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荒野猎人》中的历史:北美的毛皮贸易、白人与原住民

蒋竹山
2021-03-19 15:36
私家历史 >
字号

电影《荒野猎人》海报

电影本事

这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复仇电影,同时也得到国际各大奖项的肯定。

影片背景是19世纪的美国,落基山毛皮公司雇用拓荒猎人休·格拉斯(Hugh Glass)担任猎人队向导,由安德鲁·亨利队长率领,在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区猎杀海狸(又称河狸)。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北美原住民里族印第安人突袭狞猎部队的画面。导演以一镜到底的手法让观众体会到这场短兵交接的紧张感。

原本在河谷旁剥海狸皮的猎人被里族人射杀而措手不及,慌忙中将捆绑好的皮货带往岸边。 在一阵慌乱后,众人乘船逃离。后来一行人在格拉斯的建议下,舍水路走陆路。

海狸

电影中最震撼的场面应该是格拉斯被大灰熊攻击的那段,虽然灰熊最后被杀死了,但他也身受重伤。由于后有追兵,为了不拖累众人,猎人菲茨杰拉德主张抛弃格拉斯。最后小队长以公司名义提供三百美元奖金,留下菲茨杰拉德、一位资浅队友布里杰和格拉斯与波尼族印第安女子所生的儿子霍克,由三人负责照顾他直到断气。

菲茨杰拉德为了早点离开,准备闷死格拉斯,过程却被霍克撞见,因而杀之灭口,又说服布里杰,把格拉斯遗弃在冰天雪地之中。

躺在担架上动弹不得的格拉斯目睹儿子被杀害的惨状,是影片的重要转折。格拉斯的复仇力量由此而起,复仇之路也由此而始。在为子报仇的强烈意念下,格拉斯从几乎灭顶的土堆中爬出,一步步爬向了复仇之路。

最后格拉斯并未手刃仇人,反而对菲茨杰拉德说:“复仇一事乃操之于上帝,而不在于我。”这句话显示格拉斯还是回归了人的层面,把一切交由命运安排,把受重伤的仇人扔进河里。讽刺的是,了结菲茨杰拉德性命的却是一路追杀的里族人——路过的酋长刚好给漂流而下的菲茨杰拉德补上了致命的一刀。这隐约暗示,该由这块土地的主人决定这个人的生死。

电影里没说的历史

时代背景

要了解这部电影,首先要认识 19 世纪初期的美国历史。1803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从法国人手中买下路易斯安那州,使得美国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西部边界由阿巴拉契亚山脉横跨马萨诸塞州,一路扩展到落基山脉。在这个过程中,原住民不仅权益遭受了损害,还经常和白人发生冲突。

《美国人民的历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作者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这么认为:“人们一直将印第安人逃离家园的过程委婉地称为‘印第安人迁移’。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为白人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州之间的土地,用来种植南方的棉花和北方的谷物、向外扩张、开发移民、修凿运河、兴建铁路和新兴的城市,以及建立一个横贯大陆、连接太平洋的巨大帝国。我们无法精确计算出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少印第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更不用说他们为此遭受的种种磨难了。”

这些论述,一般历史著作常常只是一笔带过。《荒野猎人》的时代背景就是在这段历史之后,编剧没有在电影中明确指出故事的发生时代,但原著小说的首章标题就是“1823年9月1日”。在这之前,从1814年到1823年,白人同南部的印第安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接管了全部的亚拉巴马州、四分之二的佛罗里达州、三分之一的田纳西州以及五分之一的密西西比州。白人用收买、欺骗与武力等手段获取大片土地。在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原住民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常有战事发生。

海狸与毛皮贸易

《荒野猎人》开场就是原住民骑马偷袭白人、抢夺皮货的壮观场景,这些皮货主要来自北美大陆的珍稀动物海狸。早从17世纪开始,美国人、法国人与原住民就为了皮毛一事交战不休。卜正民的全球史名著《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就提到了海狸皮的重要性。

17世纪初期,法国的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是入侵北美大陆的第一批欧洲人中的一员,他随着法国考察队首次由圣劳伦斯河往上进入五大湖区,目的就是找寻海狸。探险过程中,法国人常和原住民部落结盟,通过这种方式对抗与白人互动较不密切且有敌意的部落。一旦起冲突,法国人的火绳枪就是影响胜败、打破原住民部落之间岌岌可危关系的重要武器。

在北美猎场开发之前,欧洲人多在北欧猎场捕捉海狸,由于大量捕捉的缘故,海狸曾一度灭绝,猎手只好转往西伯利亚及北美加拿大地区。法国人的做法是将下层绒毛制成毛毡,海狸毛有倒钩,经化学药剂熏煮、捶打、晒干后,就能成为制作上等帽子的绝佳材料。原住民则用有光泽的上层毛皮做衣服的衬里或镶边。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毛皮贸易成了北美早期一种相当重要的边疆开拓模式。

英法殖民者曾为争夺西北地区的毛皮贸易控制权而互相争斗。其中较著名的公司有哈德逊湾公司及西北公司,后者于1821年并入前者。电影中有一个桥段,里族人抢了格拉斯他们的皮货,拿去和法国军队交换马匹,反映的就是法国人直到19世纪20年代仍在北美一带活动,进行皮毛买卖。

落基山毛皮公司

电影里雇用大批猎人去捕捉海狸的毛皮公司不是上文提到的哈 德逊湾公司或西北公司,而是落基山毛皮公司。这家公司在1822年由威廉·阿什利(William Ashley)和安德鲁·亨利队长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建立。他们的主要货源不是依靠与印第安人的毛皮买卖,而是通过报纸广告招聘近百位壮丁,聘期一至三年,训练后即前往密苏里河下游猎捕海狸。此外,和其他毛皮公司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堡垒与贸易站,所有猎人都是独立作业。到了19世纪30年代,由于毛毡帽子被丝制帽子取代,毛皮爱好者减少,毛皮退出了流行风潮。

