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咖啡志 | 春暖花开18年,我和“三月”有个约会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上海交大发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馆、茶馆总数排名第一。
一家家街角咖啡店,不仅是城市的迷你会客厅,还体现了创业者的态度和故事。私家地理栏目持续报道上海系列个性咖啡店和咖啡生态,为你解读这个城市的咖啡基因。
有人说三月咖啡馆很神秘,初识它的人,都不会想到这栋外表看上去有些破旧的三层小楼上,藏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复古咖啡馆。
而楼下的保安大叔,对面露诧异之色的客人早已见惯不怪,头也不抬地伸手一指,“往里面走,上楼。”
三月咖啡馆所在的小楼,从外面看上去有些破旧。本文图片特别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整栋建筑形体简单,清水青砖外墙,水平红砖带饰,虽然贴着“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但从外面看,似乎看不出什么名堂,和沪上许多民国时期老建筑并无多大的差异。
直到走进去,才发现,老房子的精妙全藏在里面了。
清水青砖外墙,水平红砖带饰,是“优秀历史建筑”。
不为人知的百年湖丝栈
湖丝栈,是老房子的原名。它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过去,缫丝蚕茧大多来自浙江省湖州地区,该建筑又为湖州丝商所筹建,故得名“湖丝栈”。
当时,这里主要用于湖州茧丝的加工、储存,是上海最早从事丝绸加工的工厂。
老房子前身为湖丝栈,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据说,湖丝栈位于苏州河沿线,在过去邻近信昌、达丰两大货运码头,装卸茧料和销售茧丝成品统统要经过水路,同时又地处极司菲尔路沿线(过去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该租界以西越界修筑、管理的一条道路。)
租界交还中国后,该路改名为“万航渡路”,水陆交通便利,这里的买卖交易变得日渐兴盛,越来越多客商选择在这里经营缫丝、棉纱、织布、皮革等工厂。
但随着外国商家人造丝的大量倾销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湖丝栈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历史被迫中断,原厂房被改为军需品厂,还曾先后作为达丰布厂仓库和常熟轮船公司堆栈,解放后又成了市五金交电公司仓库。
过去,这里水路便利,许多客商选择在此经营缫丝、棉纱、织布、皮革等工厂。
现存的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为“湖丝栈”的车间和仓库,均建成于1910年前后。由于从未进行过重建和重大的修缮,原有的建筑构架基本保留了下来,楼上楼下均为大统间格局,砖木结构。
如今在三月咖啡馆里,你还能看到老房子原汁原味的三角形木屋架、弧形门拱、原木地板……最为难得的是,几乎所有的横梁为整根原木,无任何拼接,跨度达9米至17米,顶楼更是连中间支撑都没有,在上海老建筑中实为罕见。
保留下来的木质楼梯仍在使用中,通往二楼的三月咖啡馆。
2004年底,湖丝栈被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而后又开拓为创意产业园,吸引商家入住。
爱藏收音机的双鱼座老板
有人评价说,三月咖啡馆是上海元老级的独立咖啡馆。18年的老店了,老板会不会很有“脾气”呢?
然而,当Jeffery系着围裙,匆匆从厨房走出来,好像刚刚结束了一场柴米油盐的奋战,偷得片刻喘息,顿时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又很亲切。
Jeffery的语速慢慢的,就像身上浅咖色的毛衣,给人温暖的感觉。他说,他不想讲太多咖啡店经营上的事,倒很想讲讲这栋老建筑的故事。
三月咖啡馆
"三月"不是Jeffery的第一家店。早在2002年,他在华师大附近开了一家名叫“Simba(辛巴)”的咖啡馆,经营得相当不错,后来因为枣阳路的小马路要拓宽,开了6年的咖啡馆不得不搬走。
为了找新址,Jeffery一个人骑着车,在上海各个区一条街一条街地逛,整整找了两三个月。直到一天傍晚,他骑着车沿着苏州河过来,无意中看到这间藏在小巷子里的老房子。
第一眼看到它时,Jeffery心里的想法是“压得住”。
“整个房子从外面看来特别古老,我觉得和我想要的咖啡馆的气质挺吻合的,而且当时前一家店我们已经开了6年,有很稳定的顾客群,所以我不需要开在闹市区、或者商业区里。”
Simba过去的经营模式是“白天咖啡馆,晚上酒吧”。 Jeffery说,搬到湖丝栈后,他的想法渐渐发生了变化,“基本上除了回家睡觉,我所有的时间都在店里,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更想要找一个能够安静生活的地方。对我来说,这里是我的客厅,对于很多客户来说也是个客厅。”
充满复古气息的吧台
各种各样的咖啡杯
于是咖啡馆的设计上,Jeffery保留了老房子原有的房梁、木地板、红棕色的木质楼梯、阁楼的老虎窗等等,还从上海二手市场淘来了很多木质的二手老家具,他喜欢木质的东西,他认为木头能让人放松。
于是走进三月咖啡馆,扑面而来的复古气息,让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走在吱吱呀呀的木地板上,连呼吸都放慢了。
Jeffery保留了老房子原有的房梁、木地板、红棕色的木质楼梯、阁楼的老虎窗等等,还从上海二手市场淘来了很多木质的二手老家具。
