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智慧碰撞③ | 疏堵点破难点 为疾控体系建设鼓与呼
原创 张磊 杨金伟 健康报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全社会的目光聚焦于疾控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公共卫生的战略地位?疾控机构该如何定位?如何让疾控机构留住人才?医防融合的抓手在哪里?面对上述热点问题,在3月7日由健康报社与《中国卫生》杂志社共同主办、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两会精英汇“探求中国特色疾控体系建设之路”线上座谈会上,来自医卫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专家建言献策。
“纵、横”定位公共卫生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段宇飞
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位,我认为应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考虑。
从横向来看,公共卫生机构应发挥好“守护者”“预警者”“传播者”“践行者”等功能定位和角色。
一是当好公众健康的守护者。一旦发生健康风险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疾控中心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机构能够及时、科学和有效反应,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将事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二是当好健康影响因素的预警者,建立健全专业化、现代化的监测预警机制和技术。三是当好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四是当好健康融入万策的践行者。公共卫生机构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疾病—因素—环境—体系”的全维度研究,从公众健康管理和社会健康发展维度,及时为优化完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从纵向来看,根据公共卫生机构层级赋予不同的功能定位。以广东省为例,省级疾控中心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其传染病检测、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等能力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县级疾控中心要以提升现场处置和早发现建设能力为主,开展辖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公共卫生监测、干预工作,指导镇街具体执行疾控相关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好公共卫生体系“网底”作用,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协助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健康监测管理等工作。
疾控体系改革要打好“组合拳”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郭玉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疾控机构人才流失、专业话语权不足、重医轻防、基层薄弱等突出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关键。对于疾控体系改革,要充分借鉴医改的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加快疾控体系薪资待遇改革,对人员收入进行分类保障。探索疾控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在全额保障人员工资的基础上,恢复疾控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绩效工资科学核定、动态调整及额外追加机制,缩小疾控机构与同级医疗机构人员的薪酬差距。
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对承担国家任务如公共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任务的人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财政全额、足额保障,确保这部分人员安心工作;对承担社会服务任务如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任务的人员,除了由财政全额兜底保障之外,还应恢复疾控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开展有偿服务,提高其收入水平;对可开展诊疗服务如承担慢性病、地方病、传染病等疾病诊治防控任务的人员,参照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赋予这部分人员临床处方权,允许其以临床医生的身份坐诊,收取诊疗费,建立医防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防治体系,提高相关疾病诊治管理水平。
疾控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郑奎城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表明,没有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疾控体系,难以真正保障人民健康。
疾控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遵循“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原则。2019年,福建省出台了疾控中心的综合改革方案,比如激活内部活力,允许疾控中心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对外开展检测服务,收入按照预算管理;疾控中心加挂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的牌子,高级职称的比例从35%提高至38%,制定特岗特薪等。经过两年的运行,疾控队伍的干事创业精神得到激发。
在立法方面,应当赋予疾控中心一定的执法权,要与医疗机构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真正实现医防融合。
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要能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现场处置。围绕这些目标,需在技术力量、人才队伍等方面共同发力。
具体来说,在人员编制方面,要按照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的比例来配备。在收入方面,应当建立合理的收入机制,而且要动态增长。2019年,福建省制订收入调整方案,参照同级公务员的标准,从5.14万元上调至7.7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参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建立公共卫生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机制。
稳定疾控队伍需多方面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 何琳
践行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基层医防融合力量,国家应当明确三级预防的顶层设计,统筹整合国家、省、市、县力量。公共卫生机构不管如何定位,其公益性不能忘,国家要保证持续投入。
没有稳定的疾控人才队伍,疾病预防工作就做不好。医疗、疾控两条腿走路,做到医防融合,才能行稳致远。因此,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要提升专业人才和基层卫生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福利待遇只是稳住队伍的一项因素,更重要的是提升疾控人员的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进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有效抓手。在围绕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工作时,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作用,结合居民健康档案,不断推进健康管理和随访等服务,深化健康监测分析和分析结果运用。此外,要在提升意识方面下功夫,依托社区、乡镇卫生机构,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居民疾病防控意识,以此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突出科技创新,不搞“一桶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 高福院士
