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合法伴侣》应该关注,关注背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21-03-14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为黄建新儿子的黄雷,除了拥有更优质资源起步之外还在于接受了更系统的电影教育,但是完成度和表达欲的“缺失”又是很大的问题。

文/庞宏波

“我是真的非常真诚的希望能和你们交流,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和我说,这对我之后的创作也有帮助。”

在电影上映之前,《合法伴侣》举行了一个提前观影。在观影之后的沟通会上,黄雷非常真诚的发问。1981年出生的黄雷,是著名导演黄建新的儿子,2013年两人就联手合作过《愤怒的小孩》,这也是黄雷的处女作。2018年,作为中英合拍片的《合法伴侣》在英国开拍,兜兜转转直到今年才最终上映。

但和传统的“爆米花”所不同,《合法伴侣》显然是一部有着更高配资源的影片,但也是一部有些许敏感的影片。虽然黄雷坚持自己拍摄这部影片是希望表达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是一部纯正的“爆米花”,但看过这部影片就应该知道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青春片或者爱情片。

这两年,头部导演的子女进入主流电影市场已经并不新鲜。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青年导演,这批“导演二代”本就有着更好的资源,也接受过更系统的电影教育,这对于整个产业发展实际上可能是一件好事儿。能够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或许能够通过更新颖的视角完成“创作加速”。

《合法伴侣》是有成为一部“品质电影”的可能性的,但在最终导演“平衡”商业元素的影响下实际上有些“浪费素材”。而导演虽然已经年过40岁,在商业片类型元素的捕捉和电影质感提升上,还是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

但对于当下市场来说,《合法伴侣》的问题不能草草归结为“影二代”的问题,而是应该反思如何激励在拥有更优质产业资源的“影二代”能够迅速的满足产业需求,在整体技能上能够有迅速的提升。

对于当下市场来说,更优质产业资源助力加上更完整的电影系统教育,“影二代”远比传统意义上的青年导演更容易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虽然《合法伴侣》是一部“滞后影片”,但还是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1

—一线资源—

外在的光环和枷锁。

作为黄建新的儿子,黄雷当然拥有相对理想的产业资源。2013年,黄雷导演的处女作《愤怒的小孩》正式上映,这部影片的演员名单里有陈坤、张译、范伟、张嘉益、陶泽如、江珊、刘仪伟,可以说非常豪华。再加上父亲黄建新亲自坐镇担任监制,这让黄雷在一开始就上了一道“安全锁”。

2019年,黄雷还执导了一部时长只有71分钟的《疯狂娱记》的网络电影,但这部电影的阵容名单显然没有《愤怒的小孩》那么引人注目。实际上,在2018年,《合法伴侣》就官宣开机。这部电影的“外在条件”,对于一位新导演来说已经非常出色。

作为一部中英合拍片,这部电影在主演名单里还是集齐了白客、李治廷、张榕容和周韦彤,虽然算不上豪华,但是放在2018年的电影产业语境下,也算是一部有点体量的国产片。而在英国方面,电影不仅有泽风影业参与出品,还邀请到了《神探夏洛克》的“警长”鲁伯特·格雷夫斯出演“移民官”。

而且在英国拍摄期间,电影在白金汉宫、泰晤士河、伦敦眼、阿尔伯特音乐厅、威斯敏斯特大桥、SOHO区都进行了取景。回国后,2019年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提名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对于仅仅是第二部院线电影的黄雷来说,不能否认监制在产业资源上的疏通。传统青年导演在主流市场败多胜少,除了在艺术层面与大众需求有错位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影片的市场体量在一开始就掉队,在最终进入市场时,面对越来越头部化的环境,能够突围的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影二代”能够凭借个人原因,获得更好的产业资源助力,这对于产业来说并没有坏处。因为这些产业资源并不会因为“影二代”不存在就流入到青年导演手中,二者绝非二元对立。

黄建新儿子,这是黄雷个人身份的“光环”。但外界对于所谓“二代”一直不太友好,在一个极其苛刻的舆论环境里审视其发展,这也是这批导演面临的集体焦虑。一旦电影的整体口碑表现不佳,往往市场的反噬可能会更加明显。例如作为张艺谋女儿的张末,其处女作《28岁未成年》上映时评论也较为分化。而黄雷处女作《愤怒的小孩》也反响平平,第二部院线电影《合法伴侣》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也注定难以扭转口碑。

从本质上来说,“二代创作者”涌入市场对于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一棒子打死。如果这些“二代创作者”能够运用好拥有的顶级资源,实际上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良性作用会迅速体现。

