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韩国人口危机:生育低谷或使其成为首个消失的国家

2021-03-08 1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译言 译言

译言·译眼看世界

近日,韩国政府报道,2020年首尔市人口时隔32年首次跌破千万大关。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曾对韩国人口作出预警,称韩国或将成为“全球首个消失对国家”。

首尔人口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也跟韩国自身的结构原因脱不开关系。早在2014年就有研究预测,在没有大批移民流入的情况下,韩国若始终保持1.19的生育率(平均每个母亲有1.19个孩子),那么到2750年可能会面临“自然消亡”。

这并非危言耸听、博人眼球,而今韩国生育率再创新低,低至0.84。韩国或将面临史上最大的人口危机。

01

紧迫的人口危机

有史以来,韩国去年的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了当地的婴儿出生人数。这一落差促使政府呼吁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改善人口增长状况,维持经济发展。

韩国内政安全部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的出生人数比前一年减少10.65%,仅有275,815人,而死亡人数则同期增加3.1%,达到了307,764人。韩国目前的总人口为51,839,408人。

“这种人口下降的情况是极其严峻的,”妇女权利活动家、韩国国会议员郑春淑告诉ABC新闻。

此前韩国统计局2019年的报告预测,在最悲观的情况下,韩国人口将于2067年降至1972年的水平,约为三千四百万,远低于如今的五千一百多万。

即使人口以中等速度保持增长,到2065年,六十五岁及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口的近一半,使韩国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发达国家,并有可能威胁到其军事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移民友好型国家同期六十五岁及以上的人口只占四分之一或更少。

根据2020年最新数据,韩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仅有0.84,这意味着平均一个母亲所生的孩子不到一个。这一数字远低于大多数国家估计的2.1左右的“生育更替水平”,难以维系人口更新换代。

02

恶化的经济形势

“在韩国社会,结婚和生育都要一次性花费一大笔钱。所以经济负担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首尔国立大学的人口学教授Cho Youngtae告诉ABC新闻。“由于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恶化,未来不确定性增强,这意味着更少人选择结婚。”

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国登记的结婚人数比前年下降了9%,这表明今年的出生率很可能比2020年下降得更厉害。

韩国人口协会会长Eun Ki-Soo等分析人士表示,韩国出生率低下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但从根本上还要归结于韩国年轻人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经济增长蹒跚不稳,工作岗位减少,贫困加剧,住房短缺。所有这些都普遍影响了过去几十年的人口萎缩。”他告诉ABC新闻。

根据韩国求职平台SaraminHR2020年的一项调查,现实生活中,韩国19岁以上的年轻男性中有70.9%都是依靠父母提供住房。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只有29.9%的新婚夫妇能够在结婚第一年内买得起房,很多都是靠父母支持。房地产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根据韩国房地产局去年的推算,即使把全部收入存起来,估计也需要15年以上才能买到一套平均价格的房子。

此外,竞争激烈的教育和就业市场也是婴儿罢工背后的因素。

“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我不想让孩子生活在这种制度下,”一位34岁的韩国妇女告诉法新社记者。

“结婚生子可能会不利于工作中的升迁或人事调动,这让我不敢组建家庭,”30岁出头的整形外科医生金东奎表示,他也因此选择保持单身。

03

高昂的生育代价

高昂的生育代价也让许多韩国女性望而却步。这些代价不仅包括高额育儿费用,还包括职业女性在育儿与职场之间面临的两难境地。

与西方女性一样,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推迟结婚,以优先考虑高等教育和事业。职业母亲负担过重,仍然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和育儿工作。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生育的女性中,超过三成是三十五岁以上的女性。

而在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韩国女性的性别薪酬差距最高。韩国女性攀登职业阶梯的动力不大,近四分之一的女性因“结婚、生育或育儿”而辞职。

在韩国,即使夫妻结婚,计划生育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在韩国,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毫不吝啬。根据韩国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除了普通学校的教育外,超过190亿美元都花在私立教育上。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四个学生中就有三个接受了某种课外私塾教育。平均而言,家长每月在孩子的课后私人辅导上花费约300美元。

为了应对结婚率和出生率的下降,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包括现金奖励。从2022年开始,每位孕妇将获得100万韩元(919.5美元),然后在出生时获得200万韩元(1839.1美元)。而如果父母双方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选择休育儿假,则每位父母将获得300万韩元(2758.6美元),为期3个月。多子女家庭的福利范围扩大,提供大学教育补贴。

但首尔33岁的银行柜员申恩珍告诉ABC新闻,“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人是根据政府政策来决定生孩子的。”她在去年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对于像金浩允这样年轻的、有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来说,这些现金红包勉强够她付给保姆的费用——每月约2000美元。

“在购买数百种婴儿产品时,政府的补助金有帮助,但它永远无法解决低出生率的问题,”浩允告诉ABC新闻。“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工作时间灵活的环境,以及可以信赖的、负担得起的公共托儿服务。”

04

生育低谷危机甚于“货币危机”

在人口下降的情况下,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可以增长,日本的情况就是如此。然而,老龄化社会最终会拖累投资和生产力的增长,使GDP增长放缓。

对于政府来说,更少的工人来支持不断扩大的老龄人口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挑战,即使在税收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也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

韩国现代研究所认为,韩国的GDP潜在增长率“最快在2030年”就2019年的2.7%降至1%的范围,高级分析师Hong Joon-pyo告诉日经社(日本经济新闻社)。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警告称,在“韩国劳动力扩张放缓和老龄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在2030年,面对降低的经济增速、增加的政府债务和减弱的债务能力,韩国和日本的信用评级可能面临负面压力。”

“到了2030年,债务负担能力较弱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其债务负担会更急剧增加,对政府的财政实力造成压力,”信用评级机构补充道。

韩媒称生育低谷是“比货币危机更大的风险”,对此首尔做出的回应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花费约117万亿韩元(970亿美元)用于旨在提高出生率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引入带薪产假、提供生育治疗补贴、婴儿免费医疗和育儿补贴。

然而包括洪先生在内的分析人士仍然认为,政府在防止老龄化社会方面面临挑战。

“为了提高经济增长潜力,我们需要为女性创造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放宽移民政策,进一步发展友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放松管制和创造新的产业,”洪先生说。

另一位分析师警告说,退休人员将受到威胁。

“按照这种速度,养老金制度将难以维持,”延世大学经济学家Sung Tae-yoon告诉日本日报。“我们将需要大幅改变目前的政策,比如接收移民。”

然而,即使是最有利的政府政策也未必能扭转这一趋势。

经济学家莱曼·斯通认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婴儿潮结束以来,目前整个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下降“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度和严重程度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不过对于决策者来说(即使是北欧式的政策),提供广泛的家庭支持“似乎对长期生育率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韩国人口的减少也将给其军队带来挑战,截至2019年,韩国约有62.5万名军人抵御朝鲜约120万名现役人员。随着符合服兵役条件的青年人数减少,首尔将发现难以维持现有结构,从而增加美国等盟友的压力,目前美国在韩国驻扎了约2.85万名军队。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潜在增长已经放缓,其前景受到不利人口结构和生产力增长放缓的影响,受结构性弱点的推动。”

对于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来说,避免其人口结构下降可能比处理动荡的朝鲜问题或重建与日本的关系更具挑战性。或许不用多久,韩国的决策者就能看到未来的曙光。原文链接: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south-koreas-population-disaster-coming-81956;https://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south-korea-sees-deaths-births-1st-time/story?id=75051328

原作者:Anthony Fensom;Joohee Cho

译者:Mia

监制:April

版权说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原标题:《韩国人口危机:生育低谷或使其成为首个消失的国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