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向右看是说谎,向左看是说真话:靠眼睛测谎是真的吗?

2021-03-25 0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腾讯医典 

俗话说得好,“此生走过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

随着生活关系的日渐复杂,围绕在身边的套路越来越多,谎言也越来越多。

不少大热的侦探悬疑电视剧,诸如《福尔摩斯》《读心神探》《别对我撒谎(Lie to me)》等,经常提到一些简易的鉴谎测谎手段,比较常见的就是“眼睛向右看是说谎,向左看是说真话”。

剧中的“神探”们认为:当右撇子的人看向他们的右边时,他们很可能在想象一个“构造的事物”,也就是谎言;而当他们向左看时,他们很可能在想一段“已记住的”记忆,也就是真话。

这个理论也被很多人应用在恋爱、生活甚至职场中。

那么,这个测谎手段是对的吗?真的在日常生活中适用吗?

国外科学家对此设计进行了两个实验[1]。

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必须在回答问题时说实话,另一组则必须说谎话。

结果发现,无论是说实话还是说谎的人,眼睛转向左和转向右的概率都差不多。

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收集了52个真实案件相关的视频录像。

在这些录像中,受害者已经失踪,受害者的亲人在公开呼吁要找到受害者。而这些案件早已经侦破,有些正是亲人作案,已有证据可以证明视频中哪些人在说实话,哪些人在说谎。

通过这些视频的研究和对比,研究人员也没有找到眼球运动和说谎的关系。

这两项研究都没能提供证据来支持眼球运动有助于测谎的观点。也就是说,从目前的研究看来,单凭眼球运动来分析谎言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是否能通过观察行为来判断一个人说谎呢?理论上来说可行,但是有难度。

首先,说谎是有迹可循的。“说谎自身并没有标记”,但是会有些线索泄露迹象[2]。

(来源:soogif)

一方面,说谎的人没有时间预先准备好谎言然后加以练习和记忆,或者无法精明到预料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所需要的合理答复;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自己细微的情绪变化是很难察觉的,而一旦出现了某种强烈的情绪,又是想摆脱也摆脱不了的。

所以,说谎还是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比如:说谎的人在描述过往的场景时,往往已经预先准备,编造的故事会很流利、很熟练,故事会更完美,但是会缺乏细节上的描述,或者缺乏情绪上的描述。

但是,这也并不表示,通过某一行为就能证明这个人在说谎。

在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下,发现与说谎有关的行为,有很多是截然对立的。

比如:

在说谎时,有人会因紧张而有眼神躲闪,而有人却故意与对方有目光接触;

有人会故意放慢说话节奏,而有人却说话很急很快;

有人的手部动作很少,而有人却有很多多余的动作……

每个人的反应和行为都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个对所有人都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独行为动作,可以证明断定这个人的心理状况[3]。

如果你对鉴别的对象足够了解,观察入微,加上足够的线索,或许确实有可能得出接近真相的结论,但是仍不能盲目自信,以防止因对方情绪变化而陷入错误之中。

总的来说,通过个人行为来识别谎言并不容易,哪怕是专业人员,成功率也并不算高。

衷心希望各位在未来的路上多遇见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审稿专家:张黎黎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参考文献

[1]Rankin, C. (2012). The eyes don’t have it: Lie detection and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PLoS ONE, 7(7), e40259.

[2]保罗·艾克曼.识破谎言——如何识破政界、军界、商界及婚姻中的骗局[M]. 刘文荣、今夫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3]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DOI:10.7666/d.d152733.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