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饶子和院士:基础研究已不是探索自然的纯科学,应界定范畴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1-03-08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天津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提交了题为《抓紧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大会发言。

饶子和表示,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给科技领域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要“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进步迅速,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上游基础理论、基础材料等存在短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科学计划实施周期过短,部分基础研究领域缺乏长期坚持。”饶子和指出。

饶子和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规划和部署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是建设好国家基础研究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此,他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对基础研究的范畴进行界定。基础研究已不再是探索自然的“纯科学”。在当前形势下,基础研究在关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同时,应更紧密地联系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解决国家在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的重大需求。

第二,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应具备全局性。新设立的重点研发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合并管理,客观上削弱了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专项设置方式,客观上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不利于国家的顶层设计。建议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和相关部委遴选各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工作专班,由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担任主任,对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总体布局进行咨询和管理。

第三,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应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延续性的特点。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如以10年为一个周期,持续实施。还应当保持财政对科学计划的长期稳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投入规模,提高投入强度。此外,还应与基地、人才队伍、投入结构、创新环境、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第四,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内容应明确和细化。其内容应坚持引领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解决关键领域的核心科技问题。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