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思想周报丨巴西左翼前总统卢拉回归;东日本大地震十周年

卢南峰,庄沐杨
2021-03-15 10:46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巴西左翼前总统卢拉回归

当地时间3月8日,巴西政坛迎来一则重磅消息: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埃德森·法钦(Edson Fachin)宣布针对该国前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的所有刑事定罪无效。在此之前,卢拉仍面临起诉和轻罪,根据巴西法律,没有资格担任政治职务。法院的这一重大裁决使得卢拉有资格参加2022年总统大选。

从左翼总统到阶下囚

卢拉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出身于激进左翼运动。他早年参加工会运动,组织罢工,对抗军事独裁,1980年参与创立巴西劳工党。2002年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上台执政后并未因激进左翼立场与西方资本决裂,而是采取中间偏左的路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中下阶层收入,从而赢得巴西底层民众的广泛支持,在2006年成功连任。

2021年3月10日,巴西圣保罗,前巴西总统在圣保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发表讲话。8日,一名巴西最高法院的法官推翻了对前总统卢拉的贪污定罪,为其参加2022年总统选举扫清了道路。

根据左翼思想家佩里·安德森在2019年撰写的政治评论,2010年,卢拉卸任之际,巴西经济增速为7.5%,贫困减少了一半,新大学成倍增长,通货膨胀率处于低位,财政预算和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支持率超过80%。

卢拉挑选了他的幕僚长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继承其政治衣钵,后者在20世纪60年代是反抗军事独裁的地下斗士,此前从未竞选过民选职位。仰赖于卢拉的保驾护航,罗塞夫以56%的多数票赢得了选举,也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罗塞夫上台后,巴西经济走到了一个转折点,2012年经济增长率忽然降到1.9%。2013年,美联储宣布将停止购买债券,在资本市场上引发所谓的“减码恐慌”(taper tantrum),引发外资流出巴西,国际收支恶化,通胀率上升。繁荣昌盛的太平岁月宣告结束,巴西国内局势日趋紧张,劳工党支持率锐减,但罗塞夫仍在2014年赢得连任。2016年,罗塞夫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第二年因政府财政存在违法行为、其本人作为政府首脑犯有“渎职罪”而被弹劾下台,而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巴西连年的经济衰退与腐败丑闻。

在罗塞夫赢得连任的同一年,巴西联邦警察在打击巴西利亚一个洗车场的洗钱活动时,牵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该国最大的建筑企业奥德布雷希特公司的腐败丑闻,一大批政界、商界精英涉案。这一被称为“洗车行动”(Vaza Jato)的大规模反腐败调查最终指向了卢拉,导致他在2018年入狱。

关于丑闻调查的丑闻

而接下来是关于腐败丑闻调查的丑闻。根据左翼杂志《雅各宾》巴西版发行人雨果·阿尔伯克基(Hugo Albuquerque)的评论,2019年,The Intercept Brasil网站披露了参与“洗车行动”的法官和检察官如何通过社交软件Telegram进行私人对话,包括安排定罪、达成辩诉交易以及参与其他阴谋活动等内容。司法系统对调查的狂热跟制止贿赂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唯一的意图是监禁卢拉并禁止他参加2018年的选举(他一直在民意调查中领先)。最终,卢拉在上诉法院被定罪,被监禁,被宣布没有资格担任政治职务,甚至被禁止接受采访。由此,现任总统博索纳罗赢得大选,并任命“洗车行动”的主要法官塞尔吉奥·莫罗(Sergio Moro)为司法部长。

泄密事件后,在整个2019年,作为博索纳罗的部长和盟友的莫罗经常攻击The Intercept Brasil网站,并对泄漏材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同时声称自己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与此同时,时任The Intercept Brasil总编的记者格伦·格林沃德(Glenn Greenwald)成为了一场传播甚广的诽谤运动的受害者。只有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干预下,格林沃德才没有因发布报告而受到起诉。

向媒体泄露材料的黑客沃尔特·德加蒂(Walter Delgatti)也被逮捕。对德加蒂的非法逮捕尤其令人愤慨:虽然在公开审判中泄露秘密谈话被视为犯罪,但这些谈话的实际内容却很容易被忽略。丑闻迅速升级,使得卢拉几乎不可能再被关在监狱里。

阿尔伯克基称,事实上,泄密的范围甚至比2019年媒体披露的还要严重:它们包含了巴西检察官与包括美国国务院在内的外国当局之间非法合作的证据。

近期,联邦最高法院受到了博尔索纳罗本人的攻击。尽管如此,巴西司法系统的社团主义精神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如众议院保守派主席阿瑟·里拉(Arthur Lira)的嘲弄所暗示的,它最终起到了保护莫罗的作用。

