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翎《廊桥夜话》:新作追问,为何母亲这一半永远胜过女人这一半?

2021-03-12 13: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林颐 文学报

新作《廊桥夜话》,是张翎取材于真实故事创作的小说,小说里,三代人的故事从李月娇的叙事展开,从李月娇到阿贵妈,名称的转变牵动着的是社会关系结构的转变,从独立的外部个体到被乡村结构吸收接纳的角色成员,阿贵妈在小说中重复着她婆婆的人生轨迹,而这种现象也将会进一步移植到阿贵妈的越南儿媳阿珠身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塑造了颇具作者个人色彩的留法博士阿意,让她在依托读书这条路成长离乡后由以探亲的方式回到家乡。

作为被城市生活同化的女性,阿意显然抗拒被乡土社会归类和同化,但是处在乡土之中,她该如何面对自我与乡土父母间的矛盾却成了整部小说的内在驱动力。

为写这篇小说,作家张翎以近乎“人类学家田野调查”式的严谨,深入生活,走访调查,以异乡漂泊者的心与魄,去描述“山,水,廊桥,走进来的女人和走出去的女人,一代一代的,夹带着时间犹犹疑疑地挪移。”

《廊桥夜话》里,除了有听见、看见不幸之后的唏嘘和慨叹,更有追问不幸之源的有力反思。

温州多山,多溪涧,多廊桥。廊桥,有屋檐,可遮蔽风雨,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依稀总有许多故事。或,在静默流淌的时间里,廊桥一定见过、听过许多的故事。

《廊桥夜话》,诉说温州乡间的事。它不纯然是故事,也不纯然是小说。故事里的事,真实发生过,小说家听了故事,把故事里的人虚化,把故事里的事加工,就有了这部小说。

主角叫“阿贵妈”,听这名字,你就知道,是个中老年妇女。老妇也有年轻时,从前,她叫“李月娇”。在十九岁之前,李月娇是县城小康之家的闺女;十九岁之后,李月娇成了山沟沟里贫苦人家的媳妇。褪去所有的懵懂和清纯,在乡间活成了一株野植。

导致人生大转折的关键,是骗婚。她不甘、挣扎,逃过两次,无处可去,两次都只能转回了家。是的,那个地方,已经是她的家了。丈夫待她是好的,那个质朴俊朗的汉子,毕竟是她一眼相中的,有过玫瑰色的梦的时刻,只可惜那么短,在她被他带到荒凉的村口,在他撸下腕表还给亲戚,在她站在杨家破房的门口,面对他刻薄瘫痪的母亲,她的梦就迅速成了泡影,爱情被狂风卷走。

每一个阿贵妈,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母亲。“最终是母亲的一半赢了,母亲的一半永远是赢家。”作者张翎如此说道。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张翎是在朋友小江家听到故事的,小江父母就是原型。彼时,为了招待他们,小江父母在石臼里捣黄粿,一个抡木槌,一个捏米团,这样的默契必定是经过了千百个日子的磨砺而成的吧,张翎想,她把这个场景写进了书里。小说里还有一头叫“小青”的驴子,是一头最肯吃亏的好驴子,是阿贵一手抚养的动物朋友,是阿贵本人的情感寄托,它就是他,在小青受伤之后,阿贵没有阻挡小青被宰杀的结局,而是以贱价买了驴肉打算用来招待留洋返乡的妹妹天意。

张翎的叙事能力很强,情节利落,细节鲜明,洞彻世事,体贴人心。骗婚是核心的情节,但张翎没有把它处理成女性主义的主题。她写出了命运的轮回与女性的反抗之难,她也对男性的处境抱以同情,无分国籍无分性别,她书写人性如何被困顿的生活磨砺得粗糙,《廊桥夜话》有《金锁记》的味道,杨母像曹七巧那样冷酷嫉恨,不肯放手让儿辈往光亮处去,但是,小说并不向深渊坠落,张翎慈悲地看待他们。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是穷恶的,只是生活,磨损了善良和美好,与此同时,生活在幽暗之地仍努力发着光。

李天意在原型故事里是没有的,是张翎虚构的外加的主要人物,也是小说必须要有的一个落脚点。把几代人的人生串连在一起,在某个时刻成为爆点的,就是天意的归家。天意是山村飞出的凤凰,一路飞到了法兰西,是乡村的荣光,是突破的象征。天意姓李,这是阿贵妈当时在廊桥与杨广全提出的唯一条件,这个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是弥补她的遗憾的天意。这个孩子要养在县城,接受教育,要改变。天意归家,带回来洋女婿和洋继女,乡村旧习与洋派作风,现代与传统,道德与伦理,中西文化,代际冲撞,小说的层次得到拓展和丰富。

这些宏大的命题,张翎用的却是轻笔,举重若轻,理在意涵,也是这部作品打动读者的优点。天意与母亲多年未见,母女的观念差异和情感距离,通过宴席的布置、家人乡邻的对话等悄然呈现。天意的夫婿加斯顿是法国知识分子,对中国乡村很好奇,也有学术上的调查需求。加斯顿想要融入五进士村的氛围,想让女儿艾玛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这个过程难免闹出一些笑话,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孩子的天性容易忘记,喜欢玩闹,五岁的艾玛与村里的顽童很快打成一片,既是自然的情节发展,也寄托了作家对这些宏大命题之下的人类真实生活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李天意是张翎的影子,是张翎对故乡的缅怀与期许。张翎原籍浙江温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现定居多伦多。张翎用天意的视角可以更清晰地看待廊桥的人和事,看清自己走过的路,看清受过教育的子辈与老派的父母的隔阂与亲情连系的血脉的流通,看清所有的缺失和世事难全但仍须付出的人与人的情感。

春在,爱在,植物才能生长。

《廊桥夜话》

张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标题:《张翎《廊桥夜话》:新作追问,为何母亲这一半永远胜过女人这一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