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警惕社交媒体对你的投资理财的影响
最近有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年前基金投资出现了所谓的“饭圈化”,年轻的公募基金投资者们给表现优异的明星基金经理建立了“后援会”,一时间“张坤热过蔡徐坤,刘彦春赶超李宇春”。而年后,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造神般的造势到一路质疑,中间只隔了一段市场的剧烈波动。
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已经很多,但今天我们想讨论的是,社交媒体这一传播路径所可能对投资理财带来的影响。基金“饭圈化”首先兴起于社交媒体,而后来的质疑也来自于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社交媒体已经在我们的投资理财中悄然生根,切实影响着我们的投资行为。
不可否定,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传播迅速且来源广泛的渠道,可以降低过往投资理财中的信息障碍,减少其中的信息不对称。过往的投资者需要通过专业媒体或者行业杂志获取信息,现在只需每天浏览社交媒体的推送即可满足需求,大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大大降低。
但是,这种良性的影响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社交媒体也可能给我们的投资理财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随着人们越发普遍地通过社交媒体关注家人和朋友的消费习惯、财务状况和投资理财行为,大家难免会产生攀比心理。这会导致人们进行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支出,而忽略储蓄的重要性。
此外,社交媒体还会对我们的投资理财带来以下潜在影响:
信息负荷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各样的通信方法和设备层出不穷,包括信件、电话、电报、传真等等。而如今,所有的通信都可以通过单一的平台,即互联网来完成。社交媒体也一跃成为人们相互联系、分享看法的重要沟通渠道。
随着公众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日趋上升,企业也逐渐习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公司信息。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进行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还能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使之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但众多的信息来源难免导致信息负荷。如果投资者面临信息过载,可能会无法有效筛选出与投资相关的正确信息,从而降低投资决策质量。嘉信理财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嘉信-高金)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就指出,社交媒体上纷繁的信息,可能导致新富人群在金融投资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长期财务目标。
放大行为偏差
社交媒体对投资者带来的第二大负面影响,是它可能会加剧人们在投资理财中的认知偏差。
传统金融理论的一大基本假设,是市场是有效的、信息是完全的、投资者是理性的。但事实上,市场并不有效,人更是无法完全理性。因此,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的假设,行为金融学提出投资者会存在认知偏差,例如过度自信、厌恶损失等。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Raymond James在2019年3月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自认为“精打细算”的投资者中,超过四成表示他们的情绪对于其投资决策有极大的影响。此外,约45%的受访者称,新闻标题是影响他们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数字表明,即使是那些自认为理性、合乎逻辑的投资者也可能会让情绪和外部因素影响他们的财务选择。
而这种认知偏差,容易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被放大。从理论上讲,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有助于个人接受更好的投资者教育,并让大家接触到新思想、新信息。但是由于社交媒体的信息来源无法被严格管控,导致谎言和事实相掺杂。每条微信推送、微博或朋友圈都传达了别人的意见乃至“偏见”,而这其中有几分真实就必须靠我们自己过滤。
然而,如此爆炸式的信息量完全超过了人们日常可以处理的范畴,以至于人们无法始终对信息的真伪做出准确判断。于是,人们总是能从这些纷繁的信息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在内心反复自我强化。前文所提到的基金投资“饭圈化”现象虽有娱乐玩梗的意味,却也流露出投资者反复自我强化和寻找“同类”观点信息的痕迹。
这无疑会影响到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对于那些厌恶损失的人来说,有关市场低迷或潜在市场波动的新闻可能引发其条件反射的投资行为。例如,当他们看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新闻或帖子后,厌恶损失的情绪会使他们做出仓促而非理性的投资决定。而当他们因看到社交媒体上遍布短期抛售和市场调整的信息而感到危险和不安时,他们便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目标。
在社交媒体时代,投资者面临的另一大常见挑战是“羊群效应”,即一种“其他人都在做”的心态,或者是“害怕错过”的状态。而许多信息发布者非常懂得如何利用羊群效应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他们会发布一些有引导性的标题,比如“你错过的三种投资趋势”“你从没想过的五种省钱方法”,或者“让你成为百万富翁的秘密”。
没有人想落后于他们的同伴,不管他们的同伴是否正确。然而在投资理财中,这种随大流的心理可能意味着投资者无法从潜在回报中获益。因为每个人的财富管理目标不尽相同,因此适合某个人的投资理财方式对其他人未必合适。
受骗上当
一份来自融360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0.22%的受访者承认自己遭遇过理财投资陷阱或骗局,其中,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是金融诈骗的重灾区。有53.61%的受害人声称,自己是在社交媒体遭遇的理财骗局。
从这个数据来看,社交媒体不仅仅是影响到我们正常的投资决策这么简单。普通投资者若缺乏审慎意识和足够的信息辨别能力,便极有可能使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而社交媒体正逐渐成为这些金融犯罪份子的重要作案工具,损害到我们的财产安全。
提升金融素养正当时
那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难道要屏蔽所有的社交平台信息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抵御社交媒体对于投资理财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正确认识投资理财产品的属性和风险。同时理性看待社交媒体信息对自身的影响,识别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在接受信息时进行自我过滤,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嘉信-高金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中也提到,金融素养越高的人在投资中受社交媒体信息的影响越低,越能够保持专注。
其次,为了避免陷入认知偏差中无法对焦,我们可以寻找一位专业的投资顾问作为咨询对象,一同梳理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和路径。此外,投资顾问也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过滤信息,从而确定哪些信息与自己的投资组合和财务计划最相关。
现如今,金融监管机构对于社交媒体影响的关注也在日益提升。2020年9月,香港证监会提醒公众警惕社交媒体上可能存在的金融诈骗。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先生表示:“打击网络平台上的有组织投资欺诈行为是本会的重点工作。为免堕入骗局,公众对于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投资建议或贴士须提高警觉。”证监会旗下的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也发布了有关如何识别网上骗局的实用指引。
可以预见的是,社交媒体对于日常生活和投资理财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利用好社交媒体的信息便捷性将更好地助力投资者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投资者会以更妥善的方式处理各类信息,去伪存真,尽量避免这些噪声对我们的长期财富管理目标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吴飞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