尽管卢拉在泄密事件后获释,但释放他的决定并不是基于The Intercept Brasil披露的法律阴谋,而要归功于联邦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即任何正在上诉的人在审判过程中都应保持自由。这一裁决推翻了联邦最高法院在2018年选举前的决定,该决定是在军方的胁迫下做出的,违反了宪法。

释放卢拉的裁决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它使巴西司法系统摆脱了将卢拉关在监狱的尴尬,黑客的行为已经揭示了当时的法官莫罗与控方安排了定罪。另一方面,它放过了莫罗,他当时是博索纳罗的司法部长,是卢拉被捕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司法阴谋的泄密虽然是卢拉获释的背景,却不是其原因。

司法滥用与判决无效

同样的,3月8日废除其所有刑事定罪的裁决,对卢拉来说无疑是一场胜利,但这一裁决代表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另一项努力,也就是避免进一步调查“洗车行动”期间的滥用职权行为。法院的裁决基于卢拉不能在库里奇巴受审的技术性裁决,而不是基于他是莫罗和联邦检察官勾结的受害者这一事实。似乎是为了证明这一点,最高法院法官吉尔马·门德斯(Gilmar Mendes)牵头就涉嫌串谋达成裁决的努力,3月9日遭到了博索纳罗任命的法官卡西奥·努内斯·马奎斯(Kassio Nunes Marques)的阻挠。

法钦法官作出裁决的理由很简单:卢拉的辩护方申请了人身保护令,法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被允许——裁定库里奇巴联邦法院无权审理此案。这项决定绝对正确,但也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著名的库里奇巴联邦司法机构第十三法院主持了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所有类型的起诉,但与其腐败行为之间的联系最为微弱,而且常常是可疑的。尽管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本身并不设在库里奇巴,而是设在里约热内卢,但这些腐败审判被视为一项巨大的整体计划。

另一方面,卢拉被指控收受的贿赂与库里奇巴毫无关系,卢拉也从未在其库里奇巴所在的巴拉那州居住或经商——莫罗声称自己对此不知情。正如勒尼奥·斯特雷克(Lênio Streck)指出的,当时莫罗控制下的库里奇巴法院自始至终无权审判卢拉。

暂且不提还没解决的可能的滥用法律行为,“洗车行动”诉讼中最荒谬的部分是库里奇巴第十三法院自由裁定它认为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案有关的内容。这违反了宪法对法院管辖权的保障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在法钦法官的裁决后,任何涉及卢拉涉嫌不当行为的案件(涉及瓜鲁雅公寓,阿蒂拜亚牧场或卢拉研究所)都必须被送到巴西利亚联邦法院,案件将在那里再次接受审查,除非共和国司法部长决定上诉,并迫使法钦的裁决被其他11名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发回重审。

但是这仍然回避了中心问题:当时的莫罗法官和联邦检察官定期交换意见、联合调查、计划定罪、向被告和证人施压,最终目的是逮捕卢拉。

巴西寡头政治的转折点?

阿尔伯克基认为,法钦法官撤销卢拉判决的裁定,不仅仅是该国司法系统运作的一个教训,也是该国政治困境的征兆。联邦最高法院处境艰难,被迫采取激进措施,比如决定逮捕一名忠于博索纳罗的国会议员,此人曾公开威胁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就博尔索纳罗而言,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不满,因为他们设法限制了他的权力。

越来越严重的COVID-19,联邦政府无视成千上万的死亡,推迟接种疫苗,以及经济崩溃的预兆,使卢拉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总统人选。在2009年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里,卢拉就成功地让8000万人接种了H1N1病毒疫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而且全部通过公共卫生系统接种。

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巴西危机的迅速升温很可能预示着该国寡头政治的新前景。随着健康危机达到一个临界点,甚至精英医院都在崩溃,统治阶级可能会开始修正其长期以来“除了劳工党,什么都可以”的立场。前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发表的公开声明是巴西政治格局变化的一部分。卡多佐对在2018年第二轮选举中保持中立表示遗憾。

还应该强调的是,卢拉2019年获释和他最近的胜利,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激烈的国际团结运动和广泛的巴西左翼运动的产物。进步人士中越来越多的共识是,巴西的司法体系并不可靠,“洗车行动”调查丑闻类似于一场麦卡锡主义运动,在整个南美产生了国际影响,在那里,类似的法律策略曾被用来对付现任和前任的进步领导人。

