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诗词大会6》:在虚拟和现实中行走的诗词故事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首期节目播出后,口碑和收视依旧在线。不管是云上千人团集体朗诵的《将进酒》,还是选手的精彩比拼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冲上擂主争夺赛的10岁上海少年黄嘉晨,他小小年纪从容不迫的赛场表现,令观者赞叹不已。
3月6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将播出,在这一集中节目将开启一个神秘的空间,让嘉宾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自由行走,让诗词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录制现场以裸眼3D的方式呈现。本季将为观众带来怎样眼前一亮的视觉体验?嘉宾穿越时空走入其间又是怎样一番演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想象力的时代。可以说,爱有多远,想象力就能走多远。《诗经》的时代,也是一个勇敢的时代,爱有多深,勇敢就有多大。人们在《国风》当中,歌唱对自由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的渴望。也在《雅》《颂》当中,抒发对先祖的追忆、对礼乐的敬仰、对道德的崇尚。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溯游而上,去追寻那美丽的“伊人”,在水一方。
在今晚即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中,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再次为大家送上诗意祝福。
《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而由此我就想到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那就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屈原在《离骚》中写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热爱中华诗词,只要我们重之以修能,认真地学习,就必然能够光大中华诗词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上下求索的传统,继承《诗经》和《离骚》的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进行到底。
《诗经》不仅仅塑造了我们民族的诗歌,还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灵。所以今天我也想把《诗经》里的名篇送给大家。取自《诗经》的《木瓜》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希望这种对于美和善的执着追求,能够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点亮我们所有人的心灵。
据了解,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不同于以往,首创应用了总台最新的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节目录制现场特别设立了裸眼3D场景呈现区域,在嘉宾出场、选手对战、嘉宾出题等环节对节目内容进行了三维立体的场景化展现。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带给观众与嘉宾沉浸式的体验,现场嘉宾和选手可根据屏幕画面与周边场景实时地进行互动,既能提升嘉宾和观众的参与感,又削弱了后期制作带来的生硬感。这样的技术创新是怎样实现的呢?
本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舞台的两侧特别设立了裸眼3D场景呈现区域,区别于以往的绿幕/蓝箱的虚拟制作方式,AI+VR扩展呈现技术利用三块LED屏幕实时呈现出动态虚拟场景,带跟踪的摄像机以及渲染服务器将运动数据收集并计算出场景的透视关系,从而保证场景在镜头中时刻呈现正确的位置关系和最佳的画面,实现了现场嘉宾、选手可根据屏幕画面灵活走位,与周边场景、元素进行深入地沉浸式互动。
AI+VR技术优化了VR视觉效果与透视关系,并融入AR扩展技术,对AI+VR虚拟场景进行了大屏视觉的意境延展,以“视+听+触”多维融合的舞台立体空间营造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空间浑然一体的无限空间,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打破 “只可意会”的诗词之境,使《中国诗词大会》将浓郁的古雅的氛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今晚播出的节目中,来自陕西眉县的12岁少年牛艺琛,从小对诗词就不陌生,从二年级看了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以后,爸妈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对古诗词的兴趣。妈妈是他最忠实的战友,陪他一起读诗词,给他做飞花令陪练。一段时间下来,妈妈诗词量居然也累积到了800首左右。
牛艺琛有一位头号“敌人”——只有4岁却杀伤力极强的诗词小魔头弟弟牛艺坤。弟弟从一岁多会说话起,爸妈就开始教他读古诗词。爸妈忙的时候,牛艺琛就会陪着弟弟一起读诗词,久而久之弟弟的飞花令水平直线上升,从一开始只能飞几轮,到后面十几轮起步,每次练习飞花令的时候,兄弟俩都想把对方“撕”个片甲不留。
杨宗郁来自辽宁,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化学生物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名热爱诗词的理科生。
杨宗郁上学前在爷爷家长大,爷爷教了他很多古诗词,他对古诗词的兴趣就慢慢被培养起来了。高二时,杨宗郁参加了很多诗词类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能无处安放,应该让同学们也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于是,作为班长兼语文课代表的杨宗郁跟宿舍的同学们商量,在早读时间教大家课本上不常见的古诗文。之后杨宗郁每天按朝代顺序在黑板上抄一首古诗文,从诗经到清代诗,一坚持就是一年。同学们从跟着诵读,到课下有同学主动找杨宗郁探讨,大家慢慢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不少同学也因此培养了对古诗词的爱好。
陈燕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她的学生们都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他们无惧风雨,坚信人生有诗和远方。伴随着轻快舞动的手语,诗词帮陈燕推开了无声世界的心门,成为她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笔砚相亲,晨昏共读,他们用研习书法之技艺、砥砺诵读经典之初心,以诗歌温润心怀,以书法涵养性灵,生活因诗词而灵动秀雅。
对于陈燕而言,诗词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底色,是从小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她人生彷徨的时候,在她有所纠结的时候,诗词的积淀会让她不太关注现实社会所在意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前途、报酬等等,而更多地去关注精神世界。
陈燕在节目中展示了她如何用手语向同学们传递诗词的意境,听力残障人群需要更多像陈燕这样的人,为他们的无声世界带来更多精彩!3月1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该方案首次以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规范应用国家通用手语“唱”国歌。
王锦如今年11岁,现在是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在锦如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会把诗词当成催眠曲唱给她听。锦如一岁多的时候,就能背近百首诗词。“与诗词为友,与经典为伴”,耳濡目染之中,小锦如越来越喜欢诗词了!王锦如非常爱看《中国诗词大会》,痴迷于诗词的魅力之中,兜里也常备她和妈妈从节目中整理出的诗词小册,随时随地翻看学习。
锦如和妈妈经常在家玩飞花令,用诗词battle。最早的时候,想战胜妈妈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妈妈经常装作想不起来了,故意让锦如赢,给女儿增加信心,培养她对诗词文化的兴趣。然而现如今,不用妈妈故意败下阵,她就已经可以轻松战胜妈妈了。
这四位选手分为两组,将进行两两PK,谁能胜出?答案将在节目中揭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