主角格拉斯

事实上,格拉斯的实际遭遇比电影悲惨得多。他不但被同伴遗弃在山洞内,来复枪、佩刀及其他装备也被拿走,花了六周时间,爬了近320公里才回到遥远的基奥瓦(Kiowa)。 历史上的格拉斯没有儿子,和印第安女性的露水姻缘也只是传闻。他当然不可能因为不存在的儿子向菲茨杰拉德报杀子之仇。现实中亨利队长也没有被菲茨杰拉德一枪击毙。

像史家一样阅读

焦点(1)

即使史实与传说交杂不清,《荒野猎人》(The Revenant)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庞克(Michael Punke)仍致力于在小说虚构的前提下维持主要事件的真实性。相关研究以约翰·迈尔斯(John M. Myers)的 著作最为完备,他写的传记《休·格拉斯的传奇故事》是一本相当有意思的书。迈尔斯解释了许多格拉斯生平的重要事件,包括被海盗监禁及日后被波尼族印第安人俘虏的经历。 此外,1824年春天格拉斯和同伴遭遇阿里卡拉族的攻击也确有其事。

庞克还提到,1828年,一群“自由猎人”选择格拉斯担任他们的协商代表,想要借此机会打破落基山毛皮公司的垄断。格拉斯打猎的范围西至哥伦比亚河,落基山脉东侧成为他日后狩猎的核心据点。1833年冬天,他已经移动到黄石河附近,在某次准备跨越结冰的河川打猎时,不幸被三十名阿里卡拉族战士袭击身亡。

1823年秋,休·格拉斯在落基山毛皮公司工作,外出侦察时受到一头灰熊袭击,受了重伤,被他的同伴抛弃,尤其是让留下来照顾他的两个人抛弃了,但他活了下来,发起了史诗般的复仇行动——这个事件肯定确有其事。

电影一开始格拉斯的队伍被偷袭的场面,庞克的小说对此也有深入描述:

落基山毛皮公司诚信地购买六十匹马后,受到卖方阿里卡拉族印第安人的袭击。阿里卡拉人无端发起攻击,杀死我们十六个人,还打伤了十余人,……到了8月9日,我们组织起一支七百人的联合部队抵抗阿里卡拉人,其中有莱文沃斯的两百名正规军(有两门榴弹炮),有RMF公司(落基山毛皮公司)的四十多人。我们还临时与四百名苏族勇士结成盟友,因为这个族与阿里卡拉人有历史积怨……

焦点(2)

中国学者付成双曾在他的论文中提到,哈德逊湾与圣劳伦斯这两家公司的竞争是北美毛皮贸易发展的一条主线,直到1821年西北公司并入哈德逊湾公司之后,双方的争夺战才告结束。两者的冲突不仅将北美毛皮贸易的疆界推进到太平洋,也为日后北美西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双方的交易成本都大幅增加,运营面临困难。……结果贸易站越建越多,运输路线越来越长。与此同时,竭泽而渔式的猎杀使得毛皮资源快速减少,反而进一步促使毛皮商人寻求新的毛皮产地。在哈德逊湾公司和西北公司竞争激烈地区,双方甚至刻意抬高毛皮收购价格,以打击对方的贸易站,结果更增加了内地交易的成本。而与此同时,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市场上毛皮滞销,价格下跌,已经习惯了毛皮交易价格的印第安人又不接受低价交易,毛皮公司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小。

焦点(3)

付成双认为,毛皮贸易在北美早期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新法兰西殖民地的经济基础,也是其他殖民地发展的经济补充。

用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奥莫拉(Walter O'Meara)的话说:“拥有一件上好的海狸皮制品就是一名男人或女人的上流社会地位的证明。”正是在这种时尚的带动下,北美洲丰富的毛皮资源为寻求贵金属失败的西欧殖民者打开了一道机会之门。白人殖民者从土著人那里以低廉的成本交换毛皮,运到欧洲加工后,一张海狸皮至少可以增值1000%,甚至可以获得200倍以上的利润。在17一18世纪的时候,一张好的海狸皮可以在欧洲市场上卖到90先令,相当于2005年的400英镑左右。

此外,付成双还提到毛皮贸易便于进行的优点。像是海狸皮分量较轻,平均每张只重1.5 磅左右,体积不大,容易包装和运输。

他认为:

同当时农业边疆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相比,从事毛皮贸易初期的人力和物力技入都不需要太大。而与其他大型的笨重货物相比,毛皮的交换价值更高。如在新法兰西处于全盛时期的1754年,驻守西部的士兵只有261人。直接与印第安人从事毛皮交换的商人早年大约只有200人,到18世纪中期也不过6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不到1000人控制着当时从大湖区到落基山脚下的大半个北美地区。

用历想想

1.影片的背景大概是什么时代?为什么这些猎人队伍要深入北美山区猎杀海狸?

2.请根据焦点(1)中迈克尔·庞克的描述,探讨电影与小说对偷袭一事的书写有何差异。

3.影片中提到的落基山毛皮公司,在历史上的真正情况如何?

4.请根据电影内容以及焦点(2)和焦点(3),分析 19 世纪初北美皮货贸易的特色。当时有哪几股势力在北美进行猎杀海狸的活动与皮毛买卖?

5.影片中北美印第安人与白人的互动方式有哪些?

本文节选自台湾“中央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蒋竹山新著《看电影,学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责任编辑:彭珊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