阿尔伯克基最后写道,在巴西危机和卢拉获释的同时,更广泛的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进步浪潮,人们见证了左翼在整个大陆取得的选举胜利。卢拉仍将面临许多新的战斗,而胜利与否最终将取决于民众能否被动员起来,向不透明不民主的机构施压。他的斗争是一场集体斗争,对于巴西乃至全世界工人阶级对抗新的乃至更致命的极右翼统治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日本3.11大地震十周年:创伤纪念与未完成的复兴

今年3月11日距离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周年。这场十年前发生在日本东北地方的近海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与核泄漏事故,给日本东北乃至关东和北海道等多地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震灾造成的死亡及失踪人数多达1万8千人,此外据2019年日本复兴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因灾难创伤导致的精神与身体状态恶化而引发的“关联死”也多达3000余人。此次震灾规模之大,以至于事发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俄罗斯东部沿海,乃至美洲大陆的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多国都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海啸和避难预警。

在地震发生之后,随之而来的海啸冲击了福岛一号核电站,造成1-3号机反应堆自动停止,随后出现的氢气爆炸更是加剧了此次核事故的危害性。而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在事发之后处理失当,也引发国内外舆论批评。核事故的发生也意味着灾后的赈灾和复兴工作难度加大,与之相伴的则是包括核废料在内的次生灾害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争论。

3月11日当天,日本当局在东京千代田区的国立剧场举行了悼念仪式。天皇德仁及皇后雅子,以及内阁首相菅义伟和其他政府与国会高官也一同出席。德仁天皇在致辞中向遇难者遗属表示深切哀悼,肯定了事发之后各界对于救灾所作出的努力,并以自己同皇后的实地访问经历为例,鼓励受灾地方继续走上复兴道路;德仁并提到日本历史上屡次遭遇重大灾害事故,呼吁应当铭记这些事故带来的教训。[1]

2021年3月11日,由日本政府主办的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追悼仪式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的国立剧场举行。日本德仁天皇夫妇出席。

灾后复兴是“3.11”过后这十年来日本当局主推的基调。在2012年2月,日本政府就在此前的“东日本大震灾复兴对策本部”基础上成立了复兴厅,专职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放送协会NHK也就“3.11”地震十周年推出了专题报道,用时间线重述灾难发生的经过,同时涵盖与灾难相关的档案材料和数据,并且采访了亲历者,通过每个受访者的描述构筑起对于灾难的记忆叙事。此外,NHK还在受灾地区,例如福岛县、岩手县和宫城县多地现场取材,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受灾地如今的境况。[2]当然,NHK也同样将目光对准了灾后复兴重建的议题,采访了数位在灾后决定重回故乡(福岛和宫城)重新开店和务农的民众。[3]

《朝日新闻》同样推出了专题报道纪念这场在日本堪称史无前例的灾难,例如对一位灾害发生时只有三岁的少年的追访。在大地震发生之前,佐佐木飒的母亲加奈子在岩手县山田町独自抚养着他。加奈子在上班途中被海啸夺去了生命,遗骸直到9月份才被确认并由亲属认领。如今佐佐木飒已经上了高中,从采访来看他的心态依然较为乐观。《朝日新闻》此则报道也旨在呼吁对“震灾孤儿”(失去双亲)及“震灾遗儿”(双亲中有一方丧生)的关注,他们援引了厚生劳动省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指出如今在福岛、宫城与岩手三县,依然有243名震灾孤儿和1554名震灾遗儿。这些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依然值得政府和社会特别关注。[4]

除了官方的悼念活动之外,日本多地也有民众自发的纪念仪式。[5] 在海外多国也就“3.11”十周年举办了规模不一的纪念活动。在印度尼西亚,当地民众和学生希望通过纪念活动鼓励日本民众走向复兴。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也经历过印度洋大海啸的摧残,因此日印两国在救灾与灾后重建方面也持续展开交流。在中国,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也在大使馆与中国赴日救援队代表一同出席了纪念活动。作为最早赴日开展救援工作的外国救援队代表,韩国救援队在事发次日就开赴宫城县协助展开救援活动,而在首尔的“3.11”十周年纪念活动上,日本驻韩大使相星孝一也为当时的韩国救援队队长李东星送上了感谢状。在灾害发生之后,驻日美军则同样援助日本当局展开大规模的救助活动,即“朋友作战”(Operation Tomodachi,トモダチ作戦)。在东日本震灾十周年之际,驻日美军在哀悼死难者的同时,也称日美同盟关系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尤其是在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来,两国同盟关系的重要性在抗击疫情方面同样不容忽视。[6]