谈到疾控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讨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也要考虑到这一主要矛盾,国家级、省市级乃至区县级疾控,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不能搞“一桶粗”。
其次,要强调科技创新在疾控体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过去若干年,由于重视对公共卫生研发的投入(如传染病重大专项等),使得这次我国在新冠疫苗研发工作中一直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坦率地讲,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虽然质量很好,但在21世纪的最前沿技术方面,较之其他先进国家,发展相对慢一些。
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我也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时,必须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科研创新的投入。以疫苗研发为例,建议建立国家级疫苗研发中心。这次mRNA疫苗研发,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走得比较快,就得益于其近些年在疫苗研究上的布局。我们应借鉴相关经验,加大投入。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次抗疫的成功,是70年来强基层、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实行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结果,因此一定要在强基层上多投入,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此外,疾控系统的技术支撑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科技评价体系,因此,除了制定游戏规则和标准外,还要强调科技人员、公共卫生人员的自律。
疾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在日常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 吴明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界定和构成,不仅包括疾控中心,还包括卫生监督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链条上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如果将该体系范围界定过窄,会导致改革中很难统筹和系统推进体系建设,难以形成防控一体的整合型全链条。
疾病防控体系的功能包括做好日常各类疾病防控工作及应急准备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要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应对,需要长期的基础性建设。因此,从长远考虑,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应重在日常,应补短板、重整合、建机制,筑牢疾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基础。
一是应将健康治理作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除了疫情期间,在“和平时期”政府更应加强对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二是加强疾病防控队伍建设,特别是疾控中心和基层的队伍建设。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疾控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疾控人员的工作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也可以增加职业平台的吸引力。
三是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协同治理。疾控体系建设涉及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应该作为系统工程进行设计和推进,建立起区域协同、部门协同、行业协同、上下协同、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等的协同机制。
通过机构整合强化职能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梁晓峰
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位,在机构名称上就应有所体现。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比如,吸烟的问题、慢病的问题、水的问题、食物的问题等,都需要疾控机构参与解决。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我比较倾向将卫生监督中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职能、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与现有疾控体系进行整合,名称上改为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机构整合,能够强化职能,有利于相关工作开展。
基层疾控机构弱化的问题也值得关注,突出表现在留不住人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但现实是,目前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过少。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获得的重视度不够。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带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所以预防这根弦不能松。同时,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将公共卫生系统中过多的非专业人员剥离,确保专业人员发挥中坚作用。
中西部地区公卫机构的发展问题也要关注。我曾在甘肃省疾控中心工作,比较关注当地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从这两年的情况看,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已经相当成熟,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在市场化服务方面,难以与之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的投入不到位,大部分区县疾控中心难以发展壮大,其核心职能就难以履行。
要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建设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阮师漫
对疾控体系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发展机遇,尤其是对基层疾控机构而言。区县疾控机构是公卫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新冠战“疫”中,区县疾控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绝大部分具体工作都由区县疾控中心落实。如果像有些观点认为的那样,简单将其整合到医疗机构,未来将面临网底不牢等问题。
那么,如何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建设呢?首先,要把人员力量和编制配足。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的配备上也应有所倾斜,科研创新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承担,市区级更多的是将各项卫生政策和卫生措施落实到实处。
其次,在队伍建设方面,要通过提高待遇、提升职业荣耀感,吸引人才到公卫行业。另一方面,希望公共卫生学院加强和疾控中心的合作,培养出的毕业生能迅速融入工作,不必通过疾控中心的“再培训”。
医防融合是当前改革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要破题,就需要打破一些既有的条条框框。比如,目前公卫专业的人员不能进入临床,临床专业的也不能进入公卫,这样的限制,如何让人才流动?下一步,济南市将尝试把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派到医疗机构去,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促进医防融合。另外,关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问题,临床医师和公卫医师目前都有各自的规范化培训,建议未来对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临床医师规培,临床毕业的学生也进行公卫医师规培,这样的双向培训,将为医防结合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原标题:《两会·智慧碰撞③ | 疏堵点破难点 为疾控体系建设鼓与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