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桐城 |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彰显治理智慧和效能
桐城:“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彰显治理智慧和效能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我在自己老地基上做房子,你干涉什么呢?当初你做房子,我可干涉了?”
“我不是不要你做房子,但你做两层必然影响我家采光。”
3月16日下午,文昌街道碧峰村李湾村民组,高某与李某各执一词。镇、村两级来调解的人一边聆听一边记录。
高、李两家本是邻居,李家楼房2015年落成,高家准备把土坯房翻新成楼房,因影响到李家采光,比邻而居的两家产生了矛盾。镇、村两级几次派人到现场调解,当天下午,最终以高家降低层高达成和解。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摆在调解人面前的各类纠纷多如牛毛。桐城市信访工作灵活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从发端到固化 植入桐城特色文化精髓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发端于桐城市人民法院庭前调解。
早在2016年,桐城市人民法院法官们在调解民事纠纷时,常常拿桐城老宰相张英和邻居吴家六尺巷的故事来劝解当事人,颇为奏效。一来二去,桐城市人民法院总结了一套“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法院系统推广。后来,桐城信访系统对这个工作法进行了流程再造,建立“听、找、借、劝、商、评”六步矛盾化解机制,逐步固化,并在系统内推广。听,就是耐心听取双方诉求;找,就是找准信访诉求的关键点、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借,就是借古喻今,陈述“六尺巷”典故,强者先让,达到互谅互让;劝,就是讲透情理、讲明事理、讲清法理,唤醒信访者的理性;商,就是在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内,商量计策,推动问题解决,实现案结事了;评,就是邀请利益诉求方、群众代表、人大代表等对已办结的信访案进行评价和回访。
这“六步”不是一步到位的。从无意到有意,从概念到实操,总结,推广,再总结,再完善。这里的核心是植入了桐城特色文化的精髓,强化了“礼让”典故在今天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作用,也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的积极回应。
增强实操性 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
现实中,并不是一搬出“六尺巷”,双方就拱手礼让的。调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为增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实践效果,桐城积极造势,扩大战果,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
搭平台,建强“前哨所”。全市15个镇(街道)、223个村(居)都设立了“六尺巷调解工作室”,构筑了三级联动调解平台。信访工作者也在实践中总结出顺口溜“让一让六尺巷,你让我让心明亮;争一争生纠纷,你争我争伤情伤身”,阐明礼让的重要性。
抓服务,夯实“主阵地”。强化信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倡导“三让”:耐心倾听,让群众把话说完;温情对待,让群众把气解够;给足时间,让群众把情绪平复。2020年,桐城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行业性调解入驻中心,采取集中常驻、轮换进驻、特事特设三种形式,打造集中处理信访矛盾纠纷的综合性调解平台。针对初次诉求、重复诉求、涉法案件诉求、重大矛盾纠纷等情况导入相应调解组织,自动生成矛盾纠纷直通链条,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地、中心能吸附、矛盾不上交”的信访工作目标。通过一站式“信访超市服务”,变矛盾“中转站”为问题“终点站”。
强保障,巩固“大后方”。桐城市在六尺巷原址隔壁新建六尺巷文化墙,图说前贤。投资恢复“六尺巷”历史片区,投资拍摄36集电视剧《六尺巷新故事》。不断强化六尺巷故事的影响力,传播“和谐礼让”的理念。为进一步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桐城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弘扬六尺巷文化全面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通知》、《“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操作规程》,举办专题培训班,为调解员“补钙增能”。
啃下“硬骨头”,办成“棘手事” 彰显“桐城智慧”
调解实践中,桐城市还开创了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解决工作模式,桐城信访工作啃下许多“硬骨头”,办成不少“棘手事”。据统计,2020年,桐城市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共调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1486件,调解成功率95%,访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4月,潜山市黄铺镇65岁村民刘某在桐城市黄甲镇采茶回住地途中,突发疾病死亡。事发后,死者家属30余人在雇主家围坐,情绪激动,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桐城市矛盾调解中心启动工作机制,成立由司法、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处工作组。经多轮调解,最后落点在理赔数额,诉求方与执行方相差很大。为推动问题解决,桐城市专门协调潜山市司法部门和死者所在镇村干部联动参与调解,用的仍是“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历时5天,最终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赔偿协议。
吕亭镇张某为实现其母遗愿,通过大关镇民政办,紧邻其母墓地为在世的父亲购买了一块墓地。2019年清明祭祀时,张某发现预购墓地被他人占用,张某情绪激动,扬言要挖墓。第三方调解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乡贤等多人组成。通过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激发张某对“法”的敬畏之心,避免矛盾升级。最终在“让、和、礼、法”精神感召下,矛盾妥善化解。
针对信访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特点,桐城市信访部门灵活运用 “六尺巷工作调解法”,用“让”的精神解怨气,用“和”的理念顺心气,用“礼”的教化明事理,用“法”的底线化信访,情理交融、礼法并行,实现矛盾不激化、纠纷不扩大、化访不留尾、案结人和合,为当下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汪桂云 吴磐)
原标题:《看桐城 |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彰显治理智慧和效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