日本共同社则专访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前司令斯科特·范·布斯科克(Scott Van Buskirk),后者当时指挥了负责救灾的朋友作战行动,并指出通过此次行动两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应当继续保持下去。范·布斯科克在采访中直指日美两国在印太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到要活用朋友作战遗留下来的经验,多多联合印度和澳大利亚,以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力的加强。[7]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也宣布,首相菅义伟将在下月访问美国,届时预计会与美国总统拜登商讨印太地区的安全事务。

但东日本大地震遗留下来的不可能只有抗灾经验以及灾后复兴的正能量。地震、海啸以及核事故层层叠加,导致今天在日本依然存在着对于受灾民众的异样眼光,尤其是对于遭遇核事故影响地区民众来说,如何摆脱“核辐射”的阴霾,需要做的或许还包括心理层面的复建以及社会各界的去标签化。就像《外交学人》的文章所说,地震本身或许是这场灾难之中危害程度最小的一环了,而除了海啸带来的骇人听闻的灾害与损失之外,时至今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依然监测到有毒物质流出。作为切尔诺贝利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导致了全球多国能源政策的转向,日本国内的能源结构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10年时间过去,日本当局依然需要通过注入冷水来冷却核反应堆,随之而来的废水处理问题以及依然没有停止的核泄漏,使得福岛当地的重建工作显得道阻且长。[8]

此外,《南华早报》也于近日报道了在“3.11”发生后,不少女性灾民在避难所里遭遇虐待和性侵的问题。文章指出,在NHK发布的纪录片里,不少女性受访者都提到了在灾后相关报道里,媒体往往会把目光聚焦在对死难者的哀悼上,但在集体避难所里,依然存在很多不被听到的声音。一些女性在避难所里遭遇到了男性施暴乃至性侵,这让原本就难以从灾后创伤走出的受灾民众雪上加霜;这种性暴力同样是震灾引发的“次生灾害”,值得各界关注与解决。[9]

《日本经济新闻》也刊出专文讨论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震灾提供给今天日本的教训。文章提到,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预料之外的灾难和危机给全人类都带来了挑战,包括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去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也因此,能否在面对意料不到的危机时做好应对,也成了政府和民众应该深思的问题。文章对比了日本和欧美各国在处理新冠疫情时各自的应对方式,认为虽然日本较之欧美在防疫上较为成功,但在信息沟通和医疗体制上依然存在相当多的不足。[10]

舆论之外,日本方面也在准备活用大地震的遗迹与相关物品,作为公共展览提请各界对于这场灾难的纪念与反思。日本国会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目前收集有超过400万件地震相关的物品资料,而在各地的博物馆,一些灾难过后遗留下来的残骸与物品也被放入展厅,以供民众纪念、学校教育和专业人士研究之需。[11]

注释:

[1] 東日本大震災10年 追悼式の天皇陛下お言葉全文: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0311/k10012909601000.html

[2] 被災地の“今”: 

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shinsai-portal/?utm_int=detail_contents_news-link_001

[3] 【東日本大震災10年】ふるさとの復興に向けて: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0311/k10012909511000.html?utm_int=news-saigai_contents_list-items_001

[4] 「生きる、未来へ 東日本大震災10年」: 

https://www.asahi.com/shinsai_fukkou/10years/?iref=comtop_ThemeLeft_link

[5] A decade on, Japan remembers those lost in deadly quake and tsunami: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21/03/11/national/japan-10-years-disaster/

[6] 【東日本大震災10年】海外で追悼式や感謝の気持ち伝える催し: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0311/k10012910041000.html

[7] 3/11 disaster relief mission proved U.S.-Japan bond: ex-Navy officer: 

https://english.kyodonews.net/news/2021/03/b2b31419b2be-311-disaster-relief-mission-proved-us-japan-bond-ex-navy-officer.html

[8] The Fukushima Plant Is Still Leaking Poison After a Decade: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1/03/11/fukushima-daiichi-tsunami-earthquake-nuclear-anniversary-10-years/

[9] How Japan 2011 quake, tsunami survivors faced a ‘secondary disaster’: sexual violence in shelters: 

https://www.scmp.com/week-asia/health-environment/article/3124532/how-japan-2011-quake-tsunami-survivors-faced-secondary

[10] 東日本大震災10年 想定外の危機、教訓は今も: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DK0447M0U1A300C2000000/

[11] The race to preserve remnants from 2011 Jap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and to curate them to offer lessons from the disaster: 

https://www.scmp.com/lifestyle/arts-culture/article/3124642/race-preserve-remnants-2011-japan-earthquake-and-tsunami-and

    责任编辑:朱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