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伟大的人格隐于市井
(一)
我出身在一个工薪家庭,父母皆无什么文化。一直以来,我对他们多少存在一些鄙夷,乃至于鄙夷成了厌恶、嫌弃、自卑和丢脸面。他们在公众场合说话响亮,会因一件很小的事情搞得天翻地覆,不懂体谅他人感受肆意嘲笑,甚至夫妻俩经常吵架摔碗筷持菜刀。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麻将、打牌,如今还有刷手机短视频,便无其它娱乐。
可以说,他们算得上是粗鄙者的典范。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有许多次小插曲,因为忍受不了家庭和学校的那种苦闷压抑,一心想要逃脱天罗地网以求自立根生、逍遥快活。我扬言再也不去上学,甚至直接弃学离家出走,然而每次换来的结果,都是他们之间的分裂吵闹。“孩子要是不读书了,我就跟你离婚。或者直接一起上吊算了。”最后我让步了。他们对我也害怕了,离我远远的,生怕刺激到我。
幸运的是,我还算比较自立,也不愿自甘堕落。在大学里,每日泡在图书馆,一头埋在书堆中;求知若渴,并无其它欲望。我对知识是纯粹的热爱,并无任何功利的目的;我几乎对任何领域感兴趣,只遗憾时间匆匆、光阴荏苒。在时间与知识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的人格。我变得更加自信,对事物能够有独立的思考,也可以毫不畏惧的表达。而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欣赏潜藏于人表面但又最为珍贵的人格和精神。这得益于文学和电影。
世上已存的好的文学和电影作品许多,它们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唯一的差别可能是它们带给每一位观众或读者的感受是不同的。之于我而言,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对我的触动可能最深,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道理。因此,我愿意在这里将这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二)
在我眼里,贾樟柯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他能够把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拍得那么伟大,这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都是稀有的能力。而其中所需要的人文关怀和学识修养,或许是我这辈子所望尘莫及的。这在他2006年上映的《三峡好人》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他的电影手记《贾想》中,他是这样概括整个故事的: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支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故事情节无比简单,然而表现得耐人寻味。其中,韩三明的故事尤其令人感动。韩三明个子矮小敦实,皮肤黝黑,沉默寡言,俨然一个长期打工人形象,丝毫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的值得敬佩的品质。然而影片开始,他被受骗,为了几块钱竟掏出一把刀,我们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此人不一般。韩三明的确不一般,只是外表显得普通不起眼罢了。也可以说,他是众多的中国工人的代表,如此的微不起眼,却又那么的坚毅和勇敢。
影片《三峡好人》
韩三明的漫漫寻妻之路,寻找的只是一位买卖而来又逃走的妻子,如此复杂的关系,又多年未见,使人不由得怀疑:他们之间有感情吗?即使寻到了,又能复合吗?这样的爱情故事好像与我们常见的佳人才子的故事截然不同。然而现实终究是复杂的,将他们紧密关联起来的或许只是夫妻一场的经历,一个名分。固然,现在许多年轻人丝毫不在乎夫妻的身份,结了又离,离了又结,反反复复;最后反而什么也没获得。我们知道,韩三明的婚姻显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他的妻子也不会冒险逃走,然而,在许多年后,他们收获的的确是爱情的果实。当韩三明与他的前妻重逢时,他的前妻带有点抱怨地说:“那时候还年轻,不懂事···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十几年了你才来找我。”这足以表明,他们将再也分不开了。而当韩三明与他前妻的现任伴侣见面谈条件时,他掷地有声地一口应承下来,那一刻又是那么的显得庄严、肃穆,极富震撼力。
与《三峡好人》同时上映的,还有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自然不是巧合,而是贾樟柯的有意而为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制作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波涛”汹涌,可以说是商业片的代表,而它也的确收割了一笔不菲的票房。贾刻意让《三峡好人》同期上映,显然也不是为了抢票房,他说:“我很好奇,我想看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
“有谁还关心好人”,我第一眼看到这句话,便震惊了,彷佛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到我的体内。我应该关心好人,可我关心了吗?我到电影院付钱都是挑大片看,我有关心那些真正有质量的小众片吗?我每天都能看到像韩三明这样的好人,我有关心他们了吗?
