试,如和IP大牌做联名,但并没有真正打开二次元的想象空间。盲盒在二次元核心粉丝心中的地位,一直都不如公开发售、所见即所得的优质IP手办,如大厂出品,犹如第三方精致魔改。
如何监管盲盒领域,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上海市消保委今年1月29号也表示,“建议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书乐以为,盲盒领域主要还是要预防其变成某种理财产品而形成过度的泡沫。
毕竟,当下的盲盒热里,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于二次元粉或Z世代,而是带有理财投机心理的成年人,这很容易造成过热和泡沫破灭,直接形成对还远不成熟、需要孵化核心用户群的盲盒市场的毁灭性打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