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晋东南古堡群,高铁时代藏不住了(上)
黄哲
“三晋”,源自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今天提到这个词,更多人会想起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锋混血的晋北,想起太原的府衙文化,想起晋商文化的代表“祁太平”(祁县太谷平遥,晋商最集中三地)晋中,以及滋养了华夏农耕文明最早摇篮的晋南。
早在晋商纵横天下之前就名人辈出、富甲一方的晋东南,被华丽丽地忽视了。近代以来的交通不便,也让这里常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明代都城在北京,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陕西,山西正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量城堡,就兴建于那一时期。城堡不仅可以抵御外敌入侵,更容纳了大量地方武装,保护了地方。因此,泽州盆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堡”盆。
如今,坐上去年底新开通的太郑高铁,从省会太原只需一个多小时,从郑州出发一小时不到,就可到达晋城东站。晋东南古堡群,高铁时代于是藏不住了。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海会寺琉璃双塔。中国古塔专家张驭寰教授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称:“这在北方的楼阁式塔中也是唯一佳例。”黄哲 图
晋城古堡
皇城相府,晋城旅游的C位
皇城村这个霸气的地名,是因为康熙帝两次御驾驻跸此地而得。更霸气的名字叫皇城相府,是晋城旅游当之无愧的C位。
我花了几个小时,累计爬楼80多层,才把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总计内外两座城堡、共24个院落,才转得大概差不离。
皇城相府河山楼
正门内有座牌坊,上书“冢宰总宪”四个大字。所谓“冢宰”,是清代被称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
而“总宪”,则是负责监察百官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冢宰总宪”下还有小字,从右上往左下,读起来很是锻炼肺活量——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陈廷敬是康熙朝的一代重臣,辅佐康熙半个多世纪。
和欧洲城堡虽风格不同,但形制功能却类似,皇城相府有座高十丈、并深入地下数层的“河山楼”,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高层建筑。内里更是水井、石磨等生产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堪称全家老小近千人的保命楼。围绕城墙高处分布的藏兵洞,更是可容纳上万大军及粮草装备。
围绕城墙高处分布的藏兵洞,更是可容纳上万大军及粮草装备。
今天,陈氏族人的后代为了世世代代都守住金山银山,早已全部迁出了城堡。城堡北面数百米开外的联排别墅、单元楼和高层公寓,就是新一代皇城人的家园,其中不乏民宿,游客可在此品当地特产,听本地掌故。
“带头大哥”郭峪古堡
比起游客络绎喧嚣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堡相对门庭冷落。其实从建筑艺术角度,其价值丝毫不逊于前者:城墙堡垒上有炮台,城内有地道则直通城外,城中的七层豫楼,直到抗战时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此凛然不可侵犯的外表下,里面装的却是当地百姓柴米油盐的居家日常。无怪乎中国建筑耆宿罗哲文为其题词“碓堞高城郭峪村,中国民居之瑰宝”。
从郭峪古堡看豫楼。此七层豫楼,直到抗战时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峪古堡的建筑和街巷
陈氏先祖于明代迁居此地时,第一个落脚点正是郭峪。当时已经是“官二代”的陈廷敬,在此度过了童年并接受启蒙教育,直到其身为御史的伯父修建起后来的皇城相府“一期工程”才搬走。那时,还不是皇城相府的陈府,充其量只能算郭峪古堡北翼的卫星城。
虽然建制只是村,这座古堡却如道府州县所在地那样,有着齐整恢弘的城门,三道供人车行:东为正门曰景阳,西为永安门,北名拱辰门;南面还有一道水门直通沁河。
城门旁的当地老人
谁说明清年间的古堡里,没有元以前的木建筑?郭峪古堡西部最深处,有座始建于金代的汤帝庙,为干旱的此地承担着祈雨重任。
汤帝庙戏台
整体落成于明中叶的郭峪古堡,是晋城古堡群里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其作为郭峪村的源头,甚至可以上溯到唐代赫赫有名的郭子仪家族。
郭峪以郭氏得名,但近几百年来,张姓才是这里的大族。从明朝中叶至清初一百多年间,不到五百人的郭峪村走出16位进士,大多均出自“节正仁孝”为家风的张氏家族。其中张好古、张好爵兄弟是此地最早做上京官者。
张好古?不是刘宝瑞相声《连升三级》里和魏忠贤并称“一对混蛋”的南郭先生么?
