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维舟:我有自己的主张
原创 维舟 维舟 收录于话题#公共讨论3个
前天,我强调这一事件应重点对制定规则的平台问责,从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出发,我站在当事女生这一边,因为我相信只有这样,才有望由此发端,进而推动社会支持系统让弱者免于恐惧。
我也发现一点:有些人是把这事看作公共议题,但另一些人,潜意识里其实是把这当作一个八卦事件,感兴趣的是当事人的道德。但是,如果归结为“只是那人奇葩”,那势必顺下来的一个推论就是“机制没问题啊,司机也没做错”,那就都不用改了,那这样的悲剧下次还会重演。
文章发出来后,很快收到一条老读者的留言:
本想回复几句,点进去一看,他(还是她?)已经把我取关了。
也许他/她愤怒于自己的期望错付了,当然也没必要勉强自己继续关注,但如果把我的观点仅仅看作是“立场先行”,那我也真的很遗憾。
关注我久一点的人都知道,我曾在很长时间里被嘲为“理客中”,还有人挖苦“维舟总是左右互博,但你不知道他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我看了太多人各执一端地争执,无法达成共识,因而我坚信,不同立场的人都需要在技术层面讨论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不能有自己的主张。
早先在工作中写分析报告,我经常都力求全面深入,然后留给老板判断。但我后来发现,不同的老板,常常都会问同一个问题:“那你的建议是什么?”有一次我说,我只是给出客观分析,留待您判断,老板笑:“确实是我拍板,但我也想听听你的建议啊!”
这些年来,我倒是比以往更坚持自己的主张了。这既是因为2013年以来大环境的变化(借用凯恩斯的名言,“事实改变之后,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也和我的自我认知有关。
我年少时也激烈过,大学后经历痛定思痛的自省,变得更能平和地看待外界和自己,有一位老同事甚至开玩笑说:“我都想像不出来你发怒的样子。”但五六年前一次和下属谈话,我真诚地问她,觉得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她犹豫了下说:“我们都觉你人很好,但有时太好了也不行,因为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啊,特别是在部门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还指望着你帮我们去争取利益。”
这番话给我印象颇深。我个人可以不计较、作出忍让,但从下属的角度来说,你好说话,那我们也要跟着吃苦。纠纷的根源不是因为无人肯忍让,而是因为权责边界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大声说出来,我认为这是一种勇气。
这不是说我放弃了“理客中”,相反,经历了去年几轮激烈的论战,我更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容纳各方讨价还价的中立框架何等重要。我写到,当时易中天的提议其实是一种“伪装成共识的政治主张”,但一种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共识”并非和事佬般“不偏不倚的立场”调解得出,而是社会各部分在兼顾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达成的妥协。
我也发现,很多人在批评中会指责“以偏概全”、“偏激”,这正是因为他们无意识中自居为“公”来反对“私”,或自居看法“全面”反对他人“片面”,却很少意识到自己所论的,也只是个人主张而已。“全面、公正、客观”其实是对圣人的道德期待,理性并不意味着否认人的主观性和已有的价值判断,相反,真正的坦诚,是承认自己和别人一样,都不可避免地抱有价值判断。
显然,我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平日本号每天平均总能净增长近百人,但3月6日发篇后,罕见地出现了0增长,数十人都取关了。虽然去年本号女性读者占比一度也有44%,但今年1月谈疫情的几篇之后,大量涌入的新读者其实是男性居多,结果女读者的占比降到了40%。
昨天黄昏去散步时还想,每次谈性别议题既没带来多大流量(可能只有女性感兴趣,赞赏者的性别就尤为明显),还有大量人取关,如果我真像那些人说的是为了流量,那应该投大多数男性读者所好才是。
静下来想想,即便这样可以证明我的道德真诚(“对自己没好处,还是做了”),但反过来说,如果这些话题确实为我带来了流量和关注,那难道我就不说了吗?如果是这样,那仍是一种奇怪的道德洁癖。我之所以谈论这些,说到底是因为我从这些思考中得到乐趣,这就是我自己的主张。
这几年被人黑得多了,对这些也都习惯了,但我还是真诚建议,读文章时,最好更多聚焦于文章的论点,没必要聚焦于作者本人,维舟这人怎样,对你根本不重要。就像钱钟书曾说的那句俏皮话:“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母鸡呢?”
当然,我也知道,在公共讨论中,就算你讲的是对的,未必能带来什么。我本职就是做广告的,深知顺应市场要容易得多,因为要改变消费者原有的理念和习惯,是事倍功半的事,所谓“不要反对偏见,而要利用偏见”。去年美国大选,我在几篇文章中都正确地预见了川普将败选,结果呢?是大量取关、甚至关注人数负增长,底下留言则是一边倒地骂。
那时我的朋友田方萌说,你既然做了牛虻,就要有牛虻的心理准备。我当然也不是非要逆潮流而论,但我也不愿意只是迎合。有些人说我是理想主义,可能就是因为不完全认同现实,而相信它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有其它可能。
这不是说要与风车搏斗、或以自己的一套乌托邦设想强加于人,还寄望于它有万一实现的可能,我只是希望,在认清现实之后,并不是只有完全认同它这一个选择——如果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其实就是没有选择。
原标题:《我有自己的主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