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议全国做喜剧的,都好好看看这档节目

2021-03-07 21: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木大 新周刊

有些截图,不看标题都知道它出自哪个节目。

今天打开B站,谭Sir还在孜孜不倦地搬运自己的旧番,戳进这些中二标题,同一个世界,还会有同样的快乐与感动。

传说B站有这么两位传奇人物,一位是法外狂徒张三背后的男人罗翔,另一位是华语地区的道法门门主谭乔。

他们一个是老师,教刑法;另一个是交警,负责执法。照理说,围绕法律开展的工作,应该是比较严肃的。

但这两人却有些过分活泼,皆以语言风格风趣幽默著称,吸粉无数。由他们亲自演绎的小品/相声/段子,还屡屡斩获满屏“哈哈哈哈”,以及“XX界郭德纲”“比某晚好笑”的美誉。

如果非要将这两位人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罗老师讲刑法的时候,时不时喜欢开车;而谭Sir抓的,正是开车违反道法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出推论,谭Sir或为B站法区最搞笑的男人。

谭警官浑身都是梗

谭乔何许人也?

知乎一没有透露姓名的网友为他写有一段小传。

“谭乔,又名谭谈。”

交警谭乔曾主持过一档名为《谭谈交通》的节目,在成都三台从2005年播到了2017年,以3000多集的数量创造了交通类电视节目中时间最长的纪录。

节目开播那年,大家伙的电视屏幕上还只有《正大综艺》《曲艺杂谈》和《快乐大本营》,需要工作一周,才能享用一集。可当时的成都人,却能每天边泡着茶馆、涮着火锅、搓着麻将,边收看个几分钟的“喜剧短片”《谭谈交通》。

这档节目,由主持人担当了三分聒噪,摄像后期撑起三分粗糙,还有四分给到在成都街头特立独行的潇洒群演。

当这班人马凑到一块,犹如妙警遇上笨贼,汤姆遇上杰瑞,再佐以你一言我一嘴的椒盐普通话,换句话说,就是十分对味。

直到今天,《谭谈交通》中的精彩桥段仍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创造热梗无数。举个例子,不少外地网友都知道——在成都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下面这个视频,便是其“万恶之源”。

回看旧番《二仙桥芳心纵火犯》,这一集养活了整个B站鬼畜区。

一边是大爷眨巴着扑闪扑闪的眼睛,逻辑缜密,流利作答,一边是谭警官“充满耐心”地坚持要给大爷捋清思路,一场跨宇宙级别服务器的聊天由此展开。

两人你来我往,交手了短短6分多钟,便运用到重复对白、抢答、谐音梗等经典包袱,笑点极为密集,甚至在节目最后还不忘回绕到“要遵章守纪”的主题上,并加以升华。

小品节目难道不能从此范本中学到“亿点点”?

这位是二仙桥大爷的侄子,正所谓叔叔“放火”,侄子“偷车”,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那知乎上的小传还写:“他又名团团,号川岛芳子,人称川岛警官……”

谭警官办案虽总不按常理出牌,但总有那么点套路,空耳算其一。他既能把二仙桥大爷的“防火”听成“放火”,便也能把大爷侄儿的“投共享单车”,听成“偷共享单车”。

以此类推,他这双奇异的耳朵,自然还能把“卖膜”听成“卖萌”,把“蛇形”听成“色情”,把“劝导方式”听成“川岛芳子”。心有所想,耳有所闻,什么东西能有爆点,谭Sir的耳朵便能听到什么。

违规者内心os:师傅别念了别念了。

小传又写:“坊间传闻此人精通声乐、吉他、物理……平生好用歌声折磨交通违法者,经常在路上拦个男的或女的开始折磨……”

这是因为谭警官总在节目中展现出过人的freestyle能力,心中BGM一响,什么《万里长城永不倒》《爱情买卖》《我们不一样》张口就来,歌词全围绕“安全”二字现编。

本着海底捞员工“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同款原理,他像唐僧对孙悟空施法吟唱一般,用声声魔音贯违法者之耳,好让他们知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道理。

“此人武艺精湛,等闲三五人不得近身,曾在武警部队服役,却精通猪仔的营养搭配和母猪的产后护理。”

