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宫剧中常见木兰围猎,是皇家的娱乐消遣?

2021-04-16 2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录于话题#清朝历史67#中国古代史238

如果问汉民族建立的王朝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有人可能说是国家的腐败,也有人说是经济的崩溃与民间的反抗,这些的确是导致王朝兴衰更替的重要原因,但这些原因却都要让位于一件事情,即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可以说在中原王朝看来,游牧民族及其强大的武力不啻于噩梦一般。但若换位思考,对于南下的游牧民族政权来说,历史弥久且极度辉煌的中原文明,却成为他们治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尚武还是崇文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但与之前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清朝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个。清代帝王既没有选择像北魏孝文帝那般彻底地进行变革,将鲜卑族实行完全的汉化,也没有像元代一样对汉文化采取过度额排斥、打击的态度。

鲜卑族

有人说清代也实行了十分全面的汉化措施,无论是在语言、文化、选举、政府架构亦或是其他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继承明制,就连皇宫用的都是大明王朝的紫禁城。还有人说清代对汉文化十分排斥,甚至采取惨无人道的屠杀政策,例如明清战争时期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以推行满人“剪辫”政策为基础的大屠杀。这两种观点其实都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双方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寻到相应的证据,可以说清政府始终在排斥与完全汉化两者之间来回摇摆,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清军入关之后,一方面的确是在各方面全面继承明制,但另一方面清帝深知若完全汉化则会使满族慢慢走向消亡,要想确保满族对天下的统治,就必然要在继承汉人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满人的尚武习俗,借以“对抗”以文治天下的中原文化,而木兰秋狝大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皇家涉猎的猎物

二、木兰秋狝大典的环节

何谓“木兰秋狝大典”?顾名思义,大典即一种典礼与仪式,具体来讲,就是在北京城以北400里外的木兰皇家猎场,以皇室为主体的满族贵族参加的大型围猎活动。帝王围猎自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但在清代,这项活动的规格与重要程度却远超前代,甚至可以说是清政府的一次没有“敌人”的军事行动。

按皇室规定,木兰秋狝大典的第一步为“小猎”,简而言之,就是皇帝率领亲卫兵百余人从热河赶赴木兰围场,先进行小规模的射猎以作热身。随后即进入大典的主要部分,共分为“撒围”、“待围”、“合围”、“罢围”四个环节。撒围,即对野兽围而不攻,八旗士兵要逐渐收缩围猎范围,通过各种手段驱赶野兽向猎场中心靠拢,进而为围猎提供条件。待围,这一环节以皇帝为主,在进行撒围环节前后,皇帝侍从要找寻最佳的观看地点并设置“看城”,皇帝则要在“看城”中休息片刻,等待士兵撒围环节的结束。

木兰秋狝大典

最为主要的环节即“合围”,待大部分野兽都被士兵驱赶到围场中心位置后,围猎行动正式展开。这时皇帝要派遣1000多名骑大马的蒙古士兵结成一道圆形包围圈,以确保围猎正常进行,防止野兽逃脱,而这只是第一道包围圈。在猎场中心地,还有一道由八旗、蒙古兵共同缔结的范围更小的第二道包围圈。皇帝只待包围圈形成,便驾马飞驰出看城,前往围猎场进行狩猎活动。待皇帝射猎结束,剩余王公大臣随即开始围猎。若至结束时包围圈内依旧有许多野兽,则要进行“罢围”,即放开一道缺口令野兽逃脱,至此围猎得以结束。

皇帝骑射

三、清朝的独特性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十周年的大阅兵都是展现我国军事实力、检验军队建设的重要时机。在清代没有所谓的“阅兵”,木兰秋狝大典即是皇帝检阅大清军队实力、展现大清武力的重要时刻。清帝就是要通过木兰秋狝大典提醒全天下,大清是以武力建国,满族是尚武的民族,即使现在逐渐转向“马下治天下”, 这一点也是不能忘记的,只有谨记满族的民族特性与尚武性,才能保证满族的独立性及大清对天下的统治。

如懿传 木兰秋狝

木兰秋狝大典持续时间很长,往往要持续一个月之久。在这一个月当中,八旗精锐要在最为原始的自然环境当中进行狩猎活动,他们要直接面临高山峻岭与复杂多变的天气,还要面对一头又一头野兽的侵扰,这对他们的体力与能力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参加大典的除八旗兵外,还有大量蒙古兵。而这则是清政府的别样外交手段,尽管蒙古在有清一代始终对清政府表示效忠,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对其是完全放心的,通过邀请蒙古王公与蒙古士兵参与木兰秋狝,借以向蒙古展现大清的军事实力,使其对大清彻底臣服,不敢起不臣之心。

总而言之,清朝的木兰秋狝大典已经不再像之前历代王朝那般,是出于皇帝或皇室的兴趣而举行的,其所具有的娱乐功能被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政治与教化功能则被放大到极致。清朝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清帝虽有平庸者但却始终无昏庸者,这与对皇帝、满族严格要求与教化的传统有着密切联系。

木兰猎场

文史君说

我们一般认为围猎纯粹是出于娱乐功能,是为了满足皇帝个人的喜好,但清朝显然并非如此。面对绵延数千年的中原文化,满族传统稍不留神即可能被汉文化所吞噬掉,而这显然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文化考量,木兰秋狝大典在有清一代发挥了保持满族民族特性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李伟:《清代木兰秋狝研究——兼论清前期对蒙古政策》,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王志伟:《肄武习劳的王朝遗产——清帝木兰秋狝大典》,《紫禁城》2015年第8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关注我们

专业学者团队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

稿酬优厚

原标题:《清宫剧中常见木兰围猎,是皇家的娱乐消遣?原来是为了对抗汉文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