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声音】胡可一委员:关于加强我国国际海事事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2021-03-09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传递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凸显。我国同时作为造船大国与航运大国,在国际各类相关海事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组织领导下,我国船舶工业界进一步深入参与国际海事工作,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成立了应对组织机构在温室气体减排、二代稳性、压载水管理等有关航运安全和绿色减排等议题推进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议案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当前,我国在国际上各类海事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已由“被动应对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正积极朝“牵头引领者”方向发展。近年来,国际海事界针对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化转型的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国海事事务工作同样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承担这样的应对工作需要专门的复合型人才和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的政策和机制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国际海事工作相关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国际海事事务技术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海事事务工作具有极强专业性与针对性,特别是在提案编写工作方面,既需要对相关海事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具有专门的技术背景,又需要熟悉国际海事事务运行模式、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国际谈判策略。目前我国现有的海事工作人员都是从不同的机构抽调出来的,外向型、技术型和复合型的人才缺乏,船舶工业界的技术人才与专业骨干的技术优势有待挖掘。

第二是海事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框架,针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与选拔机制尚不完善,一个有经验的海事工作从业者需要较长的成长磨练过程,人事变动等不可控因素将直接影响相关海事工作的持续开展。

第三是在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聘和政策环境上尚未针对国际海事工作者的特点指定激励规定和办法,国际海事事务工作缺乏具体对应考核标准。长期以来,我国未将国际海事提案等工作纳入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聘范围,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无法给予国际海事工作者充分的肯定及政策支撑。

随着我国在国际海事事务参与度的深入与角色身份的转变,针对海事工作者的人才培养与评价考核也应作相应调整,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外向型、技术型和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议优化适配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机制顶层设计。可参考日本等国国际海事工作经验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多院校系统化、针对化的人才组合培养方案。重视专业技术与业务能力的结合,优化人才构成,加强人才储备,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梯队。

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在“选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首先着眼于未来,由院校、院所、航运、法务、造船和船级社等多企业结合形成组合培训机制,从在校生开始有针对性地培养成“全能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船舶工业界与航运界的信息沟通和人员交流,一方面注重开展现有海事工作者“补短板”式的专项、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促进行业内人才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形成由“专项人才”组成的三型“全能”团队。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与国际海事事务处理能力和我国在国际上日益提升的海事地位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三、国际海事提案等工作将对我国船舶行业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中参与度的提升,以我国为提案国的提案数量在逐年增加,国际海事提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显现,针对国际海事提案工作应加强重视提案工作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建议国际海事事务工作相关的部委、院所和企业可参照国际智库和咨询机构对外设置相应的岗位、职称完善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聘方法,对内则关联传统的职称评定和任职资格。适当兼顾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可参考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的考评模式,将议题提案编写等国际海事具体工作内容纳入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聘范围等等,从而进一步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国际海事事务工作从业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上海民建

shanghaiminjian

原标题:《【两会声音】胡可一委员:关于加强我国国际海事事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