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先不要夸赞《阿凡达》 ,还有一部电影比它更好
文:船长
编辑:Sun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随着国内院线重映《阿凡达》,《阿凡达》超越《复仇者联盟4》再次坐稳全球票房首位。由此看来,这部电影对观众的号召力仍不减当年。只是另一部与之主题相似的优秀电影却鲜有人关注,它就是《与狼共舞》。
作为一部三十年前上映的西部片,它是专属于影迷的宝藏。尽管当时西部片早已没落了二十年,但是凯文·科斯特纳仍然凭借此片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初掌导筒的他跳出西部片的窠臼,用反类型的手法讲述发生在西部的文明碰撞。
如果说斩获最佳导演奖只是一种幸运,那么同时斩获多项大奖尤其是最佳影片奖,则是学院派对这部电影的充分肯定。面对这样一部经典的电影,对它的解读自然多不胜数。因此我只能从《与狼共舞》和《阿凡达》的同与不同入手,简要分析《与狼共舞》。
一
先从相同处说起,两者的故事被设定在未来和过去,这是一个距离观众相对安全的时间点。尽管《阿凡达》被设定在2134年的潘多拉星球,但是它同《与狼共舞》一样都取材于欧洲白人殖民美洲的历史。
此外,两部电影的前半部分都是通过社会的边缘人物作为叙述的对象。观众随着叙事者的视角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与被妖魔化的异族文明接触过程中,他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立场,并最终追随自身选择的文明倒戈旧主。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出发,文明的先进与落后并不单单靠生产力来定义的。美洲原住民因地理所造成的封闭性导致了生产力效率的低下,自然敌不过携带枪炮与病菌的欧洲白人。
但是最终的事实却形成了白人至上的价值观,而在30年代电影创作者们这种价值观代入了美国人独创的电影类型——西部片。以西部片大师福特为例,在他早期的电影《关山飞渡》中,印第安人被丑化为侵犯文明社会的野蛮人。直到1956年的《搜索者》他才修正了自己早年的错误。
改变观众对某种文明的刻板印象,是这两位导演都想表达的主题。
二
说完相同之处,自然要讨论不同之处。因为两位导演创作理念的不同,《与狼共舞》在故事上做足了功夫,《阿凡达》则全力追求特效。
《与狼共舞》中,俗不可耐的车夫带着登巴中尉(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前往边塞。当车夫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盒罐头后,他将罐头盒随手甩在了印第安人的草原上,导演给了一个登巴中尉鄙夷车夫的反应镜头。
尽管这个场景并没有充满过多的戏剧性,但是却表明了导演的态度,有效展现出工业文明就这样一点点侵入游牧文明的生活。
为了更写实地展现两种文明的冲突,导演采用大量的印第安人演员,并第一次使用他们的语言充当影片的主要语言,而使英语沦为了翻译字幕。
同时,为了刻画人物形象,导演通过苏族人捕获野牛以及与异族部落交战等事件,使观众抛弃原有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评判即将到来的白人与苏族人之争。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细节拼接起《与狼共舞》这部史诗片。
卡梅隆部分沿用了这一手法,但是他的叙事只是为特效服务。不过特效只是讲述电影的一种形式,导演需要运用各种形式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但卡梅隆显然将重心放在了特效方面,而使影片又回归到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或许每一部引领技术革新的电影总会有些许不足之处。
图上《与狼共舞》 图下《阿凡达》
凯文•科斯特纳运用大量的实拍镜头展现诗意的自然生活,导演通过登巴中尉之口说出:周围的原野像我梦想的一样,地球上不会有这样一片净土。这也为之后他选择保卫这片净土做好了铺垫。
而卡梅隆选择用特效镜头呈现给出一种奇观,我们只是同“杰克”一起梦游潘多拉星球,如同孩子走进主题乐园,生怕错过每一次惊叹的机会。这也导致卡梅隆的所有努力看起来都是为了最后的终极一战,看得过瘾却没有任何营养。
结语
相似的主题因为不同的创作理念产生了两种结局。
《与狼共舞》作为一部反类型的西部片,在时代的洪流面前,英雄不再具有决定局势的能力。
《阿凡达》作为一部科幻片,本质上仍然未曾跳出西部片的模板,因此也削弱了本该带给观众更深的反思。
现代生活推着人们加快脚步,观众也更愿意接受感官刺激更强的电影。但是我们不妨放慢脚步,享受经典电影所独有的厚重感。
作者:船长
一句话简介:种我们自己的园地
原标题:《先不要夸赞《阿凡达》 还有一部电影比它更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