(三)
聚焦小人物的伟大,还有海外作家严歌苓。只不过,与贾樟柯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是,严歌苓更善于将小人物置于时代的洪流当中,在饱受摧残中见人性之坚韧,反衬出环境之恶劣。这或许与她的经历有关。
一口气读完《小姨多鹤》,彷佛像是亲身体验了多种人生。人世沧桑,不由得兴起许多感叹;个中复杂思绪,难以言达,唯有亲身体会方知晓。
影片《小姨多鹤》
一位街头巷尾常见的老裁缝,或许偶尔吐一口浓痰,偶尔爆出几句秽语,行人从她身旁经过,甚至都难以引起注意。她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她可能会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吗?没有人会去关心的。
小环随夫张俭从东北来到南方一个小城。他们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的背井离乡,是因为他们藏有一个秘密。在那个年代,秘密一旦被揭露,将会惹来一堆麻烦事缠绕。小环无法生育,而张家人需要传宗接代。为此,一个日本女人闯入了他们的二人世界,二人世界变成三人世界。随着新生儿的降临,三人世界最终变成了六人世界。
为了生存,人需要辛勤工作,但也需要避免惹祸上身。这是每个成年人所必须经历的社会法则,除非他出生足够幸运。张俭勤恳工作,但是这无法保证他能够长期生活安稳。时间是万物的催化剂,它意味着必然的变化。小孩长大,需要上学和工作;日本人多鹤年龄增长,没有结婚成了一桩怪事。秘密终于从尘封中破土而出,这意味着灾难的来临。张俭有了牢狱之灾,一大家子的负担便压在了小环的肩上。
一个女人,独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现实中这并非罕见的事。可她们的辛酸,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
小环为了生活,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加滋润一点。学会了许多小伎俩,但都是为了干些不正经的事,比如揩点油,偷些鸡蛋和熟食。为了让张俭避免死刑和减刑,小环还使尽了法子去勾搭监狱官,甚至不惜卖了身。按照通俗的眼光,小环是个贼,是个荡妇。然而考虑到她的行为目的,我们非但觉得情有可原,反而觉得她高尚起来了。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我们能指望一个人有什么“高尚”的行为呢?或许,没有作恶就已经足够高尚了。
(四)
《论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行为动机,而且还要结合他的处境。单单根据一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是不公平的。富人捐赠一百万,穷人捐赠一百元,或许后者更加高尚。前者只是徒个虚名,实际出于商业的考量;后者平时连零食都舍不得买,做公益却十分大方。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高中有一位同桌,平常吃穿非常精打细算,衣服十分旧,吃饭也经常只打一个素菜,遇见他吃零食时,只觉得吃象难看。我那时对他很嫌弃。但有一次班级搞捐款活动,碍于面子,我很心疼的捐了十块钱;然后我看到他从书包中抽出了一张鲜红的票子,默默地放入集款的袋子中。那时我只觉得惊讶。而如今回想起,感慨良多。他的人格的伟大,可能我这辈子都难以触及。
其实,无论是韩三明,还是小环,都是中国这块土地随处可见的人物。他们或许是你我的父母亲戚,或许是为你服务的保姆,或许刚刚与你擦肩而过。他们不乏心底纯粹的善和无私的爱,只是常被时代洪流搅得破碎,夹杂着许多肮脏东西。但也正因如此,爱与善才更来得宝贵和闪耀。
我的父母吵了半辈子的架,但终究互相搀扶谁也离不开谁。一方生了病,另一方尽心照顾。这难道不是伟大的爱情吗?他们一生勤勤恳恳工作,不曾萌生其它赚快钱的念头,建起了楼房,供养了子女教育。这难道不伟大吗?
我读过许多“伟人”的传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令人振奋。但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却是韩三明和小环。我们很少人能做到像“伟人”那样建功立业,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去欣赏一个普通人的精神,并从中受之鼓舞。这或许便是文学和艺术的价值吧。
普通人的伟大,有时候超乎人的想象。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却还保存良知。
2021/3/16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