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尹吉男:唐代人物画为何那么传神
中国绘画中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写实”,一个叫“写意”。写意绘画基本上是在北宋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北宋以后的文人价值观。唐朝基本上属于贵族的时代。贵族喜欢写实绘画,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
*文章节选自《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三联书店 2021-3)“第十讲 唐代书画的传世魅力”,作者尹吉男。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唐 张萱《捣练图》(局部)
唐代人物画为何那么传神
文 | 尹吉男
首先要特别强调,晋唐(东晋到隋唐)是中国人物画的古典时代。
什么叫古典时代呢?就是给后世创造了很多绘画典范。
写实与写意
唐朝是书法的时代,也是人物画的时代。那么人物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的人物画是写实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绘画中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写实”,一个叫“写意”。写意绘画基本上是在北宋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北宋以后的文人价值观。唐朝基本上属于贵族的时代。贵族喜欢写实绘画,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欧洲写实绘画,特别是写实的人物绘画非常发达?文艺复兴以后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是欧洲人物画的一个高峰时期,中世纪的欧洲人物画画得并不好,基本透视问题没有解决,空间结构上存在问题。
欧洲在15 世纪时才开始发展出高度写实的人物画,可是中国在唐代就已经有相当发达的人物画了,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到了宋代,宫廷的人物绘画得到持续的发展,特别是透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的解决。像宋代的《清明上河图》里边虹桥的部分,可以想象同时期的欧洲几乎没有人能画出来,因为那是一个立体透视关系。所以写实能力并不存在巨大的民族差异。我们看秦始皇兵马俑是高度写实的,兵马俑的身体造型是模制的,而头部全都是单独塑造的,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秦俑。这种写实能力在秦朝已经高度发达,到了汉代一直延续。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都重视写实,因为要画帝王肖像(即“御容”),要画后妃肖像。所以帝王们一直保持着对写实的热爱,到了清代更是如此。清代不仅要写实,而且还要请洋教士,像意大利的郎世宁(1688—1766),他在中国从事绘画五十多年,历经康、雍、乾三朝,画了很多更写实的人物画。
写实,是理解唐朝人物画的一个关键。这些贵族或者帝王之所以重视写实,主要是他们存在血统上的优越感,这跟欧洲的贵族是一样的。欧洲贵族也把祖先像挂在城堡的前厅里,在欧洲宫殿当中有大量的写实肖像画,用来证明他们血统优越,所以写实跟血统论是直接相关的。然而,这样的绘画到了宋代就逐渐遇到了批评,或者叫“消解”。晋唐时期是个写实的时代,评价画家的好坏主要是看能不能画人物画,人物画画得好,就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画家。
(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徐悲鸿纪念馆藏
我们现在能够说出来名字的,比如顾恺之、吴道子,在此之前还有阎立本,晚唐有张萱、周昉,这些画家都是写实的人物画家,在唐朝有很高的地位。
(传)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他们之所以重视写实,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本身是贵族,同时又为贵族服务,为王室服务,于是就形成了一套写实的传统。
人物画的最高标准
人物画最高的标准是什么呢?传神。过去我们评论画的好坏,第一是神,第二是妙,第三是能。神品当中又分上中下,妙品、能品也都分上中下,一共是九品。九品的评论模式是来源于对人的品评。以前古代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最后转入到人物画的品评也是九品,最高的是神品——传神。
那么这个传神一定要以写实为基础。自从有了古代的文人画,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论,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这成为一个长线的争论。后来是写意占上风,成为文人画的核心价值观,打败了贵族的写实。也就是说,中小地主的崛起始于晚唐,到了北宋不仅拥有了政治权力,还拥有了文学的权力,出现了很多大文学家,他们又继续进军书法,拥有书法权力,再进军绘画。绘画是文人进军的最后一个领域,于是他们就拥有了整个文化的权力。这些权力原本都是以前血统贵族所拥有的。
我在上一节里提到过,南北朝隋唐是文武兼修的时代。而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一点,当这些贵族一旦被写到文学史里,我们就认为他们是文人。可是假如我们另外再写部军事史的话,会发现他们很多都是武人,这就证明文武兼修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那么画作在线条上有力是在唐朝凸显出来的,我认为也是跟习武有关。阎立本的家族属于关陇贵族,关陇贵族本身有着习武的传统。晚唐时期的画家,比如画仕女画非常有名的周昉,他的家族里有人担任西北地区的节度使,也是武人家族。
有这样一个特征,全世界的贵族都特别喜欢马,因此欧洲有很多贵族骑马的画像。比如路易十四的时代,有《路易十四骑马像》。
唐朝画马的这些大画家,都有武人官职。其中最有名的曹霸, 有一句写他的诗“将军魏武之子孙”(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来源于这样的一个家族,还称他为将军,当过左武卫大将军。
曹霸的学生叫韩幹,曾被杜甫批评过,“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韩幹也曾为左武卫大将军。还有一个长安人韦无忝是画马的名家,生活在唐玄宗时期,也当过左武卫大将军。另外唐朝有一个皇室贵族叫李绪(江都王,霍王元轨之子,唐太宗之侄),善书画。他虽然没有做过左武卫大将军,但是他当过金州刺史,握有兵权。
唐朝还有一个特点,画家画的马都是战马,并不是那种观赏型的马,这一点是不一样的。据传韩幹有一张绘画作品《照夜白》,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的是唐玄宗的坐骑,参加过征战,是一匹战马。因此唐朝的马都画得非常威武,这个传统在宫廷内部一直传习。
