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人的“好嫁风”到底在取悦谁?

2021-03-18 13: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你们的 ELLEMEN睿士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吐槽好嫁风”已经成为当代中文互联网的姨妈帖之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卷土重来。

今年,“好嫁风”又一次成为全网矛头所向,则是由于新版《粉红女郎》中饰演“结婚狂”的宋轶发布海报宣传“好嫁风穿搭”。

那么说到底,这让男人摸不着头脑、让女人嗤之以鼻的“好嫁风”,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能够每次出场都自带话题度buff?又是为什么,它如今沦落到了审美鄙视链底端?

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我们先简单做个科普:什么是传说中的“好嫁风”?

“好嫁风”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的モテ(Mote)风演变而来,指的是受到异性欢迎的穿衣打扮,通常指甜美温柔的女性风格,无论是在日本的电视和杂志,还是在街头,都能常常看见走モテ风的女性。

这种舶来的概念也迅速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并被译为“好嫁风”。

如果说日本好嫁风的经典代表是《失恋巧克力职人》中的石原里美,那么中国区代表则被网友精妙总结为好嫁风四胞胎:毕滢、马蓉、翟欣欣、刘鑫。

虽然女人是这种风格的主要受众,但是这个词汇背后却隐含着另一个人群,“男人”。所谓“好嫁风”,也就是女人们认为能够直击男性心灵、继而容易把自己嫁出去的风格。

一套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好嫁风范本”,大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穿衣:

荷叶边,碎花,蕾丝和粉色短裙,都是好嫁风经典元素中的经典。色彩以柔和浅色系为宜,款式以平平无奇制胜。裙子的长度不能断过膝盖,高跟鞋的高度不能超过3cm。

妆发:

万年不变的黑长直,最出格的也莫过于深棕色卷发。心机素颜妆的最高参考标准则为:直男以为你天生就长这样。

气质个性:

清纯甜美,温柔,没有攻击性,看上去不是特别聪明的亚子,令人(尤其是直男)产生保护欲与控制欲。

以上这些准则并非直接来源于直男口述,而是由好嫁风女孩们根据观察总结而来。

举一反三一下,也很容易得到一份与之对应的《难嫁风模板》:譬如染夸张的发色啦、铆钉皮衣厚底鞋啦、极简高级性冷淡风啦、性感撩人欲女风啦……

难嫁风代表人物:泫雅

总之,在“好嫁风”信徒眼中,无论时尚潮流如何前进,直男的审美标准都始终原地踏步,“瘦高白幼秀,但太高太像模特不行”。

好嫁风女孩之所以看起来“好嫁”,是因为站在了都市女孩夸张大胆、职场女性干练利落等标签的反面,因为回避对时尚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追求而露出一丝忠厚老实。

这种保守、清纯、天真、无害、却又将身体曲线适当暴露的衣着风格,其实完全迎合了大多数东亚男性对女性伴侣的幻想(以及他们的长辈对于儿媳、孙媳的幻想):文静乖巧又凹凸有致,宜室宜家,性感的那一面只展示给自己的丈夫看,“带得出去,领得回来”。

即便是如今所向披靡的“茶艺风”,恐怕也得在“好嫁风”面前俯首称臣。毕竟茶艺风主打“又纯又欲”,而“好嫁风”则是“纯到极致”。

不过“好嫁风”最早是作为女性实用穿衣指南出现在互联网上的。

在那个年代,欧美时尚还没有大举影响我国女性穿衣审美,长期霸占她们衣橱的是“阿依莲”“淑女屋”“欧时力”,商场最受欢迎的头牌专柜则是“E·LAND”和“Tennie Weenie”,因此“好嫁风”在当时可以说是时尚的代名词,这摆在今天几乎难以想象。

粉色和白色是好嫁风的永恒奥义

不过随着消费主义的大风席卷全球,ZARA、H&M、优衣库、COS等快时尚品牌逐渐在各大商场落地生根,淘宝为消费者提供了层出不穷的购物选择,越来越多女人开始接触到前沿多元的时尚风格,渐渐脱掉了那些粉色碎花裙。

随之而来的,是好嫁风品牌的市场份额被蚕食,接二连三成为“时代的眼泪”。如今你走进一座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几乎已经很难再发现曾经那些红透半边天的好嫁风品牌的身影。

极简的冷淡风如今成了高级感代名词

但好嫁风品牌没落,并不代表对好嫁风品牌的市场需求完全消失了,重新包装后的“斩男”产业链继续收割着女人们的钱包。

低调温婉的斩男色口红,让人欲罢不能的斩男香水,让前任悔不当初的前男友面膜,以及99%美妆博主都出过的斩男妆教程……

即便对好嫁风无感的女人,也难以在信息洪流中躲过“斩男小心机”的攻势,

从“好嫁”到“斩男”,词汇逻辑化被动为主动,但是你细品,这背后讲的都是“以男性审美为最高指导原则”这件事。

博主们推荐的“斩男色”口红一定是温柔豆沙色,而不是荷尔蒙气息爆棚的大红色,这样才不会让直男觉得你是“妖艳贱货”;品牌纷纷推出的“斩男连衣裙”,可能会露手臂、露小腿,但绝对不会露出非安全区域的背部、肚脐和大腿。

近几年来,追求实用性的“好嫁风”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女人的穿衣打扮上做文章,而是要从女人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入手改造,使得她们能够实现婚姻价值最大化,其中有两位不得不提的领军人物,一位是Ayawawa,一位则是马小婷。

