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原创 张海云 马蕾孕哺育 收录于话题#科学育儿42个
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英语是“deferred gratification或者“delayed gratification字面直接翻译是:推迟的满足感。
比如我们想要一个东西,不过我们等了很久才得到,当我得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并不是抱怨怎么现在才得到,而是依然是有满足感的。
很多父母知道“延迟满足”这个词,但是对于“延迟满足”的意义或者如何实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些人只是通过字面意思认为,我是不是应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认为“延迟满足”是一种教育方法,想要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对“推迟满足感”进行的研究,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棉花糖试验了。
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做了一个棉花糖试验,试验者给一群4岁的孩子每人一块棉花糖,说:“你们可以随时吃掉它,但如果能坚持到我回来再吃,你就会得到两块糖。”
说完他就走了。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吃了,而有些孩子坚持等到了试验者回来,当然他们也得到了许诺的两块糖。
之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研究,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发现4岁时能够为得到两块糖而等待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强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的应付挫折和压力,并且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普遍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而那些没有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在压力面前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较低,自信心和责任心都不强。
此后培养孩子拥有适当的“可推迟的满足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认为拥有适当的“可推迟的满足感”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控力,这个能力和将来的学习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确实有正相关的关系。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孩子由于溺爱和过于百依百顺,常会提出一些没有节制的要求,使得父母们开始考虑要不要推迟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这种能力哪里来?
“推迟的满足感”是人的一种能力,是人能够等待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再做想做的事,反应了自我控制或克制欲望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种教育方法。
要理解推迟的满足感,必须理解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能够等到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没有必要不加以区分总让孩子等待或者总是故意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反而容易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特别是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
如何跳出“延迟满足”的纠结,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让孩子拥有等待的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
新生儿不具备等待的能力,饿了、困了、累了、想要抱抱了,都会第一时间发出需求,想要得到照顾者的回应,这是生物的生存本能。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要担心,会宠坏一个小婴儿。”6个月之前宝宝的哭泣通常都是生理或者生活需求,是真实的信号。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的经典研究发现0~3个月,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啼哭反应比较及时而恰当(及时排除引起宝宝不舒服的原因)。
等宝宝长到8~12个月的时候,和那些父母反应不及时的宝宝相比,她们哭闹反而少了很多。
有一些宝宝8~12个月的人际沟通方式发展的相对要好,虽然她们还不会讲话,可能会利用脸部表情、身体语言手势呀呀学语和别人沟通,而不需要总是用哭声。
关于及时反应的方式不一定是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而可以用各种其他的方式做出回应,比如走过去看看他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也可以跟他讲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
这些行为消除了宝宝不舒服的因素,让他感觉到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这就是最初的亲子依恋。置之不理永远都是最糟糕的做法。
当然,如果我们出现偶尔不能及时回应宝宝的哭闹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只要我们长期的照料方式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偶尔有几次没及时达到宝宝身边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宝宝人生最初的6个月,父母对宝宝的哭声反应及时,能够揣摩出他们需要什么并给予恰当的满足,这样他们就知道不必大声哭泣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将进一步促进他们其他交流方式的发展。也是培养他们将来人际交流技能的基础。
自控力的培养不要违背孩子的发展特点
其实发展自控力的能力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不必要刻意的创造事件。
比如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中,孩子想要吃奶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新生儿期孩子几乎一秒钟都等不及,饿了想要第一时间吃到,甚至连等待奶阵的时间也会着急到大哭。
在孩子3-4个月的时候,想要吃到奶需要等待妈妈坐下,然后抱起自己,解开衣服才能吃到奶。虽然孩子也会在饥饿的时候着急的发出:呵呵呵的声音,眼神急切的等待着妈妈完成这些动作,但是比起头几个月的自己,他们已经可以短暂的等待并逐渐开始理解一些因果关系。
6月龄左右,孩子在等待吃辅食的过程中,比如妈妈说:“宝贝~烫,妈妈吹吹。”孩子虽然很急切,但是依然会眼巴巴的看着你,帮助他解决烫的问题。
在孩子12-18个月时,开始逐渐发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听从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宝贝我们下楼玩,你等妈妈一会儿,妈妈穿上衣服我们就下楼······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具备一些和学习有关的自控力的基础。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要有现实的期望
大脑的前额叶在幼儿时期还远未发育成熟,所以要求幼儿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去克制自己、还能权衡利弊,这显然要求过高。
比如,家里有很多好吃的零食,父母要求孩子要克制住零食的诱惑,好好吃饭。要先问一下你自己能够抵御得住美食的诱惑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他们还是个孩子!
不想让孩子吃零食就不要买来放在家里,更不要用这种方法美其名曰的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提过高要求、不运用过分的方法,凡事过犹不及,刻意让孩子克制欲望反而会产生一些伤害。
利用生活中的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生活中就有很多自然的时刻,需要孩子们等待和克制冲动,当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很差,离不开照顾者的提醒和帮助。
很多研究发现,一岁半到三岁期间孩子慢慢具备了自控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短暂的等待。
比如,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孩子等待吹蜡烛后,再许个愿,切蛋糕后分给全家人后,我们再开始享用美味的蛋糕;若想要滑滑梯,我们需要排队,等轮到你时,你就可以上去滑了;玩藏猫猫时,你需要等待我数到20······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孩子等一等就是在顺势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形成良性的循环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新书包,如果距离开学的时间还早,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等到商场打折了或者是我们可以网上选购,等待快递送过来。
如果明后天就开学了,你还让孩子耐心等待未免太过刻板。
很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主,在选择中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我每次带妞妞去家附近的小商品超市买东西,我通常会提前跟她约定好只能选一个,因为不能所有喜欢的东西都买回家,家里有的玩具不重复买。
通常她看中都是贴画、头饰什么的,偶尔碰上她看中的有点贵的东西,我会跟她商量:“我们网上看看,看看有没有更好看更便宜的?回家我们一起选怎么样。”
回家一定要真的选,不能言而无信辜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有次她在超市看中了一盒拼图,她表示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等不及网购,我查了一下网上的价格差不多,家里也没有类似的,就答应了她。
还有一次妞妞看中了指甲油,出于安全考虑我跟她商量,我们还是买指甲贴吧,指甲贴更安全没有气味,而且图案更好看,手机上直接给她看网购图片,妞欣然答应。
我们应该相信儿童的发展主体性,他们怎样提要求、提什么要求,并不仅仅由“父母怎么满足我”这一个条件来决定。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观点。
良好的亲子关系,平时生活中养成的自制力,幼儿的思考和选择,决定了孩子提什么要求,也决定了我们怎么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这几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时刻记得我们是在养一个孩子,而不是养一条规则、做某道题,非黑即白。
以人为本,看见生命的力量,正如一颗种子的成长,它会魔幻般的突破泥土向阳生长,只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它便会在有限的可能里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部分内容参考资料--《养育的选择》
咨询师介绍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更新于2021年03月15日,经马蕾孕哺育科普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避免公众被错误认知和谣言误导,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判断和处理。个人的哺育问题需要与母乳喂养咨询师讨论或咨询。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编辑 | 马蕾孕哺育
图片 | 网络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果你遇到困难
原标题:《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