凭借着一身自称“练过的”功夫,谭警官在长达13年参与交通节目的过程中,除了叫停违法车辆,还抓过小偷,灭过火,也在追“逃犯”的过程中摔过一大跤。

但真面对有人有意与他比划比划的时候,谭警官又能迅速地转移其注意力,将话题扯到明星八卦、野史趣闻,或想当年自己养猪的故事上,“化险为夷”。

现在,上面提到过的什么谐音梗和freestyle大家可以通通忘掉了,因为它们所有技能点加起来,都比不过一种名为“洗脑壳”的能力。

洗脑壳便是谭警官的杀手锏了,所以《谭谈交通》又名《谭·除了交通·什么都谈》,所以那小传最后也提到:“广大交通参与者听闻其曰,‘到边儿上聊一聊’,无不万分惊恐……”

没有人能逃得过谭Sir的洗脑壳术

世界上最有趣的剧情,就发生在谭Sir执勤的马路上。

一般的交警执勤,让违法车辆靠边停,请驾驶员出示驾照,随后进行纠正或处罚,便是全部的主线任务了。谭Sir也不例外。

但他又更擅长在支线上大做文章,将一成不变的执法日常,扩充为许许多多期一波三折的精彩普法故事。

以《谭谈交通》的第一个小爆款为例。这集开幕就不一般,谭Sir在路上看到一堆沙发自己在车道中行驶。

他拦下车辆,经过简单交流后发现是一位做二手家具生意的老板,为节省运输费用而为之。

本来,弄明白原因,将沙发卸下来,教育两句,做完这一两分钟的事,这个故事就可以翻篇了。

可下一秒钟,画风一转,隆重的背景音乐响起,镜头从路边落满灰尘的树叶一侧,慢慢推进,转向人物正面。兼职主持人的谭Sir介绍道:“欢迎来到《谭谈交通之权威、深度、高端访谈》节目……”

随着他这一开口,小警察和小老板的姿势也不由自主地端庄了起来。

座椅是由一张完整沙发锯开两半的,茶几也是刚从电瓶车上卸下来的,再加上两瓶矿泉水,这便营造出高端访谈的氛围。

两人展开深度交流,从用电瓶车拉家具的原因,聊到了全球环保前沿的哥本哈根会议;又从二手家具的废物利用理念,扯到了经济危机、货币政策的放松。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心生疑惑,这是档啥子节目来着?

这便是谭Sir的洗脑壳能力了。详细解释起来,便是“不惧将话题扯开十万八千里之外,等到时长撑够了,再强行回归主题,进行升华”。

更奇妙的是,这种对洗脑壳机会的过分追逐,让谭Sir练就出一身“柯南体质”,在他的节目中“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仿佛成为了一种猎奇行为,一抓一奇葩,喜剧效果分分钟拉满。

连日本电视台也买了节目的几集版权,称谭Sir为“名物警察官”。

他刚抓了一辆违法冲红灯的货车,结果站在车头前聊天时,随手一撩,便能触发司机加装的遮号牌装置。

谭Sir非但面不露怒,反倒借用灰袍法师、白袍法师的梗,来称赞司机之狡猾,违法技艺之高超,甘道夫听了都会说这反讽真妙。

他能够三言两语,让违法者对一身警服放松警惕,进而在真交警面前故案重犯,简直是前互联网时代的老阴阳人。

他总能挖掘出普通人一般羞于在旁人面前展示的隐藏技能,但究竟成不成功,那还得另当别论。

洗脑壳是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喜剧的本质是悲剧。B站上有400多万人观看的“福贵”大爷视频,是余华小说《活着》的另一个版本。

大爷年近70,家里父母亲、大哥、妻子、孩子全都先后离他而去。他只能和自己智力不健全的弟弟,还有一条狗相依为命。

命运让大爷几乎一无所有,却给他留下了乐观。他告诉谭Sir,自己不被痛苦所困的方法,是“向前看”。

这个在马路边边进行的采访,一语双关。这档节目出乎人意料的地方也正在此处,脑壳洗过,笑也笑过,罚也罚过,教育也教育了,但它还总能给当事人或屏幕那头的观众留下点什么。

镜头里的谭Sir不是在道路上,就是在苦难人的生活里。

在一些被“善意遗忘”的细节中,面对那些迫于生存压力,无奈违反道法的底层劳动者,谭Sir很少收罚款,他会帮他们卸下比人身还要大上许多倍的重担,主动来到他们生活的环境,留下几张“传说中是观众爱心捐赠”的红票子。

B站上看节目时,有一句印象很深的弹幕是这么写的,“要不是被生活所迫,谁愿意用这一身才华”。

交通节目还能这么拍?