Ayawawa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石头剪子布”的择偶理论,以及MV(伴侣价值)+PU(亲子不确定性)的女性评分体系——一种很朴素的、听起来像人造革和音乐电视的生物择偶指标。

所谓的伴侣价值主要指的就是女性的硬件条件,包括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而所谓“亲子不确定性”,则是指会不会让男人产生“她肚子里的孩子不是我的”的怀疑。

根据ayawawa的理论,一个好嫁风女人,一定要不遗余力提升自己的mv,降低自己的pu,mv越高、pu越低,一个女人也就越好嫁。

凭借这套煞有介事的理论,Ayawawa收获了一众想要凭借婚姻改变命运的女性信徒,她们将这些理论奉为“两性圣经”,对教主Ayawawa顶礼膜拜。

不过随着Ayawawa被官方闭麦,一位新的好嫁风教主马小婷逐渐进入人们视线。与高屋建瓴的Ayawawa相比,马小婷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以下是她最知名的两套方法论:

“口红大法”,约会到第三次要带男人去专柜让他给你买口红,他肯不肯掏钱表明了他对你是不是真心;

“工资卡大法”,在婚前就要把男人的工资卡拿到手,并且马小婷给女人们划定了时间线,“工资卡大法的时间轴是脱裤子之前,而脱裤子是什么时间:我认为是进入恋爱时间半年”。

除此之外,关于朋友圈发什么内容、微信头像用什么图片、马小婷都有一套完善的“朋友圈经营大法”。

在马小婷的体系里,石原里美的好嫁风段位也不算高

无论是两位深受拥趸的教主,还是去年曝光的天王嫂培训班,抑或是在日本爆红的“撩男”综艺《有点心机又如何》,种种迹象都在暗示:从一件天真的白毛衣,到大笑时不经意扶住对方肩膀的小举动,女人们看似无心的每一个细节背后都可能有“高人指点”。

而在这种语境下,无论是“好嫁”还是“斩男”,都成了一种婚恋市场上的筹码,以好嫁风教主的话来说,婚前费尽心机搞定男人,只为婚后能从男人那里索取到更多。

就在男人们以为自己掌握了依靠衣着筛选潜在可发展对象的视觉密码时,又早就有女人摸清市场利用规律,将“好嫁风”的视觉体验,量化成可以用分值来衡量的“雌竞能力”,发展出一整套完全以取悦、吸引、掌控异性为目的的穿衣和女性PUA理论,小到变成KOL开班授课,大到能让IT公司创始人家破人亡。

“好嫁风”作为一种以主打“营造出毫无杀伤力”的形象为重点的穿衣风格,与之关联的却总是“张丹峰出轨经纪人好男人人设破裂”、“翟欣欣步步为营逼迫老实IT男自杀”的社会新闻。在这些故事里,清纯无害的好嫁风要钱又要命。

男性作为被“好嫁风”狩猎的对象(无论实际上他们到底是不是),都对好嫁风生了几分戒备之心。

而对于女性来讲,近几年的女性主义浪潮也将“好嫁风”钉在了“物化女性”的耻辱柱上,因此女人们恰恰是吐槽好嫁风的主力军。

女人们反感好嫁风,一方面是拒绝以婚恋为导向,指导自己的一切行为,拒绝迎合男性审美;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期望将婚姻当做命运跳板的同性,她们也怒其不争,心生鄙夷,从而连带着厌恶“好嫁风”这一种穿衣风格。

批判好嫁风,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从“宋轶好嫁风事件”中就可见一斑。

一种新的审美鄙视链排序产生了。那些穿浅色系、偏保守温柔打扮的女孩叫苦不迭,哪怕她们是真心喜欢这种穿衣风格,也会沦为鄙视链底端,成了“没有独立人格”、“讨好男性”、“自我物化”的代表,似乎只要穿上了肉粉色连衣裙披上莲藕色大衣,下一秒她们就要立刻开始计算PU和MV,第二天就会熟练转移男方资产购入大别墅。

另一方面,虽然在我们的信息茧房里,看到的都是奉劝大家勿将“好嫁”当做人生目标,可是事实上,只要社会依然潜移默化地把爱情和婚姻定义为女性的最高价值,女性的婚恋焦虑就会一直存在,马小婷所拥有的33万粉丝未来仍将只增不减。

甚至就在此刻,她的粉丝中也不乏高学历、社会经验丰富的硕士博士和企业高管。这些女性虽然并不是好嫁风KOL原本想要驯化的目标,但她们因身处以婚恋成果衡量女性的社会坐标中而倍感压力,一头跳进蕾丝花边和中秋晚八点准时被月饼照片刷屏的朋友圈里。

好嫁风演变到今天,早已不再单纯是依靠外表吸引异性走入婚姻的穿衣法则,而是融合了女尊、社会达尔文等多种极度利己的歪理邪说,号召女人们把婚姻和家庭当做手段,一切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而想要走通这一捷径,第一步就是迎合男性审美。这样混乱却强大的理论,很容易对那些在性别不平等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女性洗脑,成为她们在追寻婚姻的坎坷旅途中的避风港,进而蒙蔽所有人的双眼,无视房间里的大象。

想要追求“好嫁”的是女孩子,将好嫁风置于鄙视链底层的也是女孩子,大概只有到了那么一天,“要嫁人”不再是女性的唯一选择和必经之路,这场关于“好嫁风”的讨论,才能完全回归到审美的范畴里来。

参考资料:

虎嗅:被讽为“土、纯、骚、欲”的好嫁风,惹了谁

撰文:莱斯利 & 盆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女人的“好嫁风”到底在取悦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