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原因在于,这批导演往往毕业于名校,在理论基础上相对扎实,又因为家庭因素也拥有相对完善的“实战”经验,再加上从处女作开始就拥有一定的资源加持,这让这批导演直接站在了“快速道”上。

但也正因为身份的压力,往往在艺术创作上会有明显的“失焦”,尤其是对于创作商业类型片来说,一是自身的市场的熟悉程度不高往往难以拿捏市场喜好,二是在大众表达和个人表达上存在冲突,最终“落地”又显得稚嫩甚至幼稚。

2

—敏感题材—

题材运用有些“浪费”。

在和导演短暂的交流中,实际上已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电影的核心情节实际上非常简单,“一对在英国的男性好朋友,因为没有成功续签最终通过假结婚渴望留下,最终又找到异性真爱”。虽然整个故事的核心比较俗套,实际上却有着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例如,疫情之后留学生是一个社会话题。作为“伦漂”的两位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没有成功续签后仍然希望留在伦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但为了成功留下,两位中国男性朋友不得不选择“同性假结婚”来度过危机。

在这个故事下,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性实际上为创作者提供了非常多的发挥空间。而且电影本身也加入了父母的视角,无论是“中国人最要面子”的“直白”台词还是传统的东方观念,实际上都有很宽广的戏剧空间。

但电影在题材的处理上则显得犹豫不决,一是同性假扮生活本身就缺乏笑点,这某种程度上是导演技法的问题;二是人物行为动机不足,这是编剧的遗憾。前者主要是白客和李治廷两人打打闹闹式的搞笑来支撑,无论是为了应付移民官随机抽查装扮房间还是穿着改变都努力的假扮情侣,本质上这种所谓CP就没有太多的笑料。而整个叙事都通过拉长这种“假扮”来扩充故事,这让电影的审美疲劳迅速到来。

后者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白客押上在英国的身家性命为好友解难,但李治廷遇到张榕容后“心生喜欢”,最终在“良心”的推动下选择去找移民官自首,希望得到原谅。这实际上在逻辑上有着很大的问题,单说最后的“自首环节”,这不可能是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然后鼓起勇气选择诚实的“寓言故事会”。这是道德和法治的直接冲突,但这些最核心的背景在电影里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结果就变成了,目前电影里呈现出的一个误打误撞最后又“美好大团圆”的简单故事。

导演在交流的过程里,表示这个故事是偶然听到的故事,然后自己渴望去表达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无论是对同性群体还是留学生的社会议题,都不是导演创作的方向。但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观众对于这类“爆米花”本身的接受度并不高,也不会因为电影最终的“合家欢”而忽视其中的BUG。

虽然“艺术片”和“商业片”有着很大的差别,导演在最终创作中的确会因为考虑商业元素而有所取舍。但是精准捕捉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深度的挖掘背景从而在电影之外达成一种“社会共鸣”,这也是商业类型片现如今的必备技能。

3

—题材和宣传的“错位”—

 题材和宣传点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

对于《合法伴侣》来说,题材的确是一个敏感点。尽管导演非常坦诚的表达了无意去表达一些“敏感话题”,但这似乎是电影里无法绕开的。

在上映之前,电影定位于“爱情轻喜剧”,并且定档白色情人节。如果对电影没有足够了解,那么白客+周韦彤、李治廷+张榕容的CP的确是爱情轻喜剧的标配阵容,在电影里也有相应的故事线,但这本身并不是电影的核心情节,这种宣传点上的错位实际上对于电影来说也是一个风险。

尤其是因为白色情人节“营销”选择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来说,这种“直接观感”和营销本质上并不能完全一致。但电影自身的题材和情节,无论是主打兄弟情还是主打“真爱”,实际上都和电影本身的切入点不太相符,这也是电影的一个尴尬所在。

2018年,借助“最后一吻”的短视频营销,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为了跨年最热的影片。但电影最终猫眼购票评分为2.6分,2.82亿综合票房里首日票房就达到了2.62亿。如果从文艺片借助营销提升体量来说,电影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是电影最终得到的口碑反馈实际上并不公允。

《合法伴侣》的营销差异,并不会像《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么严重。但因为自身题材的争议和营销上的“错位”,实际上也应该引起重视。

当下整个市场大盘极度“冰冷”,这是春节档过后市场必然的一个冷却反应。对于白色情人节这样所谓的小档期,实际上能够助推大盘提升更关键的核心在于营销。因为稍大体量的电影并不会选择这样的冷档期,但今年由于进口片的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对于国产片和小档期的衔接具有更高的期待。

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题材和宣传点的“错位”一再发生,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也是一个担忧的地方所在。而对于背后创作者来说,如何在掌握优质资源的加持下有更优于常人的表达,同样是需要思考的产业话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