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偷偷告诉你:“一个人在家时,我喜欢裸着”|每日罐头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收录于话题#每日罐头71个
“每日罐头”是一档心理学口味精神食粮栏目(狗子特别喜欢的)。
今天聊聊,什么是“裸体主义”?
罐头质检员:三三
你有没有过:
一个人在家突然很想拉上窗帘脱光光,
在海滩晒太阳时很想把泳衣脱掉、光溜溜地一个猛子扎进海里,
又或者想要去森林里裸体行走的念头?
又或者,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在德国柏林,人们成群结队赤身裸体在海滩晒太阳、在公园野餐;
在英国,裸体版“非诚勿扰”已经连载到第五季;
Instagram上,裸体瑜伽姑娘仍在坚持更新;
以及,告白成功就裸奔、“xx晋级”就裸奔、毕业一起裸奔.......
你可能会很想加入其中,又或者,满头问号 “这世界,怎么了?”
图/Pinterest
看到“裸体主义”,你会想到什么?
性?裸奔?裸体模特?
No,no,no,都不是。
裸体主义,是渴望通过“裸体”的方式,接触并回归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被称作“自然主义”。
你可能还是会疑惑,接触大自然的方式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裸着?
也许可以试着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将肌肤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与隔着衣料通过摩擦感受大自然的区别?
炎热的夏日里,明明赤裸着汗液蒸发得更快,为什么一定要忍受着布料被汗水浸透、黏腻的粘在身上?
明明裸睡很舒服,为什么一定要穿睡衣?
裸体主义者实践后的真实感受,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裸体主义”。
“当我把全身的衣服都脱尽的一瞬间,当大地清新的空气把我全部包围笼罩的一刻,那清凉的空气轻抚着我全身每一处肌肤。全身的束缚都没了,我一下子就回到了婴儿状态,忍不住想伸胳膊伸腿儿地舞蹈。 ”
——《裸体主义者》
图/Pinterest
既非“裸体”,亦非“主义”
长久以来,人们对裸体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即,裸体≈性
很少有人会将裸体只单纯看作裸体本身,比如,一个婴儿赤条条的爬来爬去,我们不会觉得奇怪,一个成年人赤裸着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们会感觉到“怪异”,只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婴儿赤裸的权利。
而且,在公开场合保持赤裸还可能会被等同于暴露癖(Exhibitionism),一种只能通过在公开环境下暴露性器实现性唤起的性心理障碍。
“裸体”常被当作一种“政治手段”
近年来,裸体文化正以裸体自行车、裸体游行、裸体艺术等花样纷繁的方式映入眼帘,但这些也并非“裸体主义”,而是“主义”。
在这些活动中,裸体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衣服代表既定的社会规则,用脱衣服保持赤裸进行反抗,藉此抒发内心诉求,这是一种需求性裸体(Functional Nudity),即在公共场合,为表达某种诉求而裸。
“裸体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
裸体主义一般不涉及性活动,甚至于在裸体集会中从事性活动的人还会遭到排斥。而且,相对于裸体游行、引发围观的裸奔行为,裸体主义者更愿意跋山涉水,于人烟罕至处裸行,与志同道合者野餐、集会。
图/Pinterest
“裸体主义”,本质是接纳
想象一下,当你打破扭捏和害羞,脱光衣服,将完整的自己展现给同样赤裸的一群人时,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接纳,不再担心因下坠的小腹受到耻笑,不再恐惧他人的心怀不轨。
同样的,你们赤身裸体围坐在一起,你也不再因性别、年龄、肤色和体型去评判他人,在幽静的森林里,看着月光照拂在你我起伏的皱纹上,接纳并欣赏着岁月在你、我和他生命中走过的痕迹 。
祝大家每一天都赏心悦目!
References:
方刚. (2012). 裸体主义者. 北京: 金城出版社.
Bouke Vries. (2019). The Right to be Publicly Naked: A Defence of Nudism. Res Publica, 25(3), pp. 407-42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