为了配合老房子,增设的复古楼梯
作为一家怀旧风格的咖啡馆,店里收藏了许多琳琅满目的小物件。
每一个走进店内的人都会惊讶于这些早已被时光遗忘了的物件重新出现在眼前: 绿色灯罩的老台灯、老式打字机、凤凰牌缝纫机、铁皮手电筒、老电视、旧熨斗、汤婆子……更神奇的是,一些老物件如今还能使用。
桌上的旧熨斗
熟悉的饼干盒子和小玩意
铁皮手电筒和汤婆子
二楼的卡座旁,80年代风靡一时的卡带录音机幽幽唱着“昨日重现”。
Jeffery喜欢旧东西,而其中淘的最多的就是收音机和闹钟。
“其实我们小时候,家里机械的物件不多。再早一点,电视机还没有的时候,家里有一个收音机是很稀奇的,而且男孩天生对机械的东西比较偏爱,觉得收音机很好玩。”
“还有闹钟,小时候我们几乎都用过闹钟,看到它就觉得特别亲切。”
各种样式的旧闹钟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要放这些旧物件在咖啡馆里?其实很多上了年纪的客人,看到这些时,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但内心是很激动的。”
“因为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回忆。我开咖啡馆,能让他们勾起最珍贵的回忆,我觉得是一种挺幸福的事。”
阳台一角
我让三月,慢慢变老
第一次来咖啡馆的人几乎都会问Jeffery,为什么叫“三月咖啡馆”?
Jeffery 笑笑说:“首先是因为我是双鱼座,生日在三月,其次是因为三月春暖花开,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的确,三月,听上去就是一个暖洋洋的适合窝在沙发里发呆的季节。而踏入三月咖啡馆,氤氲的黄色灯光,慵懒的气氛更令人沉醉,似乎外界的烦恼都被抛之于脑后,时光也变慢了。
三月,适合窝在咖啡馆里发呆的季节。
然而,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家咖啡馆能走过18个年头仍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特别是在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的上海,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咖啡馆诞生,有过气的网红店被淘汰。
招牌三月特调和带有柔和微酸口感的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另外一定要尝尝老板亲手做的芝士蛋糕哟。
“2002年到2008年那个时候,Simba店面很小,但因为华师大的客源比较多,经营状况还不错。搬来这里之后,头5年还行。但2013年之后,整个餐饮业经济不好,再加上,上海的咖啡馆数量增加很快,租金每年递增,生活压力很大。”
幸好,三月的客人都很长情。有些老客人从开店的第一年就跟到现在,甚至几乎天天都来。
“习惯了,就跟家里人一样。”Jeffery说。
坐在沙发上,静静享用咖啡,享受惬意时光。
各种咖啡杯、咖啡壶
Jeffery认为,开咖啡馆最重要的是气氛。咖啡哪里都能喝到,办公的场地哪里也都有,三月咖啡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氛围。
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到,只能心里去感受,并且三月的味道是靠时间堆积出来的。
“有的人工作累了就到这里放松,有人心情不好会来这里调节。我有一个朋友跟他女儿说,以后你要是离家出走,就去三月。可以发现对他们来说,三月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地方。
Jeffery说,在外地旅游的客人们常常会寄明信片过来,有的时间太久了,字迹都模糊了。
墙上挂满了客人们留下来的回忆
Jeffery说,对于很多人来说,三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于是,他现在也不太爱出门,每天生活很简单,两点一线:9点起床,9点半到店里给自己做早饭,打扫卫生,10点开门迎客,然后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下班。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到家倒头就睡,没有什么烦心的事,哪怕有不开心的东西也立刻就忘了。
“我很享受这种安静的生活,有点与世隔绝。虽然每天有形形色色的客人,但大家的素质其实都蛮好的,每天四层楼跑上跑下,平时也不生病。”
Jeffery在26岁时辞职开始做咖啡馆,一晃就做了18年。 Jeffery 图
Jeffery在26岁时辞职开始做咖啡馆,一晃就做了18年。对他来说,咖啡馆就是他人生里的一件作品,这些年,他一直在作品上添加东西,倾注了许多的情感和经历。而很多人也都希望三月咖啡馆能一直开下去,争做上海最老的独立咖啡馆。
“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而且可以说是理想。但现在我觉得理想已经实现了。已经开了很久了,我觉得已经超出很多人能坚持的时间。现在我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没必要争做第一。”
三月咖啡馆的店宠们。年纪最大的小白已经11岁了。 Jeffery 图
“我现在愿望就是,让它自然地慢慢变老,坏了就修一修,换一换,一天天开下去。相信到了60年或者70年店庆的时候,一定比现在更加有味道吧!到时候,客人们也都白头苍苍了,老头老太太们相聚在这里,这种感觉很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