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图︱观塔:115年前在中国探寻宝塔的德国建筑师
【编者按】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第一位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德国建筑师。1906-1909年间,他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走访中国14省,全方位考察中国皇家建筑以及寺庙、祠堂、民居等,他绘制并存世的有8000余张草图、2000多张拓片和超过1000页的测绘纪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出版过若干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专著。
宝塔是纯粹的佛教建筑,体现了佛教教义,以“塔”这一形式扩大了佛教的影响范围,因此,宝塔可以比拟为佛教界的“灯塔”。而宝塔融入其所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也构筑了众多令人神往的景观。我国境内的古老宝塔,在近百年的变迁中已多有毁圮、消失,幸而伯施曼百余年前的镜头,保留下它们当初的姿容。
本图文集摘选自根据伯施曼著作《中国宝塔》编译的《西洋镜:中国宝塔》(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福建福州府南部马尾岛上的一座宝塔,位于闽江中。施特措达拍摄
浙江宁波府一座寺庙花园中的方形宝塔。伯施曼拍摄
山东济南府的龙洞山谷。峰顶上有一座天宁式宝塔。伯施曼拍摄
中国宝塔众多,按照其“主要形式”可分为很多种类。宝塔最初的形式可能是来自那些带有阶梯式结构、袖长的锥形建筑,称之为级塔。
西安府大雁塔的主轴线,其碑文位于砖龛中。伯施曼拍摄
河南郑州的八角塔。共十三层,高79米,建于公元713—742年。(左); 河南常乐寺的八角塔。共九层,高约40米,约建于唐朝后期。(右)见于《中国佛教史迹》
天宁方塔
云居寺被他东南方的小型石塔,高约4米,建于公元712年。喜仁龙拍摄(左); 小西天的南台塔,高约4.5米,建于公元740年。见于《中国佛教史迹》(中); 河南嵩山永泰寺的两座舍利砖塔,均为叠层塔,一座有六叠层,高16米;另一座有十叠层,高30米,建于公元602年。见于《中国佛教史迹》(右)
云南大理府三塔寺中的三座宝塔。最高的方塔有十五层,高99米,建于公元627—650年。另外两座宝塔为八角九层,高45米,建于公元860—874年,毁于1925年。盖洛拍摄。
叠层塔
山东灵岩寺及寺内的辟支塔。伯施曼拍摄
山西太原府永祚寺的双塔。两座叠层塔高54米,塔院的轴线为东南—西北走向。建于1611年,倾斜的塔心建造时间可能更晚些。左侧是永乐寺的宏伟大殿。伯施曼拍摄。
层塔
甘肃宁夏府的西塔。塔身共十一层,高40米,初步推测建于明代。盖洛拍摄。
远眺西湖北岸
从东侧眺望雷峰山上的雷峰塔。伯施曼拍摄
苏州城东部的双塔。伯施曼拍摄
外廊层塔
江苏松江府的宝塔。林普利西特博士拍摄
海宁州的占鳌塔。位于浙江杭州湾的北岸,钱塘江入海口处,这里大潮汹涌。宝塔六面七层,高约40米。修建或修缮于1732年。伯施曼拍摄。
琉璃塔
开封府的铁塔。共十三层,高50米,建于公元963—967年。寺庙遗迹现已消失无踪。巴尔泽拍摄于1911年。
南京报恩寺的瓷塔。向东北方眺望,可见城东的山峦。阿罗姆绘于1842年左右。
石塔
山东神通寺的朗公塔。砖石材质,平面为方形,高13米,约建于公元900年左右,上方砖制结构建成时间可能更晚。喜仁龙拍摄 (左); 朗公塔细节(右)
直隶舒河村的八边形石塔。共十一层,高25米,建于1200年左右。喜仁龙拍摄 (左);山东济宁州的石塔。共十四层,高10米,建于1442年。见于《中国佛教史迹》(右)
福州府乌石山脚下的黑塔。共七层,高34米,建于公元936年。伯施曼拍摄
群塔
浙江嘉兴府运河旁的三座宝塔。中间的宝塔有九层,两侧的宝塔为八层。宝塔的高度分别为22米、22米和24米。法比希拍摄。
浙江宁波府天童寺内的七座佛塔。最早建造于1134年,重建于1637年。伯施曼拍摄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的七座佛塔。见于《中国佛教史迹》
铁铜塔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内的五座青铜塔,图中是其中的三座宝塔、围墙、香炉,建于1600年左右。伯施曼拍摄
墓塔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瓮式砖佛塔,建于1561年。(左);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瓮式砖佛塔,建于1565年。(右)泽村拍摄
香塔
陕西勉县的镇江楼。位于汉江沿岸的平原上,平面为正方形,高约14米。伯施曼拍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