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得见的图片,看不见的故事

2021-03-16 13: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有开始思考新闻吗?

新闻报道和社会认知的差异,可能会是我们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大家都在为点击量、阅读量、传播量还有销量而努力,慢慢变得大众导向。明星、八卦、鸡汤金句,纷纷上了热搜榜首……

但看到好的报道被漠视,还是会心疼吧。

那些花了很多功夫,甚至好几年跟拍做出的报道,传播度小于一两小时弄完的转发送礼。是真的心疼啊。

“看不见”的好新闻太多,以下,或许是我们关注过却被漠视的例子:

我选择 [看见]

流美孤儿

摄影 | 韩 萌

萨曼莎大约生于2005年5月,被鲍尔夫妇从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等福利院阿姨抱出孩子的十几分钟是最紧张的。”美国妈妈林恩说,这一刻他们等了11个月。第一天晚上去给萨曼莎买睡衣,都不知道该买多大的。“那真是手忙脚乱的一段时间。”

2015年7月,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安静的小镇,一座两层别墅隐藏在树林中,这是萨曼莎现在的家。长大后,她有一个单独的房间,美国爸爸把整个房间涂成她最喜欢的绿色。房间里摆满了玩具,有两只熊猫,还有一只比她还高的长颈鹿毛绒玩具。

萨曼莎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美国妈妈林恩说:“从8岁起,她就经常问有关亲生父母的问题。”林恩把萨曼莎来美国之前的所有资料保存在一个夹子里,和家里其他的重要文件放在一起。“如果有一天,她想回中国找亲生父母,我们会全力帮助她。”

邓悦悦生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被遗弃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门口。

2015年7月31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邓悦悦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

每晚睡前,特雷莎和丈夫迈克都会给邓悦悦处理伤口。

我选择 [看见]

未婚妈妈

摄影 | 原丽阳

小可是海南琼中的一位 21 岁妈妈,孩子今年快两岁了。小可说,小时候父母下岗后一直在广东工作,自己在广西读书,是个留守儿童。之后上了民办大专,但学得不好,一毕业就转行。小可说:“后来,遇到了比我大十几岁的孩子爸。我喜欢逃避问题,需要大人的呵护。”

天气阴沉,暴雨将至,小可的出租屋内闷热难当,她将孩子抱在窗台上透透气。小可回忆:“孩子爸的出现温暖了我的世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恋爱了,怀孕了。父母知道后很恼火,找孩子爸劝婚无果。孩子爸把我接到海南后就不管不问了。然后,我做了这辈子最艰难的决定。”

小可和儿子在出租屋内玩耍,气氛平淡而温馨。“我决定生下孩子,而且做好了一个人承担的准备。”小可说,“月子里我一个人照顾孩子。为了给孩子上户口,从海口到琼中跑了十几趟。我觉得自己只是个平凡的未婚母亲,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是不要给予异样的眼光就够了。”

小芳是湖北荆州的一个普通女孩,从小家教很严,与异性的交往很少。年近 30 岁的她,去年才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肚里孩子的爸爸。他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是个普通职员。怀孕3个月的小芳站在屋后的草地里透气,为了躲避非议,她现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小芳说,他是自己的第一个男人。认识几个月后,自己怀孕了,但他却反悔了。男方的理由是物质条件不具备,生孩子会让他失去工作,要求小芳打掉孩子。但小芳感觉委屈,如果对方连生下孩子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未来。在一次争吵中,两人的写真照被摔碎了。

小芳在家里翻看手机,看他曾经发来的信息,从热恋时的聊天到两人争吵……为了给孩子上户口,在他领导的担保下,两人协议结婚,等孩子上了户口之后再离婚。对于工作,对于婚姻,小芳没有什么打算。她觉得,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传统思想阻碍了她的成长,现在的她也只能这样过下去。

我选择 [看见]

毛家工业园

摄影 | 宁舟浩

2014年春节过后,毛家庄里的工厂纷纷挂出了招聘工人的告示。回望1986年,在孙传志等人从上海人的木器厂“偷师”回村办厂之前,对毛家庄村民来说,如何填饱肚子是一项“重要任务”。如今,全村100多家工厂的日产值接近15万元,当年勉强温饱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全镇最富裕的地方。

随着良种、农药、化肥、机井和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每个家庭每年花在农田里的时间不到10天,一平方米土地耕种一年的毛收入,还不及村工厂里一个小工的月工资。

村子西头的张家把院子租给了来自江西的一位老板,用以生产板式家具。贴着福字的大门和照壁是按当地早期农舍标准设计的,照壁上也会与时俱进地呈现新内容。如今这样的院子几乎都被二层小楼代替。

以上图片故事节选自《看见·看不见》一书。

里面选取了15个报道摄影故事。一定不是全部,但也足够有代表性。

是时候把目光转向边缘群体、阴暗角落、时代变迁带来的下那些被忽视的难题等。让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不再被忽视。一起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在“看不见”当中,争取“看见"。

图书简介:

人们常说文人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摄影师何尝不是?《看见·看不见》所展示的,是一大批中国顶尖的报道摄影师,用他们的正义和良知,持续不断地对社会和现实的观照。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不愿意看见的,关注的力量才得以发挥和扩散。影像和文字的呈现,是为思想提供养料,令观者动容,启发和思考。在混乱中挖掘真相,在质疑中展示真实,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也许这就是“看见·看不见”背后的奥义吧。

图文:来自于《看见·看不见》

书 评

阮义忠:

图片故事曾是纸媒时代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形式之一,全球各地的摄影师密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用相机报道、刻画了不同阶层人群的命运,用图像勾勒出整个世代的社会史。数码时代的纪实摄影师,发表阵地虽骤然转向网络,却依旧以同理心在观看世界、以平等心在对待对象。新浪的《看见》栏目为广大、优秀的华人摄影师提供了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的平台。这些图片故事在网络发挥影响后集结成书,堪称名符其实的图像史册。

刘香成:

“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需要有人首先将其发现并提出。《看见,看不见》以旁观者般冷静、客观的视角,有效揭示了一系列充斥在社会中,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边缘化社会问题。它们多被归为“猎奇”的范畴,或成为昙花一现的热门话题,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任何信息的烟消云散虽只需一瞬间,而纪实摄影与文学的恰当结合,却为当今时代的“正在发生”留下最直观的痕迹。

王文澜:

我看见了?我说不清楚,我写不出来,我还是拍下来吧,摄影始于无言之处。拍照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看见与看不见游隐在虚实之间。我不能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不是握着相机的机器。许多看不见的,可以慢慢用心去感悟,在看不见之中,我争取看得见。

陈小波:

在中国做摄影,关注社会变迁、关注他人的命运应为第一要义。中国变化一日十年,中国百姓遭遇比小说精彩百倍。新浪的《看见》,是一个有命运感的栏目。在这里出现的所有记录者,秉承摄影最强大的记录与文献功能,他们训练有素,满怀悲悯,用盐巴面包一样朴素的视觉语言,完整陈述一些特殊人群的命运,替他们发声,替他们呼告。

严志刚:

有人说,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衰落的大环境里,图片的传播方式正趋于被视频和VR代替。在我几乎相信的时候,每一次观看新浪图片的《看见》栏目,那种对纯粹影像的信任和崇敬就会立马回归。用纸质书出版、赋予图片观看仪式感,是这个时代,向报道摄影守望者最好的致敬。愿《看见》能持续看见更多看不见的东西。

原标题:《看得见的图片,看不见的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