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生命周期呵护女性健康 | 科普系列(六):妇科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2021-03-08 1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更好地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向建党百年献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在第111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名医坐堂》栏目,共同推出“全面呵护女性健康”专题系列共六期特别节目,得到了广泛关注。3月3日起,新华医院官微通过音频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连续推送六期节目的精彩内容回顾,为您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健康咨询。

妇科肿瘤是女性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目前对妇科肿瘤的治疗也有了不断优化。与新华医院同龄的新华医院妇产科,是我国围产医学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较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单位之一,在综合性医院的妇产科里,亚学科较为齐全,可以为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提供医疗保障。3月8日的“全面呵护女性健康”专题系列之六,就将聚焦“妇科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全生命周期呵护女性健康科普系列(六)

妇科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回听本期节目

妇科肿瘤的范围

妇科肿瘤狭义上指妇科的恶性肿瘤,妇科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宫颈、子宫体来源,卵巢输卵管来源,外阴和阴道来源,还有一种特殊类型是和妊娠相关的,即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在我国,宫颈癌是最高发的妇科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分型,常见有宫颈鳞癌、腺癌。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这可能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发病年龄一般在45岁到55岁左右。

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和发病原因有哪些?

性生活以后如有阴道出血,就要引起警惕,要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即常说的HPV病毒感染。

哪些人群是内膜癌的高发人群?

有“三高”的妇女、不孕的妇女、不育的妇女,年轻时就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妇女。此外,绝经以后有阴道出血、围绝经期有不规则阴道出血,也要引起注意。

另外,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要早期发现肿瘤一般可以用过腹部超声的检查方式。

子宫肌瘤反反复复,有没有恶变的可能?

子宫肌瘤恶变概率不高,在临床中如果发现有女性患有子宫肌瘤,还要看患者的年龄,看子宫肌瘤的大小是否对患者产生了影响,比如是否使患者出现尿频或者便秘等情况。

有一些肌瘤可能引起女性不孕,或者造成反复流产,抑或不能正常妊娠、妊娠失败,对于这些肌瘤,还是建议进行手术干预。

妇科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妇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的肿瘤比如子宫肌瘤等,如果体积不大,又没有临床症状,一般只需随访即可。有手术指征的良性肿瘤,也只要手术切除就可以完全达到治愈。

如果是恶性肿瘤,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它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的恶性肿瘤手术可以将肿瘤基本切除干净,但是中晚期的恶性肿瘤,能够做到的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是切除肿瘤,术后可能还要配合放疗、化疗等,尽可能消灭癌细胞。

第二种治疗手段就是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化疗是通过抗肿瘤的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如果我们正确地应用化疗,可以对患者生命周期的延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种治疗手段就是放射治疗,顾名思义,放疗就是用放射线去照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消灭它、抑制癌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目的。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测绘的完成,癌症的精准治疗也逐步显示出它超越传统治疗方式的优势。相对于传统化疗,精准靶向治疗造成的副作用更小,有效率更高,所以也促成了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趋势,成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和广阔前景的一种新的方法。

专家信息

李佳蕊 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周二、五上午 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

医生简介

医学博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多年,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特别擅长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腹腔镜、宫腔镜等妇科微创技术的运用。

陈慧慧 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

妇瘤精准靶向遗传咨询门诊

医生简介

医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治及其靶向精准治疗。

来源:《名医坐堂》栏目 党委宣传部

微信公众号“祝颖健康”

祝颖健康

原标题:《全生命周期呵护女性健康 | 科普系列(六):妇科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