谭乔曾自述,最开始做交警的时候,他纠正了一个违法行为,处罚了一个人,自己还要在人后挨骂。

当时的交警内部有一则规定,“与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的话不能说”。在领导看来,执勤的过程中嘘寒问暖属于浪费时间。

“可不管对某一个人的执法有多重,它起到的宣传教育意义,是不足以让其他人转变的。”谭乔决定寻求改变,他总在多问一句“为什么”。

“经典咏流传”,谭乔上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截图。

追问过原因,他在执法的时候也能看得更明白些。

首先,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跟总体的经济是有关的。越不发达的地区,本身的交通基数并不大,交通事故并不多,大家就不引起重视。所以有些可能是小地方没人管的习惯被带入大城市,才被我们看到了。

另外更大的可能,他/她真的是处于一种生活上的无奈。比如拉货的,老板叫驾驶员来,说你该超载超载,被抓到了罚款我来交。你要不要超载?你不超载就别拉了,哪个愿意超我让他拉,对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文章开头另一位对法律深有研究的罗老师提过,“不要去当理性的事后诸葛亮,开启上帝视野分析案情,在判断每个案子中,最重要的是要采用事前一般人标准”。

所谓“一般人标准”,很简单,便是将自己代入当事人的身份,看自己会怎么做。

比如他主动邀请开电瓶车的小伙们一起摇摆做功。

常有人质疑《谭谈交通》的真实性,怎么那么多奇葩,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全让他给碰上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节目录制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和音画质量,路上车辆更为密集,与我们更贴近的成都市中心,谭警官的白色捷达从未开进去过。他和摄像君,一直捕捉的都是成都的“圈外人”,与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行驶在那些道路上的,要么是外来车辆,要么是常年扎根于这片区域的人。他们听的是《爱情买卖》,开的是自己组装的电瓶车,睡的是不知从哪儿捡来的二手床。

观众看节目会觉得好笑,会感动,这有一定程度是由谭警官和这部分人之间的信息差所导致的。谭警官扯明治维新,他们未必能听得懂;他说出德玛西亚,他们也接不上梗。

谭警官洗脑壳的时候,身边人总是很懵,从背影也能看出来。

前面那位卖二手家具的吕老板,他其实在节目中连“哥本哈根”四个字,是以什么顺序组合都没弄清楚,还会把“河上有污染”理解成“和尚被污染了”,但这并不妨碍他深谙产业上下游的逻辑,对调控地价楼价的重要性有所体会。

而谭警官办案的视线,也总与这些人保持水平。每一次跨服聊天,他都在努力地理解对方。

人是站到同样的高度上了,才能产生相似的情感与逻辑。

违反道法还害羞?那咱蹲下来聊聊。

但也有可能落入双双腿麻的场面。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度条的前移,电子眼取代了不少交警的工作。成都的马路上,谭Sir的白色捷达也越来越显眼,人们远远看到它,要么下意识规范起来,要么主动犯点小错,为了上电视,能红。

一档历时再长的交通节目,一段奇奇怪怪但又充满烟火气的成都马路牙子野史,也会来到被时光尘封的那刻。

幸而今天打开B站,谭Sir还在孜孜不倦地搬运自己的旧番,戳进这些中二标题,同一个世界,还会有同样的快乐与感动。

看过影评人梅雪风写的《虚无的质感》,他认为,“人生真正的戏剧是不需要编造的,因为它的原生态里,潜藏的暗流已经足够动人,它自有精密的逻辑”。

《谭谈交通》这一出喜剧,也“绝不只是抖机灵,满足于表面上的快感”,而是真正触及了怪现象背后的实质。

多年后谭警官再遇有缘的二仙桥大爷,说:“我们加个微信吧。”大爷又扑闪着眼睛,掏出了他的老人机。

《豆瓣9.6,最好笑也最悲伤的节目停播了》往事叉烧

《交警谭乔:我们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不是哪一个警察的尊严》正午故事

《“话痨”谭乔的成都十三年》放送空间站

✎作者 | 木大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建议全国做喜剧的,都好好看看这档节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