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自己

2021-03-08 16: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巴九灵 吴晓波频道

吴老师说过,他特别喜欢三位女性,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香奈儿,一个是女性主义先驱波伏娃,还有一个,是“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

世界上有太多规则去定义一个受人喜欢的完美女性,她应该:温柔、善良、美丽、有爱、持家……

吴老师说的三位传奇女性,都极富个人魅力,但没有一个人,活成了完美女性的标准。

她们为何能成为传奇?有人艳羡她们璀璨的事业,有人八卦她们离奇的爱情。

但终其一生,这三位女性都只做了一件事:寻找自己。

今年三八节,小巴来给大家讲讲,这三位女性怎样挣脱陈规的桎梏,展开寻找自己的旅程。

加布里埃·香奈儿

顶奢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加布里埃·香奈儿,来自法国南部一个贫穷的家庭。

18岁的她辗转各个歌舞厅和咖啡厅跳舞卖唱。

那个时代,做权贵们的情人,是一个舞女最好的结局。

香奈儿不免俗,但又不甘心。她觉得止步于成为上流社会的美丽附庸,不是她自己。

她暗暗观察名流圈里贵妇们的穿着,她们穿着华丽繁复的礼袍,却像一个个被禁锢住的玩偶,身上没有人的活力。

于是香奈儿突发奇想,把富豪留在她那儿的男装改良了一下,自己穿上,像一匹野马一样,毫无拘束地闯入名流圈。上流社会的男士们很快被她独一份的洒脱倾倒,争相与她结交。

香奈儿的试验大获成功。她意识到了两点:原来自己拥有时尚天赋;原来女性也可以拥有自由。

一次舞会上,香奈儿看着束腰大裙摆的精致玩偶们,突然觉醒了一种使命感——她要把囚禁女人们的衣服撕碎,让她们和自己一样自由。

香奈儿开始设计衣服,她总是从自己男伴们的衣着上汲取灵感。

香奈儿最经典的花呢面料女士套装(现在的小香风),就是取材于英国首富韦斯特敏斯特公爵——她交往长达10年的伴侣——打猎时穿的衣服。

花呢面料的材质结实耐磨,非常适合户外又朴素修身。

香奈儿把它运用到女装上,鼓励有社会活动和事业的上流女性走出家门。

这种无领无腰身的“男式女装”,逐渐成为香奈儿风格,快速席卷名流圈。

“穿CHANEL不是在穿衣服,而是穿出自己。”拥趸们如此发言。

香奈儿风光一时无两,但她的个人生活却遭到诟病。

长久相伴的韦斯特敏斯特公爵与别人成婚,香奈儿不以为意地说:“世上会有很多的韦斯特敏斯特公爵夫人,但香奈儿只有一个。”

她的语气里,听不到世人想要听到的“女性柔软”。有人讽刺她自私自利,把男人当成上位的阶梯。

香奈儿从未辩解。

某天她如平常那般设计了一款包,命名为le boy,用来纪念年轻时遇到的一个叫Boy Capel的男人。

“他是我的毕生挚爱。”香奈儿说。

这个男人告诉她,女人也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活着。他花钱给她开店,而不是送她珠宝。

香奈儿要的,是这样一份看得见自己在发光的爱。

1971年1月10日,香奈儿在英国利兹的公寓里平静离世,她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说过:“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西蒙·波伏娃

香奈儿在美学中找到自己,波伏娃在哲学中找到自己。

波伏娃,这位法国女性哲学家,干脆用一本书,撕碎了评价女性的客观标准。这本书名叫《第二性》,被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圣经。

书里波伏娃说出了最经典的那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人类除了生理性别,还有社会性别。对于女性的定义,是文化和历史共同造就的。

波伏娃发现了一个秘密:女子本不弱。所有后天附加的女性美德,都是枷锁和骗局,诱导女人把力气耗尽在无休止的家务中,防止她们走入公共领域。

波伏娃不愿过这样被动顺从的人生,她亲身践行一种解构性别的活法,要自我,要平等的爱情,要在女性不曾进入的精神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她的大学同学,也是当时最有声望的法国哲学家——萨特,完美契合了她的要求。

波伏娃与萨特做了一辈子的情人。他们灵魂相依,不受道德捆绑,不要婚姻维系。

但约定俗成的观念像空气中的细菌,无孔不入地咬噬着跳出藩篱的英雄。

爱她的人视她为先锋旗手,恨她的人把她当作娼妓。

这些评价,波伏娃满不在乎。她本性孤傲,没有萨特的日子,她习惯于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咖啡馆,一个人在食堂吃饭。

除了萨特,没有人能和她的思想高度碰撞。萨特理解她,支撑她的思想,而不是把她简单当成一个女人。

只有萨特在身边,波伏娃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是她最想要的生活,一种成为伟大女作家的生活。

奥莉娅娜·法拉奇

波伏娃离世后的60年,诞生了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她把自己活成了波伏娃笔下的女主角。

法拉奇是意大利杂志《欧洲人》的时政撰稿人,为了新闻理想,法拉奇豁得出性命。她主动请缨去最危险的地方当战地记者,和最难缠的政客周旋。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法拉奇发现,真正的自己是一把刀。

法拉奇的访问风格过于强烈。她像一个骁勇的女刺客,用挑衅、迂回的技巧,逼迫狡猾的政要们说出实话。

即使采访邓小平、基辛格这样的厉害人物,她也一样咄咄逼人。

在采访基辛格时,法拉奇的设问像一个个重击连环炮,让基辛格无力招架:“基辛格博士,权力对您有多大吸引力?”“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人共进晚餐,那您会选择谁?”“基辛格博士……”

最后基辛格在恍惚中,不得不承认越战毫无益处。这个回答激惹了群愤。

回顾那段窘境,基辛格说,自己一生中做得最愚蠢的事,就是接受法拉奇采访。

法拉奇的性格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她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革命家庭。14岁的时候,佛罗伦萨遭空袭,法拉奇被吓哭了。父亲不但没有安慰,还走过来给她一记重重的耳光,说:“女孩子不要哭,也不许哭!”

从此以后,法拉奇彻底与眼泪和懦弱绝缘。

法拉奇在职业中秉承一个信念:掌权者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人……充其量只比我们有胆量,有野心。

所以她用一种近乎吵架的方式,来宣扬权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

一辈子,法拉奇为正义而活。

找到自己的女性,才是最完美的。

女神节特别献礼,内外兼修加倍爱自己

原标题:《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自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