韩幹《照夜白》(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代是画马的一个低潮时期。到了蒙元时期,又出现画马的高峰,明朝画马再次跌入低谷,而到了清朝,又开始出现一个高峰。我们可以注意到马的绘画和军事、皇室、写实传统等之间的复杂关系。
(传)韩幹《神骏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讲到唐朝的人物画,一方面是画帝王,另一方面是画功臣。有诗云:“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唐初的时候有凌烟阁,凌烟阁里有壁画,有《二十四功臣像》,其中大部分功臣都有武功。所以帝王像、功臣像、贵族像,构成了唐朝人物画的主体。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晋唐时期,严格讲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也是一个信仰的时代,或者可以说是佛教最为发达的时代。中国最有名的石窟都是这个时期雕凿的,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这些大石窟都跟佛教密切相关,表达了佛教的主题。这些佛教石窟不是用写意的手法创作,而是用写实的手法创作的。当然也有一些比例上的变化,比如主佛体量比较大,那些陪侍就比较小。传为阎立本的《古帝王图》,应该也是佛教的模式,但是这模式不是中国独创的,应该是来源于印度地区,但每一个人的像是写实的。
(传)阎立本《古帝王图》中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侍者与帝王的身体大小不成比例
再比如也是传为阎立本的《步辇图》里,唐太宗的形象画得非常雄伟,超出一般比例。如果他站起来的话,基本就是姚明了,要比那些汉官以及禄东赞(吐蕃的使节)几乎高出一倍来。坐着的唐太宗都要比旁边站立者高,旁边仕女画得非常瘦小。这个比例未必是真实的比例,这种画法应该是来自于佛教传统。重要的人物画得比较大,次要的画得比较小,但是每一个人物神态是写实的。
(传)阎立本《步辇图》
绢本设色,纵38.5 厘米,横129.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信仰的时代在唐代仍然还在延续,佛教、道教等都非常发达。比如像武则天最有名的书法《升仙太子碑》,那是根据道教人物的传闻来写的。到了晚唐,佛教逐渐衰落,石窟艺术开始走下坡路了。宋代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当中的禅宗,禅宗是文人的宗教。如果比较唐宋,唐朝是佛教的时代,宋朝应该是儒学的时代。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差别,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传神的理论,唐代还在延续。
唐朝最好的画家仍然还使用“神品”这个概念,这证明了晋唐时期贵族价值观仍然有效。但是在宋朝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北宋后期,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对写实提出了挑战。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提到“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其一》),对写实提出了批评,实际上他是主张写意。
唐代人物画的特点
唐代人物画在绘画方法上有一种是白描,后来也叫白画,也就是线描。线描应该是一种画稿的形式,或者说是粉本(指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过去古代画家都有个小样,小样放大到墙上去,就是壁画。小样其实就是一种线描的形式,但也有人去收藏。
在我看,这个线描画未必就是一个完成品。我们看到的这些最标准的人物画,就是传为唐代这些人物大画家,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这些人物画家的完成品,都是着色的,或者叫设色人物画。在唐代,这两种画法后来都被继承下来。
这当中特别要讲用线,不论是着色还是白描,用线是关键。过去在作坊里面,一些画匠特别强调用线,有“活线”和“死线”的说法。什么叫死线呢?就是手紧攥着笔去画均等的线,就叫死线。“活线”指的是线有节律上的变化,体现了线的不同节奏。用力和发力的部分,其实就是笔在不断转动,转动当中画的线是有力的,这叫活线。这样的方式形成了中国典型的人物画的造型方式,现在有工笔人物画、水墨人物画,但现在的水墨人物画基本偏写意,工笔人物画比较偏写实,于是就形成现在这两个绘画上的传统。
莫高窟第103 窟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局部)
传为吴道子风格
还有一点,我们能看到大量的胡人形象出现在唐代的人物画里。宋画当中就没有见这么多的胡人形象。在唐代,不论是墓室壁画还是卷轴书画,有时候就是一个流动的人种博物馆,能看到很多来自中亚或者是欧洲不同的人种,也反映唐帝国的开放性。
唐《胡人备马图》
昭陵博物馆藏
另外,我们在唐代绘画中,无论是墓室壁画、陶俑还是卷轴书画里,都能看到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以前我们知道仕女画里基本上是典雅的贵族女性,主要讲的是女教、女德,是男性对女性的一些道德约束。比如说传为顾恺之画的《列女传》,还有《女史箴》,这些都是女教或女德方面的劝诫性绘画。我们很少看到顾恺之画纯粹娱乐性的绘画,但是唐代的这些仕女画,一方面有娱乐的,比如像《虢国夫人游春图》,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宋徽宗的临摹本;另一方面就是画妇女生活,当时贵族妇女生活如《捣练图》,这些是常见的。通过墓室壁画,也能看到唐玄宗时期的女性从服装到外形的审美变化。比如我们在中晚唐的墓室壁画当中能看到大量丰腴的女性,在所谓传世的《簪花仕女图》里面,也能看到这类女性,非常夸张地将肥胖的形象展示给世人。我想这在世界其他地方应该没有过。
张萱《捣练图》(局部) 宋摹本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唐代的绘画,既表达了人的世界,同时又表达了一个宗教信仰的世界,它形成了宗教信仰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互动平衡关系,这种情况也是唐代非常有特色的。但是唐代的卷轴书画传世极少,大量为摹本,只有像日本收藏的《不空和尚像》,据说是传世的真迹。唐代的卷轴书画尽管是唐代美术的中心,但是也形成了一个缺乏真品的美术史。只有大量的墓室壁画和陶俑展示了一种真实而庞大的美术史,但是那是黄泉下的美术史,不是阳光下的美术史。
李真 《不空和尚像》
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
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荣新江 辛德勇 孟宪实 韩昇 葛承雍 于赓哲 李四龙 西川 苏泓月 尹吉男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3
ISBN:9787108069733 定价:88.00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