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红色记忆”主题故事(3/100)

2021-03-24 15: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很快风靡全球,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地区出版。而在它诞生70年后,这部石破天惊的世界巨著,才为中国人所知,尔后译为中文,在中华大地传播。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全文译者。

理想的大手笔

1919年5月,陈望道从日本归国,在浙江第一师范当教员。浙江一师是浙江和杭州学生运动的核心,陈望道和同事夏尊、刘大白、李次九因为站在学生一边,被地方顽固士绅诬骂为“四大金刚”。

原来,国民党元老、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在日本读书时看到了日译本《共产党宣言》,想转译为中文文本,可是他自感中国文学根基低浅,又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所以去找朋友、上海《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邵力子向他推荐说:“能承担此重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也!”戴季陶也认同陈望道确是理想的大手笔,就以《星期评论》约稿函寄陈望道,函词恳切,并附了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在日本留学5年,读过这本日文译著,很早就产生了兴趣。接到约稿函后,欣然接受。

陈望道就此扛起大梁,忙碌起来,找到当时报刊上有关此书的译文片段,如在南京读大学的张闻天的译作。陈独秀知道后,找到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用以参阅,相互对照。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山村柴房精心译作

陈望道离校,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为了避免乡亲前来打扰,他选择了一间冷僻的柴房,用作译稿兼卧室。

资料只有《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日文本、《英汉词典》和《日汉词典》。他对两种文本的原著,作了一遍又一遍的琢磨。虽然自己过去读了多遍,只是意会,但要译成中文并非易事,《共产党宣言》的思维结构博大精深,文字也非常深邃优美, 而且很多还是从未见过的新名词、新术语。

陈望道字斟句酌,细作推敲。诸如全书第一句话,就是难点,一次次尝试,都被推翻重译,只能译为:“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后来精通德文的罗章龙曾打算将德文原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这第一句话就成了拦路虎。他推敲了很久,仍然不得要领,最后只得采用陈望道的译文。直到1943年才由博古改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李汉俊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

译成出版

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斗,陈望道费尽心力,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这是该书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此后他回到了杭州,用学校的石印机印了十几份,在浙江新潮社秘密传阅。

十几天后,他携带译稿到上海,由李汉俊、陈独秀用英、日、俄三种文字校订。这时《星期评论》已停刊,它由陈独秀交与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出版。

1920年8月,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了,初版一千册,一销而空。9月重版一千册。以后一版再版,不计其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先后重印了十次。 

供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馆)

1961年5月1日,毛泽东接见陈望道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红色故事,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故事会)、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趣头条、米读)、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澎湃新闻)三家联合举办的“红色记忆”主题故事全国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注与支持,社会反响热烈。各渠道共收到参赛作品千余篇。经评审委员会评选,录用优秀作品100篇。3月22日到7月1日,我们将每天推送一篇红色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故事会、趣头条 米读、澎湃新闻联合出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