“我们村请专家查阅了所有明史,还派人去了相声里‘张好古’的老家山东临清实地了解,国内再无第二个张好古。”买水的时候,一位张大爷告诉我,“他和魏忠贤差了五个皇帝呢”。
原来,元朝将领张好古因得罪人太多,无辜被泼脏水,其实是清官、好官。真实历史中,他连升三级不假,却因为“性刚毅有为,不畏权势”(清雍正《泽州府志》),又被连降三级,平反后才官复原职。
如今尚存的张好古故居,虽然门楼及一对石狮均矮小,得名“小狮院”,但牌楼式大门,及门额字牌之上的四组斗拱、和前后檐下的垂莲柱,还是能显出昔日主人的身份。
张好古故居
古堡内,处处可见为了方便行人,住家自己宁肯做出牺牲的拐弯抹角。坐落在古堡中心的民间救火会建筑,则是此地忠厚好古之风的见证。
昔日古堡中的名门望族吃什么?
辞别皇城相府和郭峪古堡所在的北留镇,我决定慢慢消化一下。此时,距北留五公里的中庄布政李府,吸引了我的注意。
民以食为天,昔日此地古堡中的名门望族吃什么,是晋城古堡文化中极其重要的舌尖部分。
布政李府里,居然提供昔日最为传统的“八八宴”。
可一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正发愁呢,“没事,除了逢年过节,以前的官大人们一顿也就是一个菜!”老板挺善解人意。不过我还是“骄奢淫逸”了一把:两个菜和一个枣花馍。来都来了。
等上桌才发现,为啥一顿一个菜就够了:量的确很是实惠,可无论是雪花鸡片,还是黄花菜,其实全是汤菜,全是一个卖相,更是一个味道。
晋城人把别人用来吃喝玩乐的时间和金钱,都用来盖古堡、建大院了。餐饮文化非常之朴素。
再看一眼邻桌,便觉得自己之前拒绝了老板“来个进士小格吧,一份相当于吃了四道菜”的好意,还是十分英明的。原先以为“小格”类似日本料理,种类繁多,但是一样只一口,吃不过瘾。其实真相是,哪怕格再多,最后也全是进了那一大碗汤,成了一勺烩。原来大厨已是八十高龄,的确亲身见识过当年“八八宴”的真章。
次日清晨,辞别李府,和司机聊起此事。小伙子来自王屋山另一侧的河南,如今娶了晋城本地媳妇,在此安居乐业。“有这锅汤真的已经不错了!”他一听就乐了:别看晋城无论口音还是文化,其实都更接近河南,但骨子里绝对是山西’老抠儿’。”
山那边就是河南,民风的差距比地理距离还远。
以布政使李豸李大人来说,他这一整座堡垒共有院落60座,按当时物价,一座就得要白银200两才能修建,而当时哪怕是富县,年财政收入也不过300两。可人家照样一锅汤、简单菜色轮流来,汤水囫囵进肚,一吃就是一辈子。
小哥也不怕“家丑”外扬。“如果说起在这儿‘倒插门’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别看离得这么近,我们老家过个年,光买吃的,怎么也得一万块。在这儿,五百块够一大家子过个年了!”
原来,晋城人哪里是什么土豪,只是把别人用来吃喝玩乐的时间和金钱,都用来盖古堡、建大院了。
布政李府
晋城人的建堡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战国时代。比如屯城的地名,就来自秦国白起在此屯兵,至今仍有两千余年前的遗迹。但晋城人显然对这位名将没任何好印象,因为他坑杀了本地四十万赵国子弟——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只是昔日绞肉喋血的地名,改名叫做高平。
作为山西在全国都数得上的富县,高平有出名的高平十大碗。有“八八宴”水淹七军的前鉴,自然也就有了思想准备。结果发现,冤枉人家了,十大碗还真不全是汤汤水水,领衔的“白起肉”就不是。
来自什么珍禽异兽?答案是豆腐。只因当地人恨之入骨,便将这一“白色、发起”的食物,命名为仇人的肉。但在入口大嚼之前,还要让仇人接受刀砍、油炸、水煮这三苦。若嫌寡淡,那就蘸点白起脑浆——豆腐渣混蒜泥。
有仇的报仇,恩惠也决不能忘。无论八八宴,还是十大碗,里面都有道鱿鱼汤。而这道汤菜也是当地大小饭馆都会有的传统菜。
但山西明明是个内陆省份啊?
原来,出身高平的最大官祁贡,历任广西、广东巡抚,最后官拜两广总督。而干海鲜,正是这位大儒千里孝亲的拳拳之心。
祁贡坟,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祁贡宅邸那座堡垒如今已破败不堪,而虽有幸成为国宝的祁贡坟,也曾被盗去两根碑亭龙柱,但能以这种方式在本乡本土为后人永远铭记,祁大人也算值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