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纸伞,一个中国式的仪式感

2021-03-15 16: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余杭的纸伞制作,有记载的历史就有230余年,曾以选料优良、做工精巧、经久耐用而闻名江浙。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纸伞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这虽然是历史必然,但不免有些可惜。

2007年,余杭纸伞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0后余杭区青年刘伟学继承家业,尝试唤起纸伞的新生命。

大家好,我是余杭瓶窑人小刘,现在是余杭纸伞技艺的传承人。2015下半年,我辞职创业,创立“人间品”品牌,专心寻找纸伞的出路。

照片里的小伙子就是我,坐着的是一起做伞的陈丽敏、林秀花和刘建英3位阿姨。

△装伞柄

“为什么要做这么古老的手艺?纸伞能卖出去吗?”

6年来,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两个。大家一是好奇这门古老的手艺,二是怕我亏本,生活有困难。

感谢大家的关心,随着这几年市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我已经扭亏为盈,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而我为什么要传承余杭纸伞呢?因为它有价值。

Part.1

先来介绍下余杭纸伞

余杭纸伞的制作是一种传统工艺,采用全手工制作,大小有70多道工艺。这一点,目前我也还在坚持。

△排伞骨

原材料主要是竹、桃花纸、柿漆、桐油、发线、木头,现在做了一些改动,柿漆和桃花纸没有在用了,改用现代胶和手工皮纸。

△浆伞面

手工皮纸软硬适中、没有毛屑、韧度足,相比桃花纸更坚韧耐用。而且皮纸的纸浆纤维结构清晰可见,透过光可以看见深深浅浅的纹路,也为伞面增加了肌理和质感。

△穿花线

以前做伞柄的是细的苦竹,现在我用压缩竹和黑胡桃木更多一些,能够提升伞柄的笔直度和品质感。

色彩,是现代余杭纸伞相较以前变化最大的部分。

我们产品的消费主力在30岁到40岁之间,他们有相当的审美能力和明确的消费诉求。过于传统色调的伞面,或者过于艳俗的配色,他们都不会买账的。

目前我们的伞不论是主色调、图案,还是伞架花线的配色,都以素雅内敛为主。

比如板蓝根染的靛蓝,茶叶染的茶色,土染的灰黑,还有朱红、鹅黄、荷叶绿、薄荷绿、白色等。手绘上去的纹饰,也多是银杏叶、枫叶、梅花等自然元素。

这样的选择,大概也和我自己的审美有关。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和潮牌合作,制一些视觉更加戏剧性的纸伞。突破自我。

Part.2

隆重介绍下老艺人

光我一个人,不可能做纸伞。

现在一共有5位师傅在为我做伞。房金泉师傅负责劈伞骨,他也是余杭纸伞的省级传承人,会这一工序的师傅现在非常少了,杭州可能就这一位吧。

△刘建英

另外,刘建英、林秀花、陈丽敏阿姨们则分别负责糊伞面、排伞骨、穿花线、修边等环节。

她们都是我们村的村民,以前不会,是从基础纸伞工艺开始一样样学起来的,现在都很熟练了。

我负责最后一道环节,装伞帽,还有质检。

余杭纸伞的伞帽是很有特色的,是用镀锌铁皮做的。

时常有顾客反映“这不传统”,其实铁皮伞帽不是我发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我在着手改进这一点,尝试用铜或者大漆来做,增加质感。

所有传统手艺都面临着手艺失传的窘境,我们也一样。多亏了这些老师傅和阿姨们,我们才能把余杭纸伞生产出来。

希望人们能再次拿起余杭纸伞,不一定作为雨具,而是像茶道、汉服一样成为生活中的仪式感,一个中国式的仪式感。

根据被访者口述整理

原标题:《纸伞,一个中国式的仪式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