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建议在偏远贫困地区推行“大病再诊断”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1-03-07 20:3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大病的误诊误治,不仅给患者及亲友带来不必要的伤痛,还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更是增添了本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

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是一名长期致力于扶贫开发事业、关注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上述问题后,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偏远贫困地区建立大病再诊断机制》的建议。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公众对健康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如何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并在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补齐误诊误治这一短板,成为了我国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性步骤。”周善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为此,我国不少地区已做了相关探索。比如,2015年以来,北京一家公益机构以开展精准医疗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为初衷,首创并推广“大病再诊断”机制,组织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200多名一流医学专家,与全国28个省份700多家贫困地区基层医院合作,采用线下和线上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为全国2万多名初诊大病患者提供了“再诊断”公益服务。

“其效果非常显著。”周善红表示,该公益项目实施后,减少误诊误治现象超过90%,降低医保和自费开支30%-50%,边远、贫困地区的因病返贫现象因此出现明显减少,得到了患者家庭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大病再诊断”举措也间接提高了相关地区基层医生临床水平,给贫困地区提高医疗健康水平提供了另一种途径。由于项目效果明显,该机构荣获2020年度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与此同时,亦有国际经验可资借鉴。自19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公司针对“大病(重疾)初诊误诊误治导致严重亏损”现象,而推出“再诊断”(Second Opinion)制度,要求保险客户在初诊诊断为大病后,必须前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再诊断”。几十年来,取得了误诊率下降,医保开支减少,医患矛盾舒缓等多方面的成效。

“这些实践都表明,在我国逐步推广实施‘大病再诊断’的理念和制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周善红说。

周善红认为,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病返贫,“建立健全偏远地区大病再诊断远程会诊机制”应该成为今后的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此,周善红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要求,由国家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共同调研在我国建立“偏远贫困地区大病再诊断”制度的可行性,并选择具备条件的相关机构与合适的地区先行试点,以此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巩固脱贫成果,助推已脱贫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

“不少已脱贫地区交通不发达,老百姓进城看病不便,尤其是部分偏远山区的乡镇医疗水平不高,这些地方的农民得了疑难杂症去大城市三甲医院,面临路途远、挂号难、费用负担重等问题。”为此,周善红建议,利用大城市医院专家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开展“大病再诊断”,并将诊断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让边远地区的疑难杂症病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权威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李克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