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穿越进古画,新版《诗书画》3月6日开播
九位女乐人身着红色窄袖褙子,梳高髻以角状配饰,手持琵琶、方响、扁鼓、排箫、拍板等各种乐器,仙乐飘飘,余音袅袅——当《歌乐图》卷传出古乐之美,这哪里只是真人COSPLAY古画,这恰似复活了千年前的独立乐队,南宋的101女团。
《诗书画》剧照
3月6日起每周六17:30,文化赏析类节目《诗书画》将在东方卫视正式回归。新版节目由原来的日播改为周播,节目时长有所延展,内容形式更趋丰富。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升级,莫过于主持人曹可凡携手全国知名博物馆(院),以及来自历史、文博、音乐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领观众打卡馆藏名作,探境文化实景,以“钻进古画”的奇妙穿越模式,让静态的诗书画作品“活”了起来。
《诗书画》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1989年3月1日在上海电视台8频道开辟的《诗与画》小栏目,作为最早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传统文化节目,它提升了一代人对于诗画的赏析能力,成为一抹难忘的电视文化记忆。
立足新时代文化需求和传播生态的《诗书画》,着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双向突破,以适应现代化审美和互联网语态。所以,它的文化使命远不止于最基本的文化赏析和知识普及,而是希望集知识性、体验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让文物及其所承载的艺术审美、精神信仰回归并滋养大众生活。
《诗书画》剧照
新版《诗书画》携手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多家全国知名博物馆(院),和观众一起观馆藏名作,赏画析字;游风景名胜,吟诗品乐;最后还能让观众将创意精美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来一次文物和生活的惊喜碰撞。这一系列的升级,都是为了试图让静态的诗书画动起来、潮起来、传起来。正如主持人曹可凡所言:“博物馆里的每一张画作,每一件书法,都记录着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故事与文化背景,连缀起来,便是一部悠长的中国历史长卷,每个人都可从中倾听历史的回声,激励我们踏步前行,面向未来!”
如果说过去的《诗书画》以小而美的精悍形态见长,那么新版《诗书画》则在原有基础上朝着小而专、小而新、小而特的个性之路更进一步。它以兼容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的多维尝试,努力打造着文化与文旅、文博、文创相结合的互联形态。
新版《诗书画》首期以“南宋的娱乐生活”为主题,走近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南宋古画《歌乐图》卷和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歌乐图》绢本之上,九位宫廷女乐师尽兴演奏,她们穿着鲜艳的长褙外套,脸蛋圆润,身材修长,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动人。为了更好地诠释画作故事,节目组想尽办法,复原乐师手中的方响、扁鼓、排箫、拍板等乐器,重新制作了乐师的服装和发饰,并邀请专业的民乐演奏师,鲜活还原了一千年前的宋朝女乐队,与古画中的人物来了一段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诗书画》剧照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戴微,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孙丹妍做客本期节目。在与主持人曹可凡的文化畅聊中,他们基于严谨的文献史料,分别从历史、社会、音乐、服饰等不同角度出发,妙解古画中的南宋文化娱乐生活,合理推断在那个词人的盛世,美学的巅峰,《歌乐图》卷所展现的就是彼时的“独立乐队”“南宋女团”。
《诗书画》剧照
首期节目中,对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进行主题截取的一套瓷盘,将商品和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所介绍,像《莲塘乳鸭图》这样的作品,费工、费时、费料,受工艺水准、经济基础和制度限制,它在过去属于金字塔尖的“奢侈品”。但在今天,我们通过创新转化,可以让它独特的高雅、古朴之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古以来,长三角地区繁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养成了特色鲜明的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和海派文化。全新开播的《诗书画》以上海为出发点,打通长三角文化资源,联动上海周边博物馆(院)展览以及重大节庆、纪念日等推出相关系列节目,并将在七月配合上海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举办